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指甲是法医学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检材。本文结合文献,介绍了指甲的DNA检验;指甲内异体组织的检验。同时介绍了指甲在法医学性别判定,年龄判断,个人识别以及药物、毒品分析中的一些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司法技术的事实推定,其在毒品犯罪案件中的适用既是实现刑事诉讼二元价值取向的理性选择,也是毒品犯罪案件诉讼证明的司法实践要求。只要遵循一定的适用条件,在刑事诉讼中就可以适用事实推定。在毒品犯罪案件中,积极探索从行为人的行为方式、毒品所处空间位置、毒品数量、相关的书证以及某些关联事实等方面着手适用事实推定,对于有力打击毒品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严把握毒品犯罪中主观故意的推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有人主张对于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证明可以进行"从重推定",即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就可以认定其具有毒品犯罪的故意。这种观点我认为不仅不符合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运输毒品案件中,常常出现嫌疑人和毒品可疑物人货分离的情况。而贩毒嫌疑人反侦察意识的提高,导致公安机关无法在物证的表面有效的提取到嫌疑人员的指纹,无法锁定谁是运输毒品的嫌疑人。笔者利用气质联用仪快速、简便地从指甲残留物中检出海洛因、乙酰可待因和O-6单乙酰吗啡,从而辨别嫌疑人,推动案件的侦破,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当知道”与“可能知道”的差异与并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走私、运输毒品案件中,对于查获的毒品,可以采用事实推定制度,只要结合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具体的关联性、伴随性因素,能够判定、证明犯罪嫌疑人"应当知道"或者"可能知道"的,就可以认定其主观上"明知"。  相似文献   

6.
贩毒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界定贩卖毒品既包括非法销售,也包括以贩卖为目的非法收买,其共同前提是“明知”。所以在实践中要注意:第一,要“明知”,只要知道是毒品还进行贩卖,肯定是贩毒犯罪。即使毒品是假的,行为人并不真正清楚,也应视为贩毒(未遂),反之亦然;第二,非法销售或准备非法销售的行为都以贩毒论处;第三,以贩卖为目的而收买的行为,也应视为贩毒(未遂)。只要行为人存在贩卖的目的,其收买行为无非是为了高价出售从中牟利,其本质是贩毒的预备行为。如某人从外地购进一批毒品,准备转卖出去赚取暴利,回到本地下火车时被公安人员抓获,此应定性为贩毒。非法持有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且数量较大的  相似文献   

7.
在又一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本刊特约请监狱警官撰写此文。从三位女子戒毒成功、获得新生的故事可知,毒品不是不可战胜的。净化环境,杜绝毒品,使曾经吸过毒的人不再受到诱惑,是戒毒成功的重要条件。更关键的是社会的关怀,亲友的敦促,个人的毅力。每个不幸沾染上毒品的人只要拥有这些,毒瘾就完全可以终身戒断。但愿通过这几个生动的戒毒故事,能呼唤吸毒人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热爱生命,拒绝毒品。”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13日上午,王某容留他人在自己家中吸毒时,被接报而至的警察逮个正着,王供出此前曾在张某手中买过毒品。警方提出让王某给张某打电话,再向其买点毒品,并和王某约定“只要你俩一交易,我们就把张某抓住”,急于“立功”的王某答应了。当天下午4时,不知情的张某准时来到约定地点与王某交易时,被埋伏在四周的警察抓获。警方当场从其身上缴获海洛因0.2克,随后又在其住处查获毒品海洛因20克。近日,检察机关以涉嫌贩卖毒品罪对张某提起公诉,同  相似文献   

9.
[案情]2011年11月,王某在其住处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当场查获其非法持有的海洛因9克和甲基苯丙胺1.4克。王某对以上事实供认不讳。本案争议点在于:同一犯罪行为涉及到不同各类毒品时,在确定定罪量刑的标准时能否折算。[速解]本文认为,可以"等价折算"成其中任一种,从而认定王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首先,不同种类毒品"等价折算"的做法没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毒品类犯罪的规定中对于各种毒品数量间用"或者"连接。将"或者"解释为不同类毒品间"可以"折算是一种必要  相似文献   

10.
指甲为证     
阿碧 《检察风云》2012,(21):42-44
在不少影视剧里出现过的凶杀案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弱势的受害者会不由自主地挣扎,用手拼命抓向一切可能抓到的东西,包括现场的物体、凶手的衣物和肉体。这些被指甲抠下来的微量物质会残留在受害者的指尖,有时是在指甲盖上,更多的是在指甲缝中。法医们提取这些物质,可以为破案寻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比如可能初步推断出原始的案发现场,也可能查找到凶杀嫌疑人。当然,死者的指甲本身也是很好的线索,可以用于判断死者的遗传特征、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目前,指甲在法医学中已经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检材。随着法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指甲在法医实践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能快速准确鉴别毒品原植物罂粟的形态学指标。方法本研究收集考察了不同来源的毒品原植物罂粟与其近缘物种,并进行同园栽培实验,通过对毒品原植物罂粟及其近缘物种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分析可以用于精准、快速鉴别毒品原植物罂粟与其近缘物种的稳定形态特征。结果筛选出叶形态作为鉴别幼苗期毒品原植物罂粟的形态特征;株高、毛被、叶形态和蒴果形态作为鉴别花果期毒品原植物罂粟的形态特征。结论形态学是植物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该套形态学指标将有力推动毒品原植物罂粟的快速鉴别,有效提升毒品原植物罂粟种植案件的侦破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输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运输的行为。运输毒品行为根据运输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为贩卖而运输毒品、为转移而运输毒品以及为吸食而运输毒品。并非所有的运输毒品行为都构成运输毒品罪,认定运输毒品时应结合其目的分别以贩卖毒品罪、运输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但是,如果为吸食而运输的毒品数量较小则不作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13.
夏健祥 《政法学刊》2004,21(5):11-13
毒品来源同一认定是我国当前毒品检验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从物证理化检验中种属认定的哲学基础上,可表明特征反映体的发掘和表达与种属认定范围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毒品海洛因的杂质和稀释物在新一鉴定层次中的作用。只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就一定能不断拓展我们的视野,把毒品检验的种属认定引向深入,以达到不同层次的“同一”。  相似文献   

14.
吴晓娜 《法制与社会》2011,(30):124-124,128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待有且数量较大的行为。被告人非法持有两种以上种类的毒品,可以折算成同一成分然后进行定罪量刑。在没有明确司法解释之前,当非去持有的毒品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如果还存在毒品再犯、累犯、在娱乐场所非法持有毒品等情形,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多次少量非法持有毒品能否累计毒品数量,应当区分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5.
拉曼光谱法鉴别常见毒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识别毒品与其它常见白色物质的方法。方法使用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法对7种毒品和5种白色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7种常见毒品均有丰富的拉曼位移峰,可以通过其位移峰峰位的不同区分不同成分的毒品。另外,通过拉曼位移峰的峰位,还可以将7种常见毒品与5种常见白色粉末区分开来。结论拉曼光谱法适用于快速准确地识别毒品。  相似文献   

16.
《政法学刊》2021,(6):49-57
在司法实践中,查获毒品种类、查获毒品数量、坦白、认罪认罚、再犯、运输方式、运输起点、案发地点等因素对毒品运输行为人是否被判处死刑具有影响能力;查获毒品种类、查获毒品数量、主体身份、毒品流通、国际贩毒、运输方式、运输次数等因素对毒品运输行为人的死刑执行方式具有影响能力。但是,查获毒品种类的因素影响能力被毒品折算过程稀释而只能间接体现,毒品因素的影响结构在事实上仍然是单一化的。另外,人身危险性因素的实际影响能力与理论预想之间存在差距,社会危害性因素对"死刑圈"和"死缓圈"入圈影响程度的倾向性也存在偏差。为优化运输毒品罪的死刑裁量,应从三方面进行。一是使查获毒品纯度具有影响能力,建构复合型毒品基础性情节考量模式;二是增加"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随行运输毒品"为从重处罚情节,夯实多元化法定因素影响能力结构;三是提前进行逻辑层次设定,区分同一性裁量因素对两次入圈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污水分析法在毒情评估时,医院使用的吗啡、可待因类、麻黄碱类等药物可以经污水管网排放至污水处理厂中,为了避免毒品滥用量被高估,让禁毒或者政府部门对毒情产生误判,对医院污水中的毒品进行监测和结果分析。方法 采用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87家医院的171个污水样品中13种毒品及其代谢物和人口标记物可替宁进行检测,得到了各目标物的浓度水平,并对毒品浓度的相关性和污水处理前后的毒品去除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监测的毒品及其代谢物中,吗啡的检出率和浓度都是最高的,远远高于全国污水厂的平均水平,吗啡的浓度与可替宁、可待因的浓度也呈现一定的正向相关性。大部分医院污水中的毒品有着较高的去除率,但是仍然存在医院的污水处理不到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吗啡等物质的滥用量被高估。结论 规范医院药品的处置和污水的处理、优化毒品滥用量计算模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将医院作为毒品监测的重点区域,建立长期监测网络,优化毒情评估模型,为准确评估毒情和精准打击毒品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于苹  许磊 《中国审判》2010,(4):91-91
1.为吸食而购买毒品,与卖方约定交易地点后尚未见面,在路途中即被抓获的,因其尚未与卖方进行实际交易,应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未遂。 2.接收藏匿有毒品的邮包,到手后被抓获是既遂,邮局工作人员核实收件人身份后,放到柜台上,接收人未及接触邮包时便被公安人员抓获的,应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未遂。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本文简称“凉山州”)地处四川西南部,与云南省毗邻,是境外“金三角”毒品由云南输入内地“四川通道”的第二道关卡。经过上世纪50年代的禁烟、肃毒运动,毒品已基本禁绝。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凉山州再次被境外毒品犯罪分子利用,成为毒品输入内地的中转站和集散地。1999年该地区被全国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确定为毒品问题重点整治的13个地区之一,禁毒任务十分艰巨。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全州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案件4617件7492人,其中毒品犯罪案件1538件2098人,毒品犯罪案件占33.3%。因此,研究该地区毒品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控制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白春子 《人民司法》2022,(17):52-55
<正>【裁判要旨】γ-羟丁酸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新近发现被添加在饮料、酒水中伪装成饮品,毒品属性辨识度低,易于被青少年滥用,属新型液态毒品。对新型液态毒品犯罪,除了司法解释另有规定或者为了隐蔽运输而临时改变毒品常规形态的情形外,均应将查证属实的毒品数量认定为被告人毒品犯罪的数量。对新型毒品犯罪应注重强化打击处理,依法严惩将新型毒品伪装成饮品、食品等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犯罪行为。对新型毒品犯罪被告人适用刑罚时应严格把握从宽处罚情节的适用幅度,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明显不当且不调整量刑建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