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梅 《世纪桥》2009,(16):31-32
在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了中国人民无私的援助,其中包括向中国革命阵营派遣军事顾问。据苏联学者统计,这个时期苏联共向中国派遣了135名军事顾问。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救亡的危急关头,译介世界反法西斯文学成了国统区一个热点。由于苏联是当时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战斗堡垒,中国人民与苏联人民命运相关,休戚与共。苏联作家反映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卫  相似文献   

3.
共产国际存在的24年中,它的"左"倾错误始终伴随其中,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其理论的表现形式不同、实施的强弱程度不同,但在实践中所造成的危害,特别对中国革命的负面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在21世纪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后,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进程中,避免"左"右倾错误的干扰,特别是"左"倾错误的破坏性干扰,再重温那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闫兴德 《世纪桥》2009,(19):31-32
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由战时的合作走向战后的分裂。国共两党关系转折是在当时世界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其中,苏联对华政策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转折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为了维护远东利益,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奉行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实行以支持国民党为主、以扶助中共为辅的双重对华政策。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共在东北的发展,却极大地助长了国民党打内战的嚣张气焰,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分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军事文学?简单地说,军事题材的文学,就是军事文学——凡是与军事、军队、军人的活动有关的文学,都可以叫军事文学。20世纪40年代前后,苏联军事文学名著如《前线》、《日日夜夜》、《恐惧与无畏》等,对人民军队治军、作战、整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在20世纪40年代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6.
“苏联与三区革命”是近50年来中苏关系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由于档案文件的禁锢,许多疑团至今没有解开。例如,苏联为什么调停三区与国民政府和解?从外在的现象,即国际外交的角度看,这是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所导致的合理结果。但为什么在签订同一个条约时,苏联却坚持外蒙古必须独立,而对新疆却网开一面呢?本文仅就中亚的民族因素对苏联的新疆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作粗略的分析,认为是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亦即民族分裂主义的威胁,使苏联采取了务实政策——促使三区与中国中央政府和解。为了讲清楚这一政策,文章对上个世纪20和30年代苏联的新疆政策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7.
刘莹 《世纪桥》2012,(23):66-67
摘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影响至深,本文分析其模式利弊,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国情,阐述这种模式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战后初期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和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初期,为了维持与美国在雅尔塔体系内确立的远东合作关系和在远东的既得利益,斯大林对中共和中国革命采取了消极冷漠的态度和立场。这种消极和冷漠表现为:不支持中共军队获得对日本的受降权;限制中共及其军队在东北的活动;削弱中共的政治自主权,要求中共通过与国民党谈判达成政治妥协;回避中共征求意见的要求,与中共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的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美国侵蚀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和阻止国民党向美国的一边倒,斯大林又策略性地向中共提供一些援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发现的俄罗斯档案资料为基础,较为全面地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末最负盛名的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对中共高级军事干部的培养,重现了刘伯承、左权、屈武、陈启科、刘云、黄第洪六名中共学员在军事学院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揭示了他们在校表现及其选择革命道路与该学习时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1945年至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战后革命战略形成的关键年代。在苏联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动,做出了灵活及时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充分利用了苏联与美蒋之间的矛盾,及时夺取了军事上有利的战略地位置,而且顺应和把握了国际和国内局势的走向,在政治上逐渐取得了主动权。在与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中,高举起了革命战争的大旗,并最终把中国革命全面推向胜利。  相似文献   

11.
中共领导的地方军事化可以追溯到苏区时期,这一时期地方军事化的主导力量是革命组织,它在地方武装的编制、训练和调动各方面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此开创了近代以来地方军事化的新途径,与晚清时期由传统士绅主导和民国以来由地方"武力强人"主导的模式有很大不同。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地方社会的结合,进而开启了全民皆兵的人民战争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研究中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仍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突出表现在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地位的评价上。对国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和总结,能为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深刻改变了苏区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组织,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使苏区乡村社会的政治形态发生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重构与变迁,从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任弼时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他在参与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准确地、出色地把握住革命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革命的领导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革命胜利的关键是争取中间势力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党的建设、军事工作、经济工作、农民工作、统战工作、青年团工作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思想是丰富而有创见的.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创造及阶级剥削的理论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基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维埃革命中对此进行了早期的实践。中央苏区在摧毁旧的剥削社会和建设新的苏维埃社会过程中,先是以财富多寡来论阶级剥削,并推行共产平分财富的政策;继而以革命前是否劳动与形成剥削关系来区别阶级剥削,注意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财富;最后将创造财富中的劳动及其剥削关系计量化,进一步保障此前土地革命中受到打击的中农、贫农劳动者的财产。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共在苏维埃革命中的艰辛探索,并在如何全面分析价值创造的要素、如何合理解决收入平均问题等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界对文化大革命的认知,是随着研究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各种史料的不断涌现而逐步深入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西方学者借鉴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文化大革命研究的重点从精英政治转向群众运动。由于这种研究受主观预设、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等因素的限制,他们提出的社会冲突理论存在着明显的偏误。本文基于南京地区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实证研究,深入地探讨了当地群众运动的起源、群众派性认同的形成以及群众派性斗争持续存在的动力等问题,对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些结论提出批评和质疑,并试图对文化大革命运动本身作出新的整体性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战的爆发与苏联对国共双方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苏联明里支持国民党,但暗中却不与国民党合作,致使国民党在美苏之间由表面上的中立最后完全倒向美国,毫无顾忌地发动旨在武力消灭中共的战争;另一方面,苏联为一己之利压制中共,但暗中也给予了中共有限的援助,这既使中共坚定了独立进行武装斗争的决心,也使中共增强了战胜国民党的信心。国共双方,一方敢于发动战争,另一方又无所畏惧地应对战争,战争于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相似文献   

18.
19.
何干之作为我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共党史专家,为建国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由他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一书,这对日后中共党史学科的教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与张闻天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及胡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进行比较,《中国现代革命史》在中共党史著作编撰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