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要闻     
《瞭望》1995,(48)
日总务厅长官江藤隆美辞职11月13日日本内阁总务厅长官江藤隆美因发表为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辩解的言论,在韩国、朝鲜等国的强烈抗议下,被迫宣布辞职.江藤是第5位因发表歪曲历史问题的言论而辞职的日本内阁成员,也是村山内阁成立以来的第2位.以色列向巴勒斯坦全部移交杰宁市最后一批以色列士兵11月13日撤出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巴勒斯坦警察已全面接管该市,以色列从杰宁的撤军计划如期完成、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的重新部署亦未因以色列总理拉宾本月4日遇刺而推迟.  相似文献   

2.
被以色列驱逐的415名巴勒斯坦人正在黎巴嫩政府军控制区与以色列军队控制区之间的隔离带内经受严寒和饥饿的折磨。他们的不幸遭遇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同情,人们希望此事能及早得到妥善解决。使中东和平进程重新启动。 被占领土上的伊斯兰抵抗运动于12月13日绑架了以色列警官托勒达诺。并要求以色列当局释放该组织领导人雅辛作为交换条件。15日,以色列发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继8月份在挪威的秘密谈判中就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达成一系列原则协议之后,又于9月13日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巴勒斯坦有限自治等内容的原则宣言。这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正在结束武装对抗的历史,并开始走向和平共处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国际要闻     
《瞭望》1995,(47)
以色列为拉宾举行隆重葬礼11月6日下午,以色列为4日遇刺身亡的拉宾总理举行隆重的国葬.来自以色列各地的百万人自发地涌向耶路撒冷街头,目送拉宾的灵枢从议会广场运往耶路撒冷的赫茨尔山公墓.8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了葬礼,其中有13个国家元首和22个政府首脑.第五届15国集团首脑会议闭幕为期两天的第五届15国集团首脑会议11月7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会议通过的题为“面向21世纪的国际经济合作”的声明呼吁深化南南合作,加强南北对话.15国集团创建于1989年,是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跨洲国家集团.  相似文献   

5.
7月的中东,政治舞台11的气候远比自然界要清爽宜人得多,所谓"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风便是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掀起的外交旋风,暖风阵阵,中东和平进程的又一个春天来到了。1999年的和平进程之春酝酿于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执政的三个漫长冬季,复苏于以色列选民今年5月对内塔尼亚胡的抛弃。而巴拉克登上政坛后开始的外交之旅打破了积淀厚重的政治冰层,扫荡了封杀天空的阴霆和愁云,使人们看到了和平进程的好兆头:7月9日会晤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1日会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13日会晤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翻开以色…  相似文献   

6.
国岩 《瞭望》2008,(40)
变化迅速的以色列政局最近又出现了新进展。9月18日,以色列第一副总理兼外长齐皮·利夫尼在执政党前进党的选举中以微弱优势获胜,成为成立3年来前进党的首位女主席。21日,受困贪污案的奥尔默特正式辞去以色列总理的职务。22日晚,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正式授权利夫尼组建新政府。利夫尼要成为继梅厄夫人之后以色列第二位女总理的想法坚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9,(41)
巴要求以取消扩建定居点决定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9月28日要求以色列政府取消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决定,以确保巴以和平进程和最终地位谈判免于破裂。巴以是从9月13日开始正式宣告启动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的。美叙讨论恢复叙以和谈问题美国总统克林顿9月29日同正在华盛顿访问的叙利亚外长沙雷就叙利亚与以色列重开和谈问题进行了讨论。美国正在加紧做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工作,寻找可能恢复和谈的新途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行联合年会为期3天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联合年会9月30日在华盛顿闭幕。在年会开始之前,西方…  相似文献   

8.
耶路撒冷专电 1994年5月13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然而对于杰里科这个古老城市的居民来说,是个极不寻常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长达27年的以色列占领终告结束。 清晨不到6点,早醒的人们突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总理沙龙10日晚匆匆结束了他对印度的正式访问离开新德里回国。他是印度和以色列1992年建交以来访问印度的第一位以色列总理。虽然由于以色列国内9日晚连续发生两起恐怖爆炸事件,沙龙将原定4天的行程缩短1天,但他认为此次印度之行“成果丰硕”,将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双方10日发表了题为《印度以  相似文献   

10.
元月30日,以色列中部地区阿拉伯城镇塔伊贝赫又发生汽车爆炸事件,造成多人伤亡。这是10天内在以色列发生的第四起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事件。以色列警方认为这些事件是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成员精心策划和实施的自杀性袭击行动。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3,(43)
·事件· 为期3天的朝鲜与韩国第十二次部长级会谈17日在平壤结束,双方一致同意继续为扩大和解与合作而努力。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7日报道,以色列总理沙龙表示,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这基本上排除了以色列近期对阿拉法特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为期两天的第十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17日晚在马来西亚闭幕。57个成员国的首脑和代表、国际和  相似文献   

12.
自以色列议会1月4日三读通过解散议会和提前举行大选议案后,以色列各党派的竞选筹备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解散议会也导致了利库德集团重新分化组合,使以色列政局更加错综复杂。以色列下次全国大选本应在2000年年底进行,而这次提前大选完全是由执政的联合政府自己一手造成的。去年10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美国经过9天的艰难谈判签署了以巴临时和平协议。这一协议的关键内容是要求以方在协议实施之日起12周内分三期在约旦河西岸13%巴勒斯坦领土上撤军。临时和平协议不仅打破了中东和平进程陷入长达19个月的…  相似文献   

13.
耶路撒冷专电 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8月7日至13日对美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他7月13日出任以政府首脑以来的第一次访美,又是在美总统大选和第6轮中东和谈即将在华盛顿举行之前,有其特殊的意义。 拉宾行前宣布,他此次出访的目的首先是改善同美的关系,解决贷款担保问题,其次是讨论中东和平进程。访问结束后,拉宾声称“出访目的全部达到”,特别强调同美国政府及国会达成了相互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14.
贝鲁特专电最近,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发动了自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军事行动。从7月25日开始,以色列发动“清算行动”,动用飞机和大炮对黎巴嫩南部的纳巴蒂耶、苏尔、赛达、西贝卡等地的村镇进行轰炸和炮击。在7月25日至29日的5天中,已有100多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约30  相似文献   

15.
开罗专电3月1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结束了对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和埃及的今年第一次访问。舒尔茨亲自到中东访问本来不太多,而这次却是明知“成功的机会很小”而不得不来,可见美国确有苦衷。舒尔茨中东之行,肇因于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人民从去年12月9日开始的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这场斗争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都是1967年以色列占领后20多年间空前未有的。被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民,特别是在以色列占领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以石块对付以色列士兵的枪炮和大棒,手无寸铁的妇女、  相似文献   

16.
海牙国际法庭9日裁定:以色列修建隔离墙违反了国际法,侵犯了巴勒斯坦人的权利,以色列当局必须予以拆除,并应当为在修建隔离墙期间给巴勒斯坦人造成的财产损失予以经济赔偿。 这是自以色列开始修建隔离墙以来,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施加的最大压力,也是国际社会给巴勒斯坦方面提供的最大的道义支持。但国际法庭的运一裁定显然对以色列不具约束力和执行力。在一片谴责声中,  相似文献   

17.
开罗专电 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于七月二十七日到八月五日先后访问了以色列、约旦和埃及,未获任何成果。 布什是在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与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会谈以后开始他的中东之行的。在美国看来,哈桑二世为约旦直接与以色列谈判创造了条件。在此之前,约旦宣布关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要成员法塔赫在安曼的办事处,赶走了巴解武装部队副总司令阿布·杰哈德。美国认为,约旦的行动是撇开巴解走向直接同以色列谈判的一个步骤。此外,埃及与以色列为解决位于红海岸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塔巴地区的纠纷的谈  相似文献   

18.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2)
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发生爆炸事件 在耶路撒冷3月3日发生严重的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4日又发生一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60多人受伤。自2月25日至3月4日连续在耶路撒冷、阿什克伦和特拉维夫发生了4起针对以色列人的自杀性爆炸事件和一起汽车撞人事件,造成57人死亡,近200人受伤。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称对爆炸事件负责。哈马斯制造的爆炸事件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  相似文献   

19.
许昌 《瞭望》1989,(12)
科威特专电 三月六日晚,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百忙中接受记者的采访,就中东局势等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问:巴勒斯坦人民起义给以色列沉重打击,但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镇压并未收敛。以色列的这些行径说明了什么?巴解组织的对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海滨城市里雄莱锡安5月7日发生重大自杀性爆炸事件后,正在美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沙龙作出了十分激烈的反应,指责阿拉法特应对此爆炸事件负责,并称谁与以色列作对,他将使其“不复存在”。爆炸事件发生后,沙龙提前结束访美。他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