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党章也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全新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文明观丰富和发展,生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精神,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是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发展变化的内在依据,珠海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反映了珠海城市文明的精神内涵与品质.回顾珠海经济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思考经济特区对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意义的贡献,考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实践路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建设、共产党执政的相互关系的论述 ,揭示了人全面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全面发展的特殊规律 ,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周镇宏 《理论前沿》2003,(17):10-12
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而认识则是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三个代表"与这"三大规律"的关系,对于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出鲜明的科学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是肯定存在矛盾的.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批判了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的错误观点.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受这个规律的支配.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不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不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规律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人类自身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民族是历史发展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马克思论证了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并指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预测了无产级阶级革命胜利后民族问题发展趋势.列宁初步论证了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地位及其发展趋势,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规律的理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三代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揭示了社会主义阶段民族问题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到日程.这是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道德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总的来讲是一个从对社会主义的共性认识到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过程.改革开放前29年,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主要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性的认识,以此为指导,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后31年,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开始深入到个性,并不断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以此为指引,中国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大道.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进程昭示:坚持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是认识与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思想法宝.  相似文献   

11.
许宁 《理论前沿》2005,(2):21-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毛泽东借鉴苏联经验,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开拓性探索;邓小平成功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质的飞跃;江泽民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胡锦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自从社会主义在20世纪第一次由科学理论变为社会现实以来,社会主义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富民问题.这是关系社会主义生死存亡大局的两大主题.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着眼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从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调动人民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根本环节、判断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发展与富民的社会主义两大主题,从而揭示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发展与富民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是20世纪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百年实践,既有胜利发展的喜悦,又有遇到挫折和暂时失败的困惑.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理论,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拓展深化和发展创新。从共产党执政规律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重点体现在对党执政宗旨、执政本领、执政方式、执政权力制约的新认识;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本质、发展阶段、发展动力、事业总体布局、建设基本方法的新思考;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主要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发展主体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的再认识来进行的。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的新认识、新观点是相铺相成、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彰显了其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对当前以及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都有着长期且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了加强执政党先进性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三大理论与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规律”一一呼应。其中,先进性建设是深入认识政党执政规律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在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新世纪我们党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概念、新的实践形式,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这一新创造,将为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和成功,提供新的经验,展示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从文化、理论、实践、制度四个维度科学认知、理性洞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脉络、发展历程和建设规律,对于增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理论自信、强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行动自信、提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质量的实践自信,把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制度基础互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本文在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物质文明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两犬基本规律:速度与效益的辨证发展、效率与公平的辨证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规律源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