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坤 《当代贵州》2012,(31):19-21
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既定目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呈现蓬勃生机,文化创作热情高涨,文化精品力作涌现,文化品牌走向全球,文化服务惠及民生……贵州,正以生动的实践,奏响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2.
乔玉光 《实践》2010,(4):47-49
<正>舞台艺术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环节。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大力繁荣舞台艺术创作,推出精品力作,是科学发展观对文化工作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区的舞台艺术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种奖项,展现了内蒙古多样化的民族艺术风采,产生了广泛影响。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文  相似文献   

3.
在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黔东南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创作生产红色文艺精品是当然的选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在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下,安徽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主推进改革,创造了非试点省份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推出了一大批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成为全省新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保障人民的文化民生入手,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力度,催生出更加系统完善的产业新业态,给兵团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十三五"期间,发展和繁荣兵团文化,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兵团精神作为兵团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提高兵团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兵团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多出精品力作;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创新发展兵团文化。  相似文献   

6.
胡瑞欣  方艳 《世纪桥》2014,(2):85-86
中共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重视。近几年,临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大发展大繁荣临沂城市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临沂市要突出城市主题文化应进一步做到:一是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文化的凝聚力。二是加强文艺精品的创作经营,提高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三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提升临沂城市知名度。四是发展城市主题文化关键在于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杭州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杭州在保护文化遗产、探索提炼城市新人文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打造文化精品力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向世人展示了文化杭州的魅力。杭州文化发展的实践证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找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赵毅 《奋斗》2002,(4):5-6
一、贯彻“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造就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符合人民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精品力作 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建设先进文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用反映时代精神,符合人民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精品力作说话。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繁荣文学艺术创作,也要用精品力作说话。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11,(8):13
<正>4月13日,自治区重大文化精品创作工程领导小组2011年第一次会议在银川召开。自治区重大文化精品创作工程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负责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各处室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自治区重大文化精品创作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杨春光同志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宣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的有关指示精  相似文献   

10.
郭丛军 《新长征》2013,(2):60-6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影视剧创作生产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11,(Z1):66-67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强调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进一步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我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活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创作生产直接作用于精神领域,关乎人的心灵世界、民族精神面貌、社会文明进步。繁荣的文化创作生产活动,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重要源泉,是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保证,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23):34-34
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通过创先争优营造浓厚文化创造的氛围。文化创造必须要有氛围,精品力作必须要有创先争优、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才能够创作出来。当前,应当把进行文化创造,掀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高潮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诺敏  胡小丹 《实践》2013,(8):62-63
乌审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以文化铸魂工程为抓手,以建设民族文化强旗为目标,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五项文化工程",推动全旗文化工作再  相似文献   

14.
陈竞 《党的建设》2010,(12):18-21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建设文化大省是我们甘肃人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剧目,不断登上神州乃至世界舞台,并频繁获得各类大奖,倾倒了无数观众,奠定了我省戏剧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02年至2003年,全国文化建设掀起高潮,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将甘肃建设成为以敦煌文化为龙头,以丝绸之路文化、民族民间地域文化为重点的特色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的特色文化大省建设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近年来,我省以抓精品、创市场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高水平、低投入,两个效益俱佳的戏剧创作生产路子。2010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我省建设文化大省的宏伟目标。2010年5月24日,省上印发了《关于加快甘肃戏剧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戏剧大省建设作为全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突破口,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总目标是西部领先、全国一流。这是全国各省市区中就戏剧建设出台的第一份政策性文件,是特色文化大省建设的延续和深化,也为文化大省建设吹响了动员号。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决定》精神,深刻认识、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号召。这是党中央对文化建设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纵观人类文明史,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科学判断文化发展的挑战,牢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百年风华——重庆工业发展史"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5月18日,重庆工业博物馆"百年风华——重庆工业发展史"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百年风华——重庆工业发展史"是重庆工业博物馆主展馆的基本陈列展,展览旨在传承百年工业,彰显城市文脉,多维度地展示百年工业历史文化内涵及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工业精神。(崔力/摄)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如何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文化要素,焕发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更多的精品力作奉献给社会、奉献给时代、奉献给人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历史担当。本刊推出第二组特别策划,邀请12位嘉宾参与系列访谈。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近年来,保康县通过实施以"保康·楚源地"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工程,将早期楚文化的发掘利用与文化品牌打造、文艺精品生产、旅游开发、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利用传统地域文化资源推动经济、繁荣文化的新路子,倾力打造了"荆山楚源·大美保康"文化品牌。成为全县综合竞争力的"灵与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为提升保康开放发展水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安徽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是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大省,潜力巨大,优势突出。但由于历史原因,安徽文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文化体制改革滞后,大文化、大产业格局尚未形成。改变这种状况,使安徽从文化大省跨越式发展为文化强省,尚需各级党委、政府从思想观念、体制创新、产业发展战略、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化市场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快改革。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