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艾青 《行政与法》2005,(10):15-17
实现由革命党理论向执政党理论的转型,是我党新时期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理论转型的突破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理论转型的标志,而科学发展观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则是“三个代表”思想向实践理性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监管理论的发展与证券监管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岳彩申  王俊 《现代法学》2006,28(2):116-123
传统监管理论对监管者自身问题的忽视,不仅在理论上留下了缺陷,而且对证券监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产生了不利影响。监管理论的发展总体上是沿着从公共利益理论逐步向私人利益理论的嬗变展开的,并对证券监管制度的构建与实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私人利益理论弥补了传统公共利益理论的缺陷,形成对监管制度不同的理论研究进路。中国的证券监管制度一直以公共利益理论为理论基础,存在突出的制度性缺陷。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公共利益理论对于监管制度的解释力明显下降,需要采用比较丰富的私人利益理论解决具体制度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3.
理论的解释力来自哪里: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法学的科学性、实践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学科地位,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其理论的解释力,但是,目前研究现状中,研究范式的混乱、理论框架不清晰、缺乏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与工具以及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分离这四个因素削弱了经济法理论的解释力。中国经济法学提高理论解释力的基本路径在于:在吸收各范式优点的基础上,对经济法研究范式和理论进行多元整合,建立一种能够整合各种研究范式和理论流派优势的多元统一理论。在这个路径下,经济法学应当进一步厘清理论框架,引入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将科学方法与人文的方法结合起来,吸纳理性选择理论所包含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实现理论与技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法治领域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和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创新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概括起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新发展集中体现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理论、法治道路理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理论、法律规范体系理论、法治政府理论、法治监督体系理论、依规治党理论、涉外法治理论、法学教育理论等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客观归责理论的出现为解决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争议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客观归责理论不同于刑法因果关系理论,而是一种实质的犯罪构成理论,因此,不应直接将客观归责理论引入我国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中,而是应当理性的看待客观归责理论,根据我国的国情,对其予以适当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窦振京 《法制与社会》2012,(23):133-134
本文对国家豁免理论的发展进行阐述,并对国家管辖豁免理论作出评价,明确提出限制豁免理论将会取代绝对豁免理论.分析我国国家豁免理论的现状,最后对我国的国家豁免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世洲 《法学研究》2003,(3):107-131
现代刑法理论一般认为 ,刑罚目的是指国家运用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刑罚目的理论在刑法学理论中居于核心理论地位。应当选择分刑种分阶段以预防为基础的综合理论。首先 ,“以预防为基础的综合理论” ,是这个理论的整体特征。其次 ,是在死刑中基本体现正义性报应理论和在其他刑种中基本体现预防理论的综合 ,同时结合在立法阶段主要体现一般预防的思想 ,在司法程序中体现特殊预防和报应的观点 ,在执行中体现特殊预防的原则的综合。中国刑罚目的理论的这个新选择 ,总结和吸收了报应、预防等各种理论要素 ,同时对不同理论要素作出有层次 ,有重点的安排。这个刑罚目的理论 ,将有利于中国刑法理论进行新时代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司法会计理论与舞弊审计理论分属不同学科。介绍中外将司法会计理论与舞弊审计理论的混同情况,探明中外形成"混同理论"的不同原因,并重点介绍了中国学界将司法会计理论与舞弊审计理论进行分野的研究成果,指出由于司法会计活动与舞弊审计活动性质不同的两类社会活动,两者理论的混同会导致社会实践的错误,最终会对中国的司法会计事业和审计事业带来危害。同时,揭示了"法务会计"理论出于国外"混同理论"的来源,分析了"法务会计"研究者对司法会计理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陈景辉 《法学》2014,(3):50-67
由于受到"缺乏实践效果"和"与部门法知识重合"的双重怀疑,法理学的学科重要性遭受严重威胁。要想化解这种窘境,为回应实践上的怀疑论,必须重视理论对于实践的三种重要意义,即它是理解实践的先决条件、实践难题由理论争议引发、实践难题的解决是个理论工作;对于知识冗余的怀疑论,必须注意由教义理论、规范理论和元理论所组成的法学知识体系,其中的教义理论和非理想的规范理论是部门法学的组成部分,而理想的规范理论和元理论则是法理学的学科内容,因此法理学能有效区别于部门法学,知识冗余论当然就会破产。  相似文献   

10.
有限政府理论的现代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福满  苗静 《法律科学》2005,23(3):8-18
霍布斯、斯宾诺莎为有限政府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有限政府理论的核心要素第一次被提炼为一套一致的知识传统,并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运动表达出来,是英国内战期间以及光荣革命之后的辉格党人执政期间,其重要的代表作是洛克的《政府论》。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分权制衡理论构成了有限政府理论的核心。孟德斯鸠、休谟、卢梭等人对有限政府理论的发展都做过贡献。有限政府理论曾一度衰落,但二战后,有限政府理论开始复兴,重要代表人物有哈耶克、布坎南等,重要代表理论有公共选择理论、政府有限能力理论等。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的价值是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之一.从理论研究来看,目前主要存在绝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相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程序本位主义理论,经济效益程序主义理论四种主流理论.在我国的现实实践中,目前绝对工具主义价值主张占主导.根据国际趋势和我国的现实需要,我国刑事诉讼应该进一步趋向相对工具主义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中的着手理论是由大陆法系引进的。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再加上着手理论本身存在的固有缺陷,原有的着手理论在适用中逐步凸显出它的不足,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突出重围,完善着手理论或者重新建立新的理论。在这种努力过程中,出现了保留着手理论坚持传统主客观相统一的"保守派"、抛弃着手理论试图进行彻底改革的"改良派"。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探讨比较其优劣,寻求值得借鉴的理论来替代原有的着手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关系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的一种新取向,包括整合性元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等三种主要理论形态。这三种理论形态都以关系为理论基础,它们是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一致认可和共同遵循的学科规范。整合性元理论强调各关系模式理论内含的关系核心,将各种理论都纳入关系性理论框架之中。社会建构理论引入社会建构主义哲学思想,将精神分析过程和个体心理发展过程视为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强调个体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主体间性理论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加入了主体间性理论思想,认为母婴关系与分析关系都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我国的刑法理论分为与实践"恶性循环"的理论和与实践"良性互动"的理论。前者以犯罪构成体系的争论来说明,后者以死刑的改革来说明。我国刑法理论在国外刑法学理论的"刺激一反应"模式之下缺乏理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不但没有自己的问题意识,而且不能正确对待国外的刑法学理论。应该反思"恶性循环"的刑法学理论,应该提倡"良性互动"的刑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是德日国家刑法中的重要理论。近年来,“可罚的违法性”这一概念虽被消解在实质的违法性中,但是这一理论却在实质的违法性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违法的统一性、相对性与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探讨这种内在关联,对于我国刑法理论以及司法实务借鉴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专利创造性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包括选择价值理论、连续发明理论、错误成本理论和互补发明理论.这些经济学理论对深入认识专利创造性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并能够对专利政策的制定以及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司法实践提供帮助.分析表明,专利实践中的很多做法都暗含了这些理论分析所隐含的经济理性,但是由于经济学理论难以提供可操作性的工具,经济分析要为政策制定和创造性判断提供具体指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法的阶级意志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柏生 《法学家》2004,(5):101-109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理论是阶级斗争理论派生的,该理论作为全称判断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在逻辑上不成立;另外,该理论在目前也无法解释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面对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不利于依法治国国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论述英美法系依附性劳动者理论,大陆法系从属性劳动者理论以及我国以劳动合同为纽带的劳动者理论中的劳动者本质,阐述了我国劳动者理论与司法实务的冲突。在司法实务中,要解决大量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问题,事实劳动关系成为劳动者理论的有益补充。我国劳动者理论应以从属劳动理论进行阐述,在制度上完善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9.
法的阶级性的理论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法的阶级性理论 ,我国法理学界在上个世纪 50年代和 80年代曾有过两次激烈的争论。新近的一次争论肇始于上个世纪 90年代。与前两次争论不同 ,在这次争论中 ,对法的阶级性理论持批评意见的学者从转换法学研究范式和法学思维方式的高度出发 ,提出了法无本质论、恶法非法论和市民社会优位论三种新的理论。近年来 ,虽然直接针砭法的阶级性理论的文献并不多见 ,但由这三种理论所引发的学术探索却在走向深入。因而 ,针对法的阶级性理论的批评实际上还在继续 ,并往纵深方向发展。法的阶级性理论也因此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工作重要的理论视角之一的增权理论,最初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巴巴拉·所罗门对美国黑人少数民族的研究。自此,经过众多社会工作者的倡导和实践,增权理论最终成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中重要的参考知识体系。本文以此为背景,在介绍增权的定义和增权理论的内容之后,着重探讨增权理论产生的政治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