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刘宏去年夏天,美国国际观察员莱斯特·布朗提出,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需要净进口粮食2亿吨。这恰好是当前整个国际的谷物贸易量。此观点一出,在国际上引起轰动。三十一世纪,中国粮食将面临三大难题─—人口猛增,下一世纪的挑战更严峻...  相似文献   

2.
四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了争论。他不厌其烦地宣传自己对中国粮食供给和需求前景的观点。预测中国到2030年,人口将从12亿增加到16亿,而由于经济增长导致人均收入的迅速增长,人们的食物结构的改革也将加快,粮食需求量将大幅度提高,而与此相对应的供给潜力则不足。其依据是由于经济发展,耕地和水资源越来越多地转为非农使用,靠扩大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机会较少,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也有限。由此,他预言:从九十年代起,中国粮食产量将以每年0.5%…  相似文献   

3.
数字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5日至6日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中国能够主要依靠自己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字     
1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接近5077亿元,但单位能耗却下降了12.9%。 这10年,我国粮食实现9连增,中国不仅用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而且创造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粮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粮食问题。中国有12亿多人口,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中国的粮食状况如何?中国的粮食生产潜力有多大?中国人民能不能养活自己?中国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美国学者布朗曾发问:“谁来养活中国?”有的国人对美国学者的这种提法相当不以为然。其实,布朗的疑问绝非凭空而来。地球上的耕地分布很不均匀,以2003年为统一时间点来比较,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而澳大利亚近40亩,加拿大25.9亩,俄罗斯13.1亩,美国10.9亩,印度2.85亩。  相似文献   

7.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潜在的粮食赤字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在粮食阵线上正走向一个未知地带,这无疑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影响。”姑且不论布朗在文章中所引用的数据是否经得起推敲,但其中国粮食危机论的超前之忧已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的关注与思考,也为我们更进一步重视和研究粮食生产这一关乎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云南粮食问题是全国粮食问题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人口日渐绸密,粮食消耗量逐年增大;另一方面,耕地面积有限…  相似文献   

8.
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小题。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世纪,美国人布朗曾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甚至让全世界都开始关注起中国的粮食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被称为“中国第二货币”的粮票退出流通,粮食定额定量供应的计划配给制变成为历史。据此,回答1—3题:1.我国取消粮食定额定量供应的计划配给制度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B.1992年我国决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9.
12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出版了一本“惊世骇俗”的畅销书——《谁来养活中国——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世报告》,大意是讲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被大量占用,环境被严重破坏,粮食成为悬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粮食匮乏不仅造成心理上的极度恐慌,而且成为事实上的威胁,国际粮价因为中国对粮食的大量进口而一路飙升,世界处于不安和恐惧之中……  相似文献   

10.
自1994年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后,学界对改革开放近20年来的农业开始作重新审视。认为从耕地面积,粮食单产,食品消费模式等几个方面看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1998年《中美农业协议》得以签订,农业将成为“入关”中最不需要保护的产业。对这些盲目乐观的看法,笔者不敢苟同。与此相反,笔者认为,中国农业到20世纪末已形成一系列结构性阻滞因素,这些因素将会严重阻碍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现有的农地制度逐渐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障碍据农业部农研中心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近300个村2.8万户进行十几年的追踪调查,1…  相似文献   

11.
《时事报告》2013,(1):7-7
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367亿斤),增长3.2%,实现“九连增”。在世界粮食发展史上,排名前6位的主要产粮国除中国外,只有美国和印度实现过“五连增”。  相似文献   

12.
视野     
数字1.5~2亿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5日至6日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中国能够主要依靠自己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5万家据统计,2007年中国特许连锁项目总部达到1.5万家,遍布全国的加盟连锁店达100余万家,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成为中国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出现8年来的首次上扬,这是自1995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后出现的新情况。针对这一新情况,应准确把握市场规律,正确看待农产品价格上扬的原因和趋势,将农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落实。一、对农产品价格上扬的分析(一)宏观性因素1、全球性粮食减产的影响。近年来世界粮食的可供应量及其稳定性有所下降,世界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无增长。1998年至2000年,谷物总产量由19.01亿吨下降到18.87亿吨,再降到18.54亿吨。但是,1998/1999年度、1999/2000年度、2000/2001年度三个年度的消耗总量却由18.72亿吨增长到19.01亿吨和19.07亿吨。由于产量下降和消耗量增长这两个因素,世界粮食的总产量就不能满足总消费了,其产需缺口从2000年的约1600万吨,增加到了2002年的9600万吨。因为有库存粮食的平衡作用,世界粮食的供求关系1994年到2000年还相对平稳。但至2001年开始失衡,逐渐进入供小于求的阶段。因此,全球性粮价上涨是一种必然现象。2、市场波动的规律性作用。我国经历了1960年前后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1月1日开始,联合国停止对华粮食援助了。其理由是:中国政府在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果,不再需要联合国的援助了。这不仅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而且中国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从2.5亿减至目前的2610万,占世界同期减贫人口的70%;最近5年世界贫困人口增加了3亿,中国“十五”前4年绝对贫困人口却减少了600万。中国在粮食生产、减贫问题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以事实回…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人类所需食物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耕地,就是保护了我们的生命线。对于我国和我省来讲,保护耕地意义尤其重大, 工作尤其迫切。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倍受世界关注。尤其是 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提出的“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再次为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10年过去了,虽然中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52亿,预计到本世纪末将增至62亿,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将净增1亿人口。按目前人均占有粮食约400公斤计算,平均每年要净增400万吨粮食才能养活新生人口,加上逐步改善生活的需要,就需要增产更多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这对耕地正在日趋减少的世界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还应该指出,发展农业的环境正在受到越来越  相似文献   

17.
程衍方  潘益杰 《小康》2005,(2):56-56
根据本刊设计的饮食小康的问卷调查中,对温饱问题的答复是一个较令人鼓舞的结果。世界粮食安全标准是人均400公斤,2002年,我国人均粮食达到406公斤。我国以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是如果二十年后,中国耕地照目前这样被商业化或工业化的继续占用,而人口在进一步增长,到时我国本土生产的粮食是不是够吃?是不是能够正常地满足战略储备?要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和保障人民食物安全,必须保证人均1亩常用耕地必不可少。1996年的第一次农业普查显示,全国耕地总资源为19.5亿亩,其中常用耕地15.83亿亩,人均1.29亩。到200…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环境将面临几个现实问题:到2030~2050年全国人口将达16亿;粮食的年占用量将增加到1.5亿吨;能源方面,年人均需煤2~3吨;到201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成为全球第一,约占全球的20%。中国的环境资源即将受到威胁,国内环境将面临恶化的危险。 自然母亲的怀抱能否容得下新 世纪的人类?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无疑是地球上最不寻常的一 种生命形式。随着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农业,人类成为地球诞生37亿年以来第一种不必倚仗大地母亲的自然施舍,而得以生存的地球之子。将粮食生产的主…  相似文献   

19.
数字     
《时事报告》2014,(4):7-7
为什么中国的饭碗要握在自己的手中近年来,我国粮食的进口量有所增加,去年为1300万吨。有专家估算,全世界70亿人口,正常年景下每年能生产的谷物为25亿吨左右,全球每年粮食贸易量大约为3亿吨,相当于我国粮食需求量的一半。而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的大米,其全球贸易量在700亿斤左右,仅相当于我国大米消费量的1/4。即便我们能把国际市场上的谷物都买过来,也不够我们吃半年的。所以,我们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  相似文献   

20.
[新闻背景]今年一季度,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再度飞涨,粮食供求吃紧.当前全球粮食库存已达到30年来最低点,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粮价上涨被称为一场“无声的海啸”,正引发二战以来首次全球粮食危机。与国际粮食“吃紧”形成对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粮食产量突破1万亿斤大关。国家现有1.5亿吨至2亿吨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 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出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更加明确、直接、有力的信号——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今年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70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采取十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