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崇祯末年,风云变化,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然而,朝廷内外忠奸混杂,结党营私.就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年代,秦淮河畔出了八个惊艳的女子,李香君,顾横波、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宛、卞玉京、寇白门和郑妥娘,人称"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中以柳如是、李香君最为著名,史学大师陈寅恪有<柳如是别传>,戏剧家孔尚任有<桃花扇>,更使她们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2.
董小宛(公元1624年一1651年),本名董自,字小宛,号青莲,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有"针神曲圣"的称号,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朝灭亡后,小宛也随夫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相似文献   

3.
秦淮名妓林四娘是明代武官世家出身。由于继承了家传技艺,她挥枪舞剑,样样在行。不幸的是,林四娘16岁那年,其父因故入狱,从此家破人亡,她的幸福生活也就此玩完。  相似文献   

4.
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是古都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文化的发源地。然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却使这条河难见清流。为重现秦淮河的亮丽风采,南京人民开展了一场持之以恒的治水攻坚战。秦淮河水何以污染日重 全长110公里的秦淮河是长江支流,古名“淮水”,唐代始称“秦淮”。早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自六朝起,横贯金陵古城的内秦淮河两岸(史称“十里秦淮”)成为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繁华之地。至明清时期,更以金粉楼台、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秦淮盛景名扬天下。可是,近百年来,桨声灯影的秦淮河却因疏于…  相似文献   

5.
王鹤 《各界》2011,(7):61-63
就这样成了剩女画画是她们的必修课,晚明时好些秦淮名姬都能画几笔。顾媚、寇白门和卞玉京姐妹等,不约而同都擅长画兰。有的落笔狂放、飘洒恣肆,有的惜墨如金、简约寒淡。为什么她们都钟情于兰呢?我不懂绘画,不晓得是兰革的袅娜纤巧最适合女人的腕力掌控?还是它相对单纯的线条易于入门?  相似文献   

6.
陈少敏,这位被人誉为“杰出女性”的人,在“文革”结束后的20年内,不断见诸报端。陈少敏之所以为舆论关注,不仅因为她的传奇经历,也不仅因为她是主持过一个地区全面工作的女领导干部,一名为维护工人阶级权益呕心沥血的工会领袖,更重要的是,她作为一名中共中央委员,在“文革”中坚持真理,不畏强暴,与“四人帮”及其爪牙进行过面对面的斗争,在决定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她投下了唯一的一张反对票。陈少敏,这位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入党,一生历经磨难,它有斗争经验的坚强女性,当然知道投下这“唯一一票”…  相似文献   

7.
卞毓方 《各界》2011,(8):22-25
杨绛八岁在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父亲有一次问她:“阿季(注:杨绛本名杨季康),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相似文献   

8.
闫红 《各界》2011,(6):58-61
秦淮女子,论相貌美人如云,论才艺高手如林,在其中仍为翘楚者,自然不同凡响。余怀在《板桥杂记》里很是渲染了一下名妓家中的盛景之后,总结道:“李、卞为首,沙、顾次之,郑、顿、崔、马,又其次也。”其中的“卞”,就是卞玉京、卞敏姐妹俩。这对姐妹花中,公认姐姐卞玉京更出众一点。  相似文献   

9.
押沙龙 《各界》2014,(10):58-60
上官婉儿是唐朝最有名的一位才女,她的知名度非常高,许多电影电视都演过她,形象都很秀雅动人。她能在现代社会这么出名,当然一方面跟她的经历与才华有关,另一方面跟她名字起得好多少也有关。一个才女能姓个“上官”这样的复姓,已经是很大的福气了,何况又叫“婉儿”呢。倘若她名叫牛桂芝,想想看那又会是什么光景。  相似文献   

10.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飞抵北京。她此行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是她将不得不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正式会谈。她的对手是邓小平。毛泽东生前曾赞扬邓小平“原则性强”,“开钢铁公司”,“柔中寓刚,棉里藏针。”撒切尔夫人则是继丘吉尔后英国政界的铁腕人物,人称“铁娘子”,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一向以强硬和变通著称。9月24日,她正式与邓小平进行会谈。撒切尔夫人胸有成竹地打出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更为主要的是她自以为挟着英国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的胜利余威前来中国的。因此,她以强硬的态度提出,历史上…  相似文献   

11.
刘苏 《民主》2023,(10):20-21
<正>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晚上11点,王小倩还仍旧在书桌前写“反思”。这个习惯,她坚持了30年,除了工作上的“反思”,她还会把当天和孩子、家长的交流都记录下来,“反思本”密密麻麻写了几十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属性,“坚持”是王小倩最显著的属性。坚持意味着专注,是对一件事始终如一的态度。王小倩还有一个属性,叫“改变”。30年的教师生涯中,她一直在探索课堂教改。“改变”基于“反思”,  相似文献   

12.
长孙皇后两三事宋志坚有人认为“夫人干政”也有好坏之分,不可一概而论,其证据之一,就是所谓的“贤内助”。在中国历史上,最享盛誉的“贤内助”莫过于长孙皇后,我们不妨试举二三例,看一看她是怎么个“贤”法。例一: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他与李世民乃布衣之交...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眼下,上海人民政治生活中最关心的一件大事,是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为了表达本刊的祝贺之情,也为了能够对各级党委中心组更好地学习贯彻好这次大会的精神有所帮助,在“中心组学习”专栏,刊出本刊评论员文章“奋发有为、心齐劲足、再创辉煌——贺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胜利开幕”,文章根据市委领导同志的有关讲话精神,简要回顾去年上海在改革和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介绍今年市委提出的主要工作思路,以期与市第八次党代会的精神相衔接。上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广泛…  相似文献   

14.
惠远飞 《各界》2007,(2):90-91,92
上世纪末崛起的先锋派作家中,陈染恐怕是最有特性最有潜质的一位女作家。她由大学时代的诗歌创作进而转向小说创作,硕果累累,尽管历尽风雨和不断遭到评论家们的指责,但她仍是不改初衷。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言:“小说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妇女最容易写作的东西。”①G.H刘易斯也认为“就所有文学类型而言,小说无论以本质抑或处境来看,皆是妇女最能够适应的体裁”,“小说是体现妇女学问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家务经历的适当形式”②。伍尔夫更进一步谈到女性选择小说的原因“小说是最不集中的艺术形式。一部小说比一出戏或诗更容易时作时辍”③。或…  相似文献   

15.
暴秋池 《民主》2023,(2):42-43
<正>人物名片未淑云,民进会员、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住建局退休职工。曾获全国优秀志愿者、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爱国拥军先进个人等称号,登“中国好人榜”。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未淑云在港城乃至燕赵大地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这不是因为她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而是因为她的善行义举帮助了许多人,也影响带动了身边人加入到互助友爱的志愿行动中来。40多年来,她把助人为乐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靠省吃俭用和爱心坚守,为脱贫攻坚、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累计捐款捐物135万余元,资助学生、贫困户100余人。了解未淑云的人都说:“未大姐把帮助别人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帮一把!”  相似文献   

16.
许嘉璐 《民主》2008,(7):33-34
2008年2月27日晚,北京展览馆剧场,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大会。当我看到获得优秀出版人物奖的名单中“唐瑾”二字时,心里不禁说道:“果然有她!”立即兴奋地对坐在旁边的陈至立国务委员说:“这个唐瑾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的,我们民进会员!”也不管她听清楚没有:轮到唐瑾和获得同一奖项的人一起站在高高的旋转台上出现时,我又指给她看:“那就是唐瑾。”  相似文献   

17.
赵本山主演的电影《来者都是客》,除了为该片绝妙的讽刺艺术叫好外,最让笔者触动的是片中负责招待上级来客的“八把手”的一句话。这位“八把手”因招待上级吃喝很有一套,乡长便要发展其入党,而“八把手”却说:“俺不是不想入党,只是俺觉得这样大吃大喝搞不正之风,够党员标准吗?” 一位普通群众不能抵制“吃喝风”而自感“不够党员标准”,那些有了党员身份却不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党员同志是否汗颜,更不必说成克杰、胡长清等人了,他们正是因为将“党员标准”抛之脑后,才有了日后可耻的下场。 “够不够党员标准”,每位党员都…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研究及开发的热点,也是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80年代以来,有人预言:“当今世界谁占有高科技优势,谁将占有政治、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朱丽兰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展望了90年代高科技发展的前景。 她说,高科技或叫高技术,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一般可以理解为当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最前沿  相似文献   

19.
陈蕃(95?—168)在当时“海内希风之流共相标榜”的名士品题中,被尊为“三君”之一。“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后汉书.党锢列传》)另二君是窦武与刘淑,这两人其实是因缘际会的人物,在文化史的意义上没有什么分量,窦武号为三君之首,只是一个政治人物。三君以下,才是“人之英”的“八俊”,即李膺、杜密等辈,以次是“能以德行引人”的“八顾”,即郭泰、范谤等辈,是汉末名士中最典型最能代表清议人物风采的人物;“能导人追宗”的“八及”,即张俭、岑晊等辈。“能以财  相似文献   

20.
王乾荣 《民主》2011,(7):51-51
谢军小姐作文《促人成长的公选》,发于近日《北京日报》。她说,她2004年参加北京市公开选拔干部考试,是“响应组织号召.接受公选考验”.“也好奇公选是怎么回事.想看看自己在大考场中能排到什么位置”。她失利了,却表示“下次公选,还会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