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中有花     
一天,办公室里来了一个办事的人,大概是第一次到这种地方来,那个人显得有点局促。他没有找到要找的人,站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搬了张椅子让他坐下。他问旁边一位胖胖的女同事:“我要找的那个人去什么地方了?”“不知道。”胖同事冷冷地回答。“他什么时候能回来?”“不知道!”胖同事明显地不耐烦起来。“那……您能不能转告他一句……”“我不管!”胖同事终于大声冲那人嚷嚷起来。那个人尴尬地走出去以后,我问胖同事为什么冲那个人发火,她说:“我看他的一举一动就很烦人。”可是,我回想了半天,也没有琢磨出那个人到底有什…  相似文献   

2.
佚名 《工友》2010,(2):46-47
一个刚毕业、新来的同事和我聊天,小伙子能力挺不错,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我这个公司“老人”面前一副合我其谁、雄心万丈的样子。当他聊到公司的现状、包括问及公司许多同事的情况时,我明显感觉到他对公司老一辈不以为然和对自已无比自信和期待。  相似文献   

3.
朱晓东  贾永生 《工友》2009,(1):33-34
8年时间,孙远富以自己的苦干精神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先后获得“襄樊市十佳美容师”、“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面对这些荣誉,孙远富笑道:“我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为人们方便时提供一个舒心的环境是我的工作职责,荣誉应属于公厕管理所全体同事。  相似文献   

4.
老王     
“如果不是那次意外,老王现在也会像同事们一样住着别墅,开着轿车,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生活了。”“就是!就是!”看着老王媳妇凌乱着头发、佝偻着背吃力地挑着一担豆花,一群老师傅们这样议论着。  相似文献   

5.
孝道试卷     
文戈 《工友》2010,(5):61-61
同事给我一张“孝道试卷”,每答对一题得5分。我晚上回家逐一做题,结果越做心情越沉重,最后打分,我没能及格。  相似文献   

6.
省城一家媒体有位摄影师,与同事相比,他的工作量是比较少的。而且一年四季,总会有一段时间在外面采风,日子过得从从容容。而他的同事们,每天起早摸黑,为编排版面、赶写稿子忙得不亦乐乎。后来,这位摄影师的一张照片得了“荷赛”国际大奖,这可是全世界最顶级的新闻摄影奖项了,他的名字风行全国。  相似文献   

7.
许汉平  刘勇彰 《工友》2011,(8):33-34
郑广军常说,我喜欢研究混凝土。而在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新型建材厂的同事看来,这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从满头青丝的青年到两鬓斑白的今天,已56岁的郑广军为之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无怨无悔,并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何家票 《时代风采》2014,(13):13-13
42岁的瞿加钦,自称是网络维护服务业中的“老人”,他身边的同事全是20出头的小伙子,像他这种年纪做网络维护的确实少见,不过,他的工作却丝毫不受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敏  樊曦 《时代风采》2009,(15):24-24
“他始终处在工作状态中,似乎一生部在奔跑着。别人说我们是一个老疯子带着一群小疯子在玩命。”这是同事对李朗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拿起话筒就能演讲,挂上哨子就当裁判,换双球鞋就是运动员。”草铺街道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科员武廖芬这样评价朱绍宏。在武廖芬和同事眼里,朱绍宏是一个能说会唱的全才。  相似文献   

11.
看了同事小李写的“他山之石能否攻玉”,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感受。小李的问题是,能否把老家村民开展跳舞活动的模式移植到他现在任职的村子。我的意见是,完全可以,就看你怎么操作。  相似文献   

12.
胡涛  韦海云 《工友》2013,(12):34-35
这个52岁的姑娘穿着红色的工衣,撸着袖子,梳着马尾辫,每天背上驮着50公斤的工具包,用力推着两边挂着药桶的自行车,穿梭于各个井站。“巡回20个井站,查运行、收数据、加药水,大概4小时。我们一天得跑5趟。”艾晓慧说。因长年累月在田埂上穿梭,同事们赞她为“一朵绚丽的石油花”。  相似文献   

13.
《工友》2009,(8):44-45
《工友》编辑部:去年9月我在出差期间,与公司的合同到期了,因一时不能回到公司,我的同事代我续签了劳动合同。出差回来后,同事小王告诉我,他帮忙代签的合同与前一份合同内容一样。现在,我找到了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于是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但是公司领导说:“公司与你续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如果你现在辞职,需要承担违约金。”请问小王代我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我是否应当承担违约金?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蒙城县国土资源局。 早晨刚剐上班。王刚的办公室便来人不断。椅子不够坐了。大家就互相询问和谦让:“你的事急吗?要急你先和王局长谈!” 一个农民迫不及待地对王刚讲起村里土地的事。王刚说,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这样忙,几乎没有双休日。尤其是今年,面对县里的“一号工程”,他们感到担子不轻,责任重大。 这个“一号工程”就是土地置换。  相似文献   

15.
现年29岁的毛世红是长江重庆航道局工程师,也是重庆航道局最年轻的基层领导,他已在船舶修造厂副厂长岗位上工作两年了。1996年7月,自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热能动力机械与装置专业毕业以来,毛世红一直在长江重庆航道局船舶修造厂从事船舶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生活中,他为人正直、真诚谦虚;在工作上,他勤学善思、乐于奉献,深得领导和同事的称赞。为此,毛世红多次获得重庆航道局、长江航道局的“双文明建设标兵”、“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16.
《时代风采》2011,(16):17-17
吕达东是云南合信源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机加工车间的一名东德导轨磨床操作工,公司的前身是云南第二机床厂,1997年企业改制时,一些职工想不通:“我们端了几十年的、磨得玑珠滚圆的铁饭碗,就这样打破了?”吕达东不去争论,他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并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认识。他不分白班、晚班加班加点地工作,中饭请同事代买,甚至晚饭也是家人送到机床旁。  相似文献   

17.
工作中,不少女性经受过来自上司、同事的“性骚扰”,感觉无时不在,又无可逃避,心理上无比压抑痛苦。但除了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和毅然辞职之外,不知如何是好?若是打官司,自己不仅势单力薄,也许还会惹来更多的烦恼。这个时候,受害人还有什么方法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8.
陈孜孜  熊枫 《工友》2010,(2):12-12
在供电所从事抄表与装表接电工作时,所里的同事提起彭振都会说:“小彭是个会做家的人,每次装表时,筷子长的电线他都舍不得扔。”开始时,许多同事对他的行为不理解,“一点点电线,能省多少,再说省也是给公家省,自己又得不到一点实惠”。但在彭振看来节约就是一种生活态度,留意一些生活小细节,  相似文献   

19.
《时代风采》2011,(22):16-16
1995年2月12日晚,夜色笼罩着素有“滇西盐都”之称的洱源县乔后镇。杨逢春和乔后法庭的几位同事到源安邑办案归来,疲惫的法官们刚刚入睡,这时,一阵凄厉的叫喊声,撕破了夜空的宁静。杨逢春猛地从睡梦中惊醒,寻着“杀人了!杀人了!”的呼救声,杨逢春和同事李世久一道打开门冲了出去。在狭窄的小巷里,夜色中一名浑身是血的男子双手捂着肚子,艰难地说:“我是来报案的,邻居赵雪逵杀着我。”  相似文献   

20.
李国震 《工友》2013,(12):32-33
这个身处最基层生产一线的点焊工不简单。短短五年时间,因为出色工作,他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中国工会十六大代表。提起参加大会,毛勇仍然难掩笑容:“非常荣幸,在这里能实现自身价值,我要特别感谢企业对我多年来的培养,工会组织给予的帮助和关心,同事们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