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太极宗师张三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哪里人?出生地在哪里?竟然有二三十种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众多说法中,也都有"闽人"一说。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对邵武和平古镇的历史文化不断深入挖掘,许多有关张三丰的史籍资料不断浮出水面,大量张三丰的遗踪遗迹不断被发现,诸多凿凿铁证,证实张三丰就是福建邵武人,其故里就在邵武和平镇坎下村坑池自然村。这位闻名遐迩的道家泰斗张三丰,本名张子冲,字君实,号三丰,人呼张邋遢。但在邵武和平一带,人们习惯叫他"张仙人"。在当地,你说"张三丰",  相似文献   

2.
寻秘武当山     
今年暑假,我怀着独自探秘的心情,攀上了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为著名道教胜地。全山方圆400公里,峰奇谷险,洞室幽邃,历代道教名流阴长生、吕纯阳、陈抟、张三丰等均在此修炼。武当山的门口--玄岳门,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雕刻精美,花纹多种多样,上刻"治世玄岳"4字。过了牌坊便是遇真宫,为明永乐帝纪念明代名道张三丰而建。前行不远是回龙观,据说观内曾是道教的一座监狱,这多少有点神秘感。我很想了解道教有什么清规戒律,然而几个道观都十分破旧,四壁萧然,塑像在那10年浩劫中都被投下了山涧。倒是磨…  相似文献   

3.
关清 《人民公安》2009,(24):18-21
最令战友们钦佩的,不是娄祥武的枪法,而是他将家庭、工作、比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们送他一副对联:革命、事业、家庭三不误;爱情、比赛、生产三丰收。横批:神枪警探。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实质是价值观念的对象化,对于武当武术文化特点的认识与把握,必须结合武当武术文化自身的生成发展轨迹.因此,结合其纵向历史发展脉络来梳理,“史”学视野下的武当武术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点是:以道家“修道”为旨归所展现的文化融合力、蕴技击、养生与艺术价值“三位一体”所展现的文化生命力、以“武当张三丰”为崇拜符号所展现的文化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正留仙峰,位于邵武和平古镇西北部,距邵武市区60公里,与泰宁交界,海拔1400多米。它是原生态的风景山,峰顶有座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寺庙,寺庙不大,两进厅,中间塑一尊观音佛像,但名气大,古往今来慕名而去者络绎不绝。之所以名气大,我想不仅是因为历史悠久,更有它的传奇故事。据传,太极宗师张三丰一度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文化名城福建邵武,素有"铁城"之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为福建八府之一。历史上曾出了2位宰相、7位兵部尚书、271位进士,是太极宗师张三丰的故里、世界黄氏宗亲寻根谒祖之地。这是邵武的历史印记。休闲养生福地、福建最美县市、闽北工业重镇、山水园林城市等等,这些则是邵武的现代标签。全市人口中,本地人、本省人、外省人各占三分之一,大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让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成为福建省山区改革开放中最  相似文献   

7.
吴钩 《创造》2019,(5):83-83
胡雪岩、盛宣怀与张謇这三个晚清商人,生活的时代大体相当,但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商业理念又大异其趣,恰恰代表了不同的商人境界。张謇是甲午年恩科考试的状元,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等官场大佬都与他有交情。但张謇却选择"下海"办实业。张謇比胡雪岩、盛宣怀更有独立诉求。他是最早提出设立商会的倡议者之一,因为他认为官应还权于商。  相似文献   

8.
章联 《台声》2010,(3):46-47
<正> 2月12日,在中华民族最重要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福建省漳州市,亲切看望在这里创业发展的台商。漳州三丰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陈隆峰谈起胡总书记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向自己详细询问生活、生产情况,关心他的企业时的情景,至今仍难掩激动:"胡锦涛总书记来漳州关心台商,最大程度表达了大陆对台工作的诚心善意,  相似文献   

9.
刘远景 《春秋》2011,(3):50-50
张志民又名"张大石头",以擅长画山水、画石头而著称,很多人至今不知道他的真名,只知道他叫"张大石头"。我1999年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进修学习国画时,他已经是专业副院长了,但还带课。  相似文献   

10.
3年前的8月1日,90岁高龄的 原国民党起义将领张礼泉先生因 病在其故里重庆江津去世,当地 政府、政协和广大民众为他隆重 举哀告别。因为张礼泉与笔者姓 名读音相近,又是近邻(笔者老家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加之久闻“张团长”的大名,因此笔者在他 生前曾几度对他进行了拜访。 张礼泉是黄埔军校学员。张 礼泉在黄埔军校念书时,曾与周 恩来有过交情。有一次,张礼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07,(7):42-43
大灾难的诱因,往往是对小细节的忽视。1995年6月29日,韩国首都最繁华地段的三丰百货大楼在短短30秒内夷为平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大灾难呢?  相似文献   

12.
每年冬季农闲,是仇旭辉外出洽谈最繁忙的时节,这几天他就要动身去河北、浙江义乌等地,早已跟对方的官员、企业家约好商谈到红寺堡区投资的事宜。仇旭辉有一张特制的名片,普通名片的加长版,看上去像公园的门票。正面,一张张图片涵盖了红寺堡区重点产业;背面,既标明了红寺堡的地理位置又图示出交通区位优势,用他的话说,这也是一张"红寺堡名片"。仇旭辉,人称"招商书记"。身为宁夏红寺堡区的区委书记,他认为招商是当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9)
<正>广西三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为广西三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669万元。在集团公司董事长潘仁山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团结奋进,公司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家多元投资、多种经营、跨国投资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公司拥有卓越的管理团队、强大的资本背景、丰富的社会资源,以及突出的整合资源能力。公司从满足顾客需求出发,整合优势资源,致力于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与众多的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共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斌 《同舟共进》2022,(2):44-45+48-49
<正>张謇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为建设“新世界之雏形”作出了不少开创性建树。而作为一位生活于社会巨大转型时期的历史人物,他身上同样无可避免地烙下时代的印记。这在张謇的婚姻观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充满着新与旧、落后与进步、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观照张謇的婚姻情感生活,可以让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张謇,还原其有血有肉的一面。邂逅“桐花女史”张謇的情感生活可以追溯到他青少年读书时期。他的前半生,走过了30年漫长而痛苦的科举之路。  相似文献   

15.
收到德国友人克拉特寄来的一本德文杂志,感到意外,因为他知道我不懂德文。翻看了一下,发现其中有两张插页是另外装订上去,上面有三张照片:一张是克拉特的近照;一张是一位年轻的妇女和两个小男孩的合照;还有一张是一支漂亮的西伯利亚银狐。照片上有几行字,下面是几段诗。 ——克拉特这样做,而且将杂志寄给我,当是有用意的。这使我很感兴趣,就让大儿子丹丹来看看,他懂德文,在德国学习、工作过好几年,和克拉特很熟悉,曾受到他的照顾。 丹丹告诉我,这本杂志,刊名是《时代》,在  相似文献   

16.
<正>章开沅先生写的《张謇传》,我读过多次。首先是因为张謇这个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他的特殊性,要用一句话去概括的话,他就是一个过渡时代的一个伟大的过渡人物。其次是因为作者章开沅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我们国内研究张謇的第一人,是张謇学的开创者;这本书带有历史学家的严谨性、厚重感,我们读他的书,读到的都是真材实料,不带任何的偏见,具有全面性。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先生的长子张心智,中等个头儿,谈吐温文儒雅。他现在是宁夏自治区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张心智经常要接待慕名而来的各界客人。他谦虚地说:“找我来应该说是冲着大千父亲之名而宋的,我个人没有什么成就。”其实,张心智先生的国画造诣也很高。他的作品曾在美国、日本及香港参加过展出。幼时家教甚严,读的是私塾,在张大千先生的指点下,习墨作画。他印象最深的事便是随父亲在敦煌度过的那段日子。抗日战争时期,张大千先生为了探索国画艺术源流,带着张心智和弟子两赴敦煌,面壁临摹,从古代壁画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18.
王国卿 《前沿》2012,(2):69-71
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他曾经用一句很精辟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实业思想,叫做"言商乃向儒",他的经济思想与儒家经济伦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由于张謇所处的历史环境,他又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可以说,张謇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与前瞻相交融的结合体。研究张謇与儒家之关系,对于利用儒家思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站在熙熙攘攮、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他四顾茫茫,不知如何是好。从家乡那所大专院校毕业后,他就孤身来到了这座繁华大都市。在人才市场里挤拼了一个月,此刻,他的口袋里,唯一剩下的是几枚一元的硬币。人才市场的门票是五元一张,显然,他买不起这张可贵的门票了。下午两点,有一家公司让他去面试,可他明白,自己被录用的机会几乎为零。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里,他像空气中的尘埃,显得那么不起眼。  相似文献   

20.
不少词书、成语书、寓言故事书,都收有《新序》“叶公好龙”的故事,据清人《申子》辑本和刘向《新序》卷5《杂事》,这故事前面还有一段:陈国人子张听说鲁哀公好士,便不远千里赶到鲁国,,想干一番事业。但“子张见鲁哀公,七日,哀公不礼焉。”子张这才知道鲁哀公好士是假,怕士是真,于是编了“叶公好龙”的故事,托人转告哀公,随即离开鲁国。很显然,子张所编故事中的“叶公”,乃是影射鲁哀公。意谓哀公所怕的,乃是子张这样的“人龙”。 在我国古代,一些贤人常用龙自喻。子张在他所编故事里,也是以龙自喻的。检索史籍,子张确乎为一时俊杰。子张名叫颛孙师,“子张”是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