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菡  彭纳揆 《湖湘论坛》2015,(4):116-120
相对论与灰色思维理论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提出的年代不同,然而,它们相互交融、配合默契,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客观依据。灰色思维理论深含相对论的原理,是"相对"和"相对性"的体现;相对论是在灰色思维理论中探索取得的伟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研究相对论与灰色思维理论的内在关系,是从"交叉"、"边缘"科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对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暨思维科学理论的交融进行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2.
相对论与灰色思维理论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提出的年代不同,然而,它们相互交融、配合默契,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客观依据。灰色思维理论深含相对论的原理,是"相对"和"相对性"的体现;相对论是在灰色思维理论中探索取得的伟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研究相对论与灰色思维理论的内在关系,是从"交叉"、"边缘"科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对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暨思维科学理论的交融进行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所有哲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历史上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哈贝马斯试图以“批判的社会科学”弥合哲学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使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一个合理化社会的到来.哈贝马斯对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的论述使我们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进而更准确地把握科学与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张弦 《人民论坛》2012,(11):140-141
阿奎那运用"理性"整合了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奥古斯丁神学,建构起了一个系统化的理性神学体系,创造性地解决了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政治与宗教这三大关系的基本问题,不仅顺应了中世纪晚期的社会发展潮流,还为后世思想及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世博会的历史是一段从对工业革命的激赏、对新产品的推介而发展为对人类共同问题的思考、对未来命运追问的历史.适应世界潮流,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需要解决四大文化观念问题:在"世界"、"东方"与"中国"之间找好平衡点;在"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找好侧重点;在"科学"、"技术"与"人文"之间找到结合点;在"国家"、"地方"与"个人"之间找好责任点.  相似文献   

6.
"汉语神学"的提法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最初是基于当时的现实处境提出的一种神学发展道路,它是从现代性的背景下对基督教神学在汉语语境中的发展方向与可能性的思考。本文从"汉语神学"的概念赋义范围及"汉语神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开始,尝试通过梳理"汉语神学"范围划分争议来展现"汉语神学"在人文学与神学两条路线上存在的张力,探讨对"汉语神学"概念的不同理解与不同划分,并对"汉语神学"这种立足于人文学路向发展基督神学的概念与"基督教研究"、"学术神学"的概念进行比较与辨析。  相似文献   

7.
世界史是近代主体世界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不断扩展的结果,它的不断扩张不仅干扰并中断了其他文化各自的历史,而且对自身的历史也不断地再建构(如重构了古希腊罗马哲学、艺术和神学等),使它们统统成为世界历史的构件和原料,使世界历史更能世界历史地构图世界、统治世界。  相似文献   

8.
从统购统销的决策初衷看,领导人试图在"国计"与"民生"之间维系平衡;但实践结果违背了决策初衷,统购统销在很大程序上剥夺了农民,这与政策失误、制度僵化等因素有关.从1953-1958年统购统销的运行看,这是制度初创、逐步定型的阶段,其价格和数量大体保持在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调节范围内,于国于民皆有益处;然而,其背离价值规律、"高征购"以及强制执行等问题也都开始浮现,以农民利益发生矛盾,遭到一定的批评和抵制.1958年以后,大跃进、公社化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出现,更打破了国计与民生间的微妙平衡,使统购统销制度由国家与农民对地租的"分享",逐步蜕变为工业、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剥夺".  相似文献   

9.
"重要瞬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一个有关意识流小说的文学概念.伍尔夫通过对意识瞬间的捕捉,反映了存在作为现象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重要瞬间还展现了存在的更高形式,诸如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等.这些都为小说人物最终到达天人合一的澄明之境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
谈几点想法. 一、民主与科学这两面大旗在中国发展并不平衡,据有关学者的计量研究,在"五四"时期,民主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远远低于科学,对科学的宣传就不够,民主更不够.至今,对民主仍然很隔膜.什么是民主,怎样行使民主,并不是都能正确理解的.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八大决议认为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这一论断,八大二次会议明确指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两个阶级的矛盾"、"两条道路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转变始终围绕"向自然界开战"与"阶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这两对范畴进行。前者转变的逻辑可能性是对"向自然界开战"与"阶级矛盾"关系认识的不清晰,现实可能性是对国内外一系列政治事件原因的判断;后者转变的逻辑可能性是"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与"阶级矛盾"三个范畴之间的模糊关系,现实可能性是对整风运动中"右派进攻"的严重估计。  相似文献   

12.
毛天虹 《人民论坛》2015,(5):172-174
自从斯诺先生提出"两种文化"的命题以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割裂、冲突,一直是当代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关于这"两种文化"融合汇通的"第三种文化"的理论研究更是一个难题。因此,以生态文化为视角研究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交融,进而形成以"生态"为核心的"第三种文化",对推进生态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的英国科学处于其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以伦敦皇家学会建立为标志的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推动着对知识现实功用的探索,另一方面,宗教神学的意识形态依然在这些学者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调和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内在张力,科学家与神学家达成共识,在特定的学术文化语境下打造了科学与神学的特殊关系,形成了一种在学术界内部得到普遍认可的标准化处理办法。科学知识为宗教信仰寻找依据,宗教神学为科学事业提供保障,这种科学与神学合作关系的构建,既为新生科学事业的发展前进扫清了障碍,又避免了新旧意识形态交替的冲突与动荡,是我们理解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智识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论领域存在两大基本研究路向,分别以"追问真相"和"意义建构"为指归,每种研究路向之中又包含着若干具体类型.这些研究路向和研究类型之间的确存在着差异甚至对立,但是它们又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各有各的功能,不能互相取代,更不能归于一统;它们共同呈现一种"多元化"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 探讨科学理论发明和技术发明之间的关系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课题。然而人们在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大多强调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而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所论甚少,或者避而不谈。诚然理论发明与技术发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创造活动。它们各有其特殊的活动方式、认识过程和发明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分别进行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汉文化对清水江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有着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明代以前,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关系松弛,经济关系闭塞,汉文化的影响浅微;明王朝在贵州建省之后,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特别是施行屯田,相当多的汉族军民相继迁入,使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有了明显的增进;明末至清前期,封建王朝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次第推行“改土归流”之后,清水江下游的地主经济和以木材为主产品的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大量汉族商人远涉千里涌入屏锦地区,使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呈现突进态势。  相似文献   

17.
晁珊珊 《小康》2012,(10):92-93
正今天的普洱赋予了"和谐"更广泛的意义,在"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前提下,"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和谐",在普洱走出了一条"样板式"道路普洱正在创造一个理想时代。这里的鹭鸶晒在耕牛背上,帮耕牛驱赶蚊虫,它们拉长的身影,一齐消失在迟暮浸染的群山中;这里的母鸡觅食于农舍前,力争不掉队的小鸡,即使蹒  相似文献   

18.
<正>从诞生之初哲学同“神话”争执对于宇宙与人世的解释,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古典希腊时期,哲学家突出哲学与诗的争论,再到中世纪的哲学与神学之争,可以说,哲学始终在“对话”中发展着自身。近代思想发端于一种全然不同于神学的,对于神、人、自然这三者关系的哲学或科学的阐释。哲学与科学的联姻(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19.
治安学的定义为研究治安现象、治安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治安对策的科学.治安学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犯罪学、侦查学之间的区分,关键是要找出它们之间的"特殊矛盾性".现有专业教材或课程的设置大多是按照治安管理工作的实际业务内容来划分的,由于缺乏高度的理论抽象为指导或支撑,因而出现了一些问题.任何科学的具体学科(或课程设置)都必须依据该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来划分或确定,否则就是不够严密甚至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崔秋锁 《长白学刊》2005,4(2):42-46
"什么是哲学"问题的症结,在于通过什么方式如何理解和怎样把握"哲学是什么";哲学诠释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正确理解和理论把握哲学本性及其规定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和现代方式.任何对哲学本性的理解和解释都不具有终极性质.在现代理解意义上,哲学,是一门研究问题既确定又不确定、问题性质既终极又普遍、其产生领域既前沿又尖端、其解决方式既逻辑又非逻辑的特殊学说;它是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而又同时兼具科学与宗教双重属性和功能的一门特殊综合学科;哲学是时代内容要求的理论表达,是时代精神精华的思想表现,是主体价值追求的自我意识,是社会文明活的灵魂的观念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