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后马克思主义"从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入手,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层面的"领导权"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话语分析,突出强调了争取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社会主义策略".但是建立在话语分析基础上的"后马克思主义"的争取"领导权"策略,由于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只能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构想.  相似文献   

2.
刘莘 《探索》2007,(2):143-14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在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及其关系的深刻思考,构成了葛兰西总体性革命战略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的文化主义转向中,“文化领导权”这个源自葛兰西的话题偏离了葛兰西的本意,它把话语等同于实践,对葛兰西思想进行文化主义的诠释。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葛兰西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一些有特色的思想,多源于对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借鉴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对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基础(东西方社会结构差异以及阶级联盟)、对社会主义革命领导权及其策略以及对领导社会主义革命政党自身建设的论述三个方面。在比较的过程中,列宁对葛兰西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活动全面而持久的重要影响得以揭示,葛兰西思想的文化特色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新的社会历史条件,提出了构建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新要求.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成果为理论指导,以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实践依据,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的深入探索为逻辑主线,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与本质、目标与价值、运行机制与过程、管理与创新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准确阐述为主要内容,尤其应当以宏观视野、原理定位、时代特色、中国属性、教学逻辑、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为贯穿教材编撰全过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为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三十周年,深入研究探讨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2014年9月20日至21日,"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高端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与会代表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研究"这一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现将论坛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瑶 《世纪桥》2010,(1):60-61
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他们的理论是在不同的无产阶级革命背景下产生的,二者的结合,对于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哲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批判布哈林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葛兰西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观能动性;恢复了精神力量或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历史集团"这一概念来消除唯心主义因素同时又赋予精神力量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确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一次革命。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区别于其他学科视角的解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生活;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是人之生成和人之解放的重要过程和环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人学解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哲学层面的深入思考,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主办,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师范学院研究基地承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8月26日--28日在南宁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0.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鲁杰 《求实》2012,(6):77-79
现代哲学的转向一般归纳为"实践转向"、"生活世界转向"与"语言转向",这三重转向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实践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灵魂置于核心地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为依托,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状;"生活世界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深入"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的逻辑来建构学科话语;"语言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重视符号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符号进行研究。总之,现代哲学的三重转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很明确的路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个学科诞生及其意识形态学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主导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诞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得到理论与实践证明.而这两个学科研究的有机整合与党的理论工作武装和相关建设有效结合,预示并推动了意识形态学学科研究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在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诞生的哲学证明基础上,就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有机整合形成意识形态学进行了立论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论断,勾勒出从"理论—现实的人—实践"这一逻辑建构框架,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发展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想前提、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这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央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高度出发,提出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这对新时期思想理论宣传工作有着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思想理论宣传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理论创新服务,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刘静 《党史博采》2008,(1):32-32
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都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发展和创新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深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学理论的一次革命.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不同视角的审视和解读,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人之现实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点;人之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方法和途径;人之全面自由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自信"是重要理论创新,尤其是理论自信的探讨引起众多的关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发展的悖论,由此产生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正统性的论证。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解读与理论自信的确立是密不可分的。葛兰西通过对传统的两种正统理论的批判提出了自己对正统的理解,他既反对第二国际将马克思主义归于庸俗唯物主义,也反对卢卡奇将马克思主义归于黑格尔主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别的哲学的附庸,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在于系统性、独立性和创新性。葛兰西的正统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自信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化造成了严重后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导致"八九风波".教训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大力开展主旋律教育,又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潘西华 《新视野》2017,(4):39-43
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领袖和创始人,安东尼奥·葛兰西在探索意大利社会主义道路、反法西斯斗争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37年4月27日葛兰西离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就葛兰西思想展开研究。国内研究呈现阶段性特征,且争议不断。国外研究起步较早,形式较广,研究较深入。回顾国内外葛兰西思想研究历程,不难发现"总体性"研究方法的缺乏与国际共运研究视角的缺失。这正是今后葛兰西思想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反思并批判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趋向,一种是"正统"唯物主义趋向,另一种是或明或暗地与若干唯心主义思潮相融汇的趋向,认为这两种趋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修正和歪曲.葛兰西倡导"实践哲学",力图通过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和超越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社会历史实践的本体论革命,纠偏"正统"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歪曲,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真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