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盈满也,盛也。传统“持盈论”渊源流长,如《周 易》言“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范蠡言“国家之事有持盈”,老子言“保此道者不欲盈”,孔子言“持满有道乎”,管子言“持满者与天”、“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仍至王船山的“盈而后奋”和曾国藩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官德是传统持盈论中一份有价值的政治道德理想。贯乎传统官德的主旋律是内圣外王、是持盈保泰。“天道—义务—德性之中”的持盈架构维系住传统官德中的持盈意识,官德,已经在存在论意义上,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在。但是这一官德持盈观究竟何以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持盈问题向受中国思想界关注。持盈于德性之中是传统持盈论 的基本理念。从天道到义务到德性之中的持盈架构中看到这“德 性”具有存在论(生存和本体)意义。透视传统持盈论向现代文明 社会转换中的德性诠释,令我们看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深刻之处 无疑具有这种持盈实践性质,因而这种转换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 文明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三十有三,正值而立年间。素闻“学而优则仕”,故大学毕业伊始,便深研为官之道,精读厚黑诸学.近年来,多有研究成果见诸报端。今天披露于诸君的,是《“官八股”举要》。你道“官八股”是何物?乃大而无当,言之无物,貌似全面周到,实则左右逢源,言犹未言,不负责任之谓也。谓予不信,让吾举要:  相似文献   

5.
吴满有是一位著名的农民劳动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吴满有运动”,推动和促进了边区大生产。1947年3月,胡宗南大举进犯陕北,吴满有积极支前,参加担架队,担任民运部长。在1948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吴不幸被俘。后来,以“自首叛变”的罪名吴被开除党籍,1959年郁悒而死。吴满有是否真的叛变投敌了?这一直是一个悬案。本刊摘编此文,对弄清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帮助。 边区劳动英雄  相似文献   

6.
正曾国藩有"三忌",他认为"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曾国藩一辈子最喜欢下笨功夫,渴盼自己有学问,他每日读书;希望将书法练好,他天天写字;期待子侄有良好的操守与行事习惯,他为人处世总是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天道忌巧"的"巧",指的就是投机取巧。关于"天道忌盈",曾国藩相信天之道盈满则亏,认  相似文献   

7.
文风四题     
水有深浅,山有高低,文风亦有优劣之分,用平易语说实话,是好文风基本而主要的标志,亦是我国文风的一个好传统。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孟子说:“言无实不祥、”陆游亦有言:“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声,江海之涛澜,虎豹之炳蔚,必有是实,乃有是文。”  相似文献   

8.
陪不起     
日前碰到一位在官场上谋职的朋友,问其最近忙什么?朋友倒是爽快之人,一言以概之:搞三陪呀!见我满是惊讶之色,他才解释道:此“三陪”非彼“三陪”也,乃是现在领导干部的专利,即陪吃饭、陪参观、陪开会。不陪没办法,一陪便赔了身体又赔了党风。 朋友之言不无道理,看看周围,的确满是陪的天下。领导干部到基层检查工作或调查研究,到用餐时  相似文献   

9.
中国远古文章之道,文史哲水乳交融。有西方人不谙中国文脉,只把孔子看作世俗智者而非哲学家。《论语》里的哲学,不在条分缕析,在乎行坐言谈。《论语·子罕篇》记载孔子在达巷的故事,短短数语间,文史哲兼备其中。孔子领着众弟子游学到了达巷,当地人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达巷人觉得孔子学问太渊博了,却看不出到底什么技艺才是他的专长。  相似文献   

10.
学问之道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是什么呢?“道”是指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目标、准则及方法。学问究竟怎么学?怎么问?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后要怎样思考才能做到“不罔”?这就是“审问”的功夫。“审问”时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学习理论时,首先要看这个理论内部的逻辑是否自洽,不能只满足于新奇的观点。即使一些观点很新,但是,  相似文献   

11.
廉者寿     
写下这个题目,是从孔子的“仁者寿”借鉴而来。孔子日:“仁者,爱人也。”即爱护周围的人,也就是“博爱”。可以想见。一个人在那种祥和友善的精神氛围里、心旷而神怡,轻松而愉快,坦然安然加悠然,焉有不长寿之理?那么,何谓“廉者寿”?  相似文献   

12.
在宝塔山下.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吴家枣园,是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家,这个村子原名叫南枣园,因为出了吴满有这位劳动英雄,而改名为吴家枣园。1946年,毛泽东亲笔为吴满有生日题词:“天下有名”,并且把刚从苏联回国的儿子毛岸英送到吴满有家里上“劳动大学”。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江油市材料所子弟学校马国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青少年学生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倡导“诚信”,孔子的传人曾参就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们更需要“诚信”,更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14.
呼唤“信”的回归黄涛“信”,守诺践约之谓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说话算数”的意思。国人自古把信看作是修身交友和立业治国之道;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孔子的学生子贡曾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之道,孔子说:“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老百姓信任统治...  相似文献   

15.
也要严于律人胡绍明自古以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直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圣人孔夫子在要求人们“吾日三省吾身”的同时,却提倡宽恕待人。他的学生子贡曾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想了想,便拈出了个“恕”字。一般地说,孔老先生的道理还是不错的。然...  相似文献   

16.
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对孔子思想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批判地继承,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遗产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子关注的重心是人的伦理道德完善。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一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所提出的“仁”、“智”、“勇”成为儒家君子思想的三要素,《中庸》谓之“智、仁、勇三达德”。而“仁”、“智”、“勇”三者乃是常人可行的,并不玄远。在《论语》中,孔子曾反复地讲到“仁”。“仁”的含义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但都有一个特定的基本内涵,即“仁者,爱人”。在孔子看来,“修己”与“爱人”可谓一个金币的两面:在己言修,推人及爱;修己方知爱人,爱人先须修己。修己应做到忠、信、义、诚、刚、木、讷,待人应做到恭(庄矜)、宽(宽厚)、信(诚实),敏(勤敏)、惠(慈惠)。可见孔子的君子理想,在当时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和理想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5,(2):42-42
王玉林在2004年12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指出:常常听人一提到“中庸,就随口说出“无原则”、“抹稀泥”之类的解释.其中既有大学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类“专家”。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我见到几种白话《论语)读本,评价孔子“钩而不纲,弋不射宿”的思想是“假仁慈”、“愚腐的虚伪”。  相似文献   

18.
中庸新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庸 ,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 ,是中国人的灵魂 ,庄泽宣先生以为 ,“中国民族最讲持中之道……中国儒家学说的根本思想便在中庸之道”。(1)胡适以为“中庸的哲学 ,可说是一般中国人的宗教”。(2)柳诒徵先生指出 :“儒家之道 ,具于六经……其说最高的是中庸”。(3)戴逸先生也认为 ,在中国文化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概念中 ,“首先是儒家的中庸”。(4)上述大家所指认 ,都把中庸视为儒学的根本 ,并认同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华民族的灵魂。这也正是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庸 ,指出中庸哲学是“孔子的一大发现 ,一大功绩 ,是哲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儒家学派创始人。他被誉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文化巨匠,一个影响世界的“十大思想家”之一,一个贡献卓越的智者,一个至诚至爱的人道之师。孔子是一个凡尘圣人,之所以有如此雅称,除了他的思想,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及人格魅力之外,孔子在古代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堪称史无前人。我们同样可以认为,孔子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他认真整理和编纂古文献有直接关系;他的教材讲义以及他的理论都得益于这项工作;甚至可以说,整理和编纂古文献也是孔子实践政治抱负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为官从政仅四年,但他一生都在评政、议政,品味其为官之道,感悟有三:为官要“志于道”、要走“正”道、还要善“权”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