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以国际规则、域外立法为样本,研究了检务公开的根据与性质、范围与程序,认为中国检务公开改革的方向是,将检务公开纳入将来制定的《信息公开法》的范围,立法应当明确,检察机关以多种方式公开其信息的同时,应当允许公民申请公开,并有权寻求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
检务公开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检务公开制度的发展阶段可概括为:初步建立阶段、全方位公开阶段、深入拓展阶段。该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在如下方面进一步完善:修改内容,克服检务公开内容的任意性;拓宽渠道,防止检务公开形式的狭窄性;健全机制,增强检务公开的程序刚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检务公开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三大阶段。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推进检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为标志,检务公开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调研表明,我国检务公开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规范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群众总体上是满意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统一规范性文件并出台正式立法、及时更新门户网站检务信息、合理扩大检务公开的范围、完善检务公开救济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检务公开是当前检察机关重点推进的改革措施之一.实行检务公开必须遵循及时原则,及时向公众和特定群体公开有关检务信息.为此,必须要区分不同的公开内容和对象,确定不同的公开时机.其中,检务对普通公众应尽快公开,但也要避免泄露有关案件秘密信息;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应根据不同内容,采取即时公开、限期公开或适当时机公开等方式公开检务信息;对人民监督员、听证参与者和旁听人员等特定民意代表,检务公开的时机亦应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和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诉讼的信任、合理解决公民自身的诉求,进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检务公开是指检察机关依法向社会公众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且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事宜的活动,是现阶段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伴随检务公开实践活动的开展,司法体制改革进程的现实需要对公诉环节的检务公开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厘清检务公开基本制度入手,指出公诉环节开展检务公开活动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公诉环节检务公开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知情权对国家权力有监督制约作用,国家机关不得干涉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另一方面, 知情权的实现有赖于国家机关的配合。因此,政务公开也就成为实现公民知情权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规范、完善、细化告知程序,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使一切可向诉讼当事人公开的程序及实体信息得以传递并真切落实,有利于保障诉讼当事人充分行使其权利。目前,刑事诉讼审查起诉阶段对于告知程序的规定相对简单并存在一定缺陷,司法实践中未予告知、难以告知、迟滞告知和敷衍告知等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亟需对我国审查起诉阶段告知程序进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新都区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是在成都市的直接统一部署下开展的,公开的政府信息数量和规范性都有明显提升。在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条件类信息公开好于过程与结果类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渐成为政存信息公开的难点;领导干部的理念转变任重道远;信息拥有量有限等。今后,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要:加大《条例》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务公开和信息服务的有机地结合、引进外部评价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上的公开原则在制度构建上分为政府信息公开和卷宗阅览两种制度,两者之间有较为清晰的界限与内涵.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其规范内容上涵盖了信息公开和卷宗阅览两个方面.在具体构建时,政府主动公开信息与公众阅览权在同一概念上进行使用.政府依申请公开原则上应对所有人公开,例外则限于法定的利害关系人,由于条例明确了生...  相似文献   

11.
涉诉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与现代司法制度之间存在一种紧张关系,这导致涉诉信访的实践陷入困境,并影响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由此应该以司法主体性理念为基础,通过将公民信访权进行法律定型,围绕公民信访权重建涉诉信访制度.虽然信访并不能解决所有信访者的问题,甚至实践中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但是信访最大功效在于公民借此获得权利救济的可能.如果信访得到最高司法机关的关注甚而实现受损权利的修复,则更可能使得信访者重新产生或增加对司法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行政信息公开的理念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信息公开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潮流 ,其基本理念为公民的知情权。行政信息公开对于健全民主政治、保障公民的生存和发展、防止权力腐败、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现状 ,应从转变行政人员观念、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两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纠错程序,是独立于三大诉讼程序之外的特殊程序,是两审终审审级制度的例外和补充.在当前社会矛盾突出,涉诉信访困扰法院工作、影响社会稳定的大环境下,审判监督程序发挥着特殊作用.但在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着当事人申请再审难的问题.从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完善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律构架,构建科学合理的"再审之诉",引导人民群众理性表达司法诉求,维护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领导对行政公开制度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使我国的行政公开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的行政公开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有必要了解我国行政公开的现实情况、存在问题和困境所在,继而通过转变观念,深化对行政公开的认识,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和法律,来推动我国行政公开的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指的死刑非司法性救济程序主要包括合宪性审查程序和赦免、特别减刑程序两方面的内容。前者主要包括合宪性审查申请的条件、受理机构、申请程序及审查委员会对该申请的审查。后者主要包括赦免、特别减刑程序的本质、法律性质、适用条件、适用对象和程序。  相似文献   

16.
2011年起,首都公安机关开始推行立案公开制度,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工作。立案公开是公安机关尊重和保障公民知情权的直接体现,但同时,此项工作可能导致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如何在公开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同时维护信息安全、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被侵犯是公安机关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案外人再审之诉民事执行救济扩展的比较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案外人再审之诉的规定,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传统民事执行救济的学理有了突破与扩展。案外人再审之诉与异议之诉有相同之处,亦有诸多不同之处。在立法中,对于案外人再审之诉应进一步明确制度,提升法律层级,取消不当限制,细化、厘清该制度使之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诉讼主体的法律地位,但目前我国被害人刑事诉讼主体地位的实现在侦查阶段尚存在诸多问题.北京市公安局试行的立案公开制度,有助于被害人知情权、发表意见权、隐私权、监督权等诉讼权利的实现,有助于被害人诉讼主体地位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一旦公开就具有不可回复的特性,应该在政府信息公开之前给予第三人有效的救济。必须要有特殊的制度保障第三人救济权利的实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此未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制度进路主要应该包括行政机关倾向公开信息时的告知、公开决定的附时间生效、第三人暂时权利保护等;行政机关拒绝公开信息时申请人起诉的,公开中的第三人应该作为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我国应该结合法制现状选择最有效的制度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而我国现行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尚未制定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各级政府对信息公开缺乏正确认识,各级政府公开信息的程度较低,政府信息公开缺乏针对性。因此要构筑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通过法律形式确定和保障公民享有知情权,提高政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的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