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为城市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因素、农民工所处的工作居住因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缺失的因素以及农民工的社会交往程度及其评价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民工精神文化困境。解决之路在于政府、文化骨干部门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实现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闲暇生活的教育诉求——兼论新型农民工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农民工的闲暇时间多了,在享有闲暇的同时,却又发现拥有闲暇并不全是惬意,也有无尽的迷茫,农民工的闲暇活动出现了"问题化"倾向,需要教育引导.同时,实现农民工生活有保障,并在城市里扎根,重要途径是提高其素质.指导他们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工转变.这种新型农民工是对现有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一种突破.充分合理利用好自己的闲暇时间,是实现这种突破的关键.开展农民工闲暇教育,要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农民工闲暇教育观念,明确农民工闲暇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农民工闲暇教育的主要我体建设,建立健全农民工闲暇教育的运行机制,出台激励性政策,促进农民工闲暇教育的持久开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市已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农民工文化服务体系。但工作中仍存在着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知晓率不高,保障农民工文化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建立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调研反馈机制,建立经费投入和文化供给长效机制,形成政企共建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确保农民工享受到应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4.
肖英杰 《新长征》2012,(9):60-61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52亿,农民工总量约占城镇常住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是,许多农民工因为户籍等现实问题而无法享受城市的种种公共文化服务,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需要上呈现出新特点、新要求。与父辈相比,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却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很不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话调查、面访调查及个案访谈,调查组发现:当前杭州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和差异化,但内涵仍有待提升;加强文化广场和运动场馆建设的呼声颇高;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满意度明显偏高;家庭平均精神文化生活支出涨幅停滞;社区性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参与主体失衡。面对这些问题,杭州市亟需改善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结构、加强文化运动场馆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要大力发展消费类文化产业;要通过提高可及性、发送文化消费券等方式,丰富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探索创新工休及休假制度安排,保障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的休息权、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要完善图书馆建设和借阅服务、引导博物馆走近民众;要加强社区公共文化的软硬件建设,强化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社区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农民工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保障不力,文化供给比较简单,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及运行机制不完善等不足。为此,应从把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纳入当地政府的基本职责,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相应发生变化。最近,我们深人溆浦、辰溪、新晃、中方等县(市、区),通过与部分农民、文化专干和县乡(镇)村三级负责人座谈交流、现场问卷、个别走访,实地考察了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  相似文献   

9.
彭如良  杨瑞容 《湘潮》2013,(1):136+138
城市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对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升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思想上不重视、服务内容少、配套设施不健全、缺少必要的人财物等问题。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大财政投入,打造专业化的队伍,提供多层次的服务,满足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保障其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经济、政治、文化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工的生活质量问题。如何切实改善和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是企业工会理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农村文化礼堂发展的旨归。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视域审视当前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状况,总体上已取得较大成效,但还存在个体发展差异大、教育功能发挥不够、乡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和农民文化自创空间尚待扩充等问题。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应在乡村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从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土文化守正创新和推进全民共建四个维度开拓发展路径,为打造农村精神文明高地、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助力。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我们要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农民从麻将桌上拉下来,让他们从中得到乐趣,就要提供具有乡村特色、满足农民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刘洪森 《前线》2013,(8):44-45,52
民生建设是一个关乎民心向背、政权兴衰、社会稳定和国家昌盛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建设,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建设。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凸显。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已成为民生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逐渐走向了开放。但是,当我们把眼光具体地放到中国当代农民身上时,我们会有一些疑惑:农民的物质生活正趋向现代化,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否做到与他们的物质生活同步发展呢?为此,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上。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转型期一般指社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过渡的时期,是社会中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青年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者,加强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研究,是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社会转型期青年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现状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摆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张锐 《党建文汇》2011,(3):34-34
春节前后,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陆续回家过节。他们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等不同方面,改变着当地的习俗和祖辈们的传统生存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科学精神有着求真、求实、求新、求变等特质,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科学精神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在满足人们物质追求的同时能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作为引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动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雷弢 《新视野》2007,(3):65-68
通过对北京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的抽样调查,发现五年来北京市东城、西城、崇文和宣武四区居民人均每周平均工作(学习)和通勤时间增加与生活必需时间增加,而家务劳动时间与个人自由支配时间减少。这说明,北京城四区居民正处在一个高强度快节奏满负荷的工作学习环境之中,体力与精力的恢复时间也较长,属于个人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少,这也是每个国家或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所必经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熊光清 《学习论坛》2009,25(12):54-57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入会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压缩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中击。我们一方面应当以积极健康、宽容大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政治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