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求知》2004,(3):4-5
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的主张启示我们,道德自觉与法律约束相互联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国家治理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国家治理避免单一化的弊端,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当  相似文献   

3.
张荣臣 《求知》2015,(1):4-6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历程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决定》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国家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要求把许多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关系以明确、正式的形式确定下来,增加对人们行为进行指导的确定性、可预测性和有保证性,从而把法律调整提到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法律的不足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同步实施 ,将形成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有效内在动力和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历史都昭示:法治与德治并举是治国方略之真谛。现实国情和历史使命都要求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走法治与德治并举之治国之路,其立足点是现时代的中国国情、重心是治权、关键是创设强有力且互动的“并举”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叶子 《理论视野》2001,(3):22-22
今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完善治国方略的一个创新。 我们知道,道德是人类最早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人类刚刚脱离动物界的最初阶段上,由于交往关系和意识的发展还没有产生个人与整体的分化,因此,这个时期所  相似文献   

8.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治理国家、调控社会最普遍、最有效的两种方式,二者结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治国方略。从普遍意义上讲,所谓法治,是指组织管理者以国家组织、制度等形式,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做出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的约束、以适应社会要求的活动与过程。所谓德治,是指一定的社会或群体通过社会舆论、教育的力量,使社会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以适应社会要求的活动和过程。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  相似文献   

9.
周莉 《学理论》2012,(10):58-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地提出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实践证明,这种结合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通过对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概念界定,阐明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并指出了实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以德治国”的问题,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并且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两会”前夕,本刊记者就怎样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采访了部分代表和委员。  相似文献   

11.
王玲 《理论探讨》2002,(1):27-28
一、法治与德治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确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科学含义 ,对于在实践中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其作用 ,至关重要。“所谓法治就是通过一定阶级的法律制度和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治理方式”[1] (P2 54 ) 。江泽民同志指出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以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  相似文献   

12.
柯榭 《瞭望》1986,(24)
黑龙江、湖南、江西、陕西四省大部分地区处于“老少边穷”地带。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及富国富民政策指引下,这些地区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差异以及天灾人祸等原因,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时,强调指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那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实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若干意见》指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来进行。要充实和改进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社会实践作为开放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实现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对接,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我院党委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出发,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1991年以来,我院已连续九年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授予“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传统的对立、并置和包容观点,不能涵盖法治与德治关系的全部。"德法共治"是新时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最新定位。坚持"德法共治",必须立足于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在发展演变中寻求法治与德治的内在逻辑,在现实关照中共同发挥德治和法治的作用,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6.
宋惠昌 《求知》2002,(1):13-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同时他还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这个理念,并强调指出必须把它们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关于法治与德治、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本质上一致性的论述,这是对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把党风不正的根源归于商品经济。他们的看法,集中到一点,就是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对立起来,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党风不正,是对商品经济原则的否定商品经济最基本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原则,即商品交换的双方,都要求换回等价的商品,使自己的劳动所耗得到相等的补偿。毫无疑问,在这里通行的是平等的原则。这个平等的原则,不仅受到商品经济自身规律制约,  相似文献   

18.
从最近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发言中,我们再次获得这样的信息:现在广大群众议论多、意见大的,除物价、教育等问题外,就是少数党员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干扰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败坏党的声誉.这确实是当前特别需要全党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严重问题. 去年十二月间,中央书记处开了两次座谈会,专门讨论了当前党风建设问题.总的看法是,正确认识党风问题,离不开改革开放;正确解决党风问题,也离不开改革开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开始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世界,观察中国。当时中国还是农民占全国人口90%以上,封建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持我国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关系国民经济稳定、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