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朝末年,久任鄂督的张之洞为了培养湖北的洋务人才,依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在湖北大力兴办近代文教事业,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并选派青年学生出国留学,使湖北地区迅速形成一支庞大的新式知识分子群。这些毕业于新式学堂和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完全不同于满口“子曰诗云”的旧式封建文人,而是接受了若干近代文化科学知识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排满共和”思想。他们成为湖北地区革命政治力量中的骨干,为武昌起义做了大量工作,在革命中发挥了先锋与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代文明的奠基与武昌首义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号称“东方芝加哥”的近代武汉,曾经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辉煌。90年前爆发的武昌起义是其最辉煌的一页。武汉何以成为首义之区?辛亥革命对武汉的近代化进程带来何种影响?日前举行的“武汉市纪念辛亥武昌首义9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众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将武昌起义称为武昌首义或武汉首义,是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首先提出来的,得到辛亥革命党人及社会的广泛采用,到民国初年已成定说。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把武昌起义爆发日确定为中华民国国庆节,并将1912年中华民国第一个国庆节庆典特意放在辛亥首义之地武昌举行。武汉作为辛亥首义之区的历史地位,同样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可。武昌起义在辛亥革命中并非最早,之所以称为武昌首义,主要是因为:第一,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各地响应,为推翻清王朝及中国专制帝制建立了头功。第二,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率先将中国同盟会提出的民主共和制度变成革命实践。第三,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拟订了《鄂州约法》,成为其他各省制定约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武昌辛亥首义不是偶然的。从城市现代化的视角来看,鸦片战争后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取得显著成果,是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并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经济社会条件;辛亥首义又进一步加速了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大力开发首义历史文化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是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杜君 《长白学刊》2004,(5):92-94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来源于新式学堂、教会学校和国外留学,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五四以后30年,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做出了比中国过去任何时代知识分子更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以10月10日武昌起义为契机,在短短的数月中,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和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地处清朝反动统治心脏地带的驻马店,虽然反动势力居压倒的优势,但是,无论在革命的准备阶段还是爆发阶段,富有革命传统的本区人民,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汇入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而境内的新蔡县,曾一度成为豫南辛亥革命的中心,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河南辛亥革命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6月,武汉市武昌辛亥革命遗迹遗址被国务院台办批准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全国28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武汉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获准设立,是国务院台办对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多年来做好武昌辛亥革命遗迹遗址文章,弘扬辛亥首义精神,推动汉台交流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在辛亥革命的圣地武汉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有利于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的历史联系,唤起两岸同胞历史  相似文献   

8.
袁磊 《政策》2006,(10):57-57
辛亥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武昌起义中打响首义第一枪的熊秉坤与中国封建社会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次历史性会面。这张照片摄于1961年10月的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安排了这一历史性的会面。在辛亥革命中,熊秉坤是致力于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先锋,代表着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溥仪则是中国末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是行将灭亡的封建势力的总代表。熊秉坤(1885-1969),湖北武昌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前夕,他的公开身份是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一个正目(相当于班长),其秘密身份则是湖北革命党人在工程营…  相似文献   

9.
1991年10月15日至19日,中国史学会和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辛亥首义之地——武昌隆重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全国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活动的组成部分。会议的主题是:“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提交大会的论文百余篇。应邀出席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海峡两岸、香港地区的中国学者和美国、日本、德国、南朝鲜的学者共110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学者76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刘大年),年龄最小的学者27岁(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生李培德)。参加辛亥首义的百岁老人喻育之及辛亥首义志士的  相似文献   

10.
晚清新建陆军与自强军产生于清王朝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需要的共同背景,发展过程中在诸多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但二者却结局迥异。新建陆军最终孕育演化成在近代中国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北洋军阀集团,而自强军虽然在1901年为袁世凯吞并,其对南方新军的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以武昌新军官兵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1.
罗玉明  肖芳林 《求索》2007,(6):220-222
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曾国藩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他并没有象李鸿章、左宗棠等直接创办过近代学校,但他通过阅读西方科学著作,认识到西方新式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学习西方教育制度,组织国内一批精通西学的人才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积极支持新式学校的创办和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并试图处理传统教学内容与西方近代教学内容的关系,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武昌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八十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首先在这里发动了武装起义,并成为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封建制度,推进了社会民主发展的进程,而且创造了灿烂丰富的辛亥革命文化。如果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先驱们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那么,辛亥革命文化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文化又是整个辛亥革命文化中生动  相似文献   

13.
<正>为推动辛亥革命研究,培养辛亥革命研究人才,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盛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与辛亥革命史研究会联合发起,从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第四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于2010年11月18日在武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向封建君主专制及附着于其上的旧的意识观念发起的一次革命冲击。100年前武昌城头的枪声,  相似文献   

15.
观者鲁迅 “辛亥革命”作为一个历史符号,自然不仅仅是指1911年10月发生在武昌的“辛亥首义”,而是经常被用来指称肇始于19世纪末,绵延至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6.
一   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湖北省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 2001年 5月 25- 27日在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市举行。这次会议是我省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系列活动的隆重序曲,也是对近年来我省辛亥革命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与检阅,同时又是为今年 10月在武汉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所进行的学术准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理事长蒋祝平专门为会议发来贺词,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特别是武昌首义的历史功绩,充分肯定了以章开沅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  相似文献   

17.
张泽民 《新东方》2007,(3):55-58
对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人们在谈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原因时,往往多涉及相关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很少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心理,这也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社会心理条件作些探讨,以求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粟孟林 《求索》2014,(5):158-162
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但它迟迟未能进入近代中国知识界的视野,这主要归因于晚清三个思想主体——士绅、新兴知识分子和新式商人的独特性。士绅阶层的超稳定结构和士绅对专制秩序的忠诚度阻碍着"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导向的新兴知识分子难以引进现代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新式商人是晚清社会体制的利益攸关者或既得利益者,更不愿引入现代革命思想去打破旧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9.
皮明庥 《世纪行》2011,(1):28-28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同志向我提问。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故人们便称为辛亥革命首义。设问者说,难道在辛亥年是武昌首先起义吗?广州在同一年3月29日就发生黄花岗起义,比武昌还早半年。也没有叫广州首义。又说,在保路运动中.四川发生成都起义,而且各地起而响应者有全省各州县。  相似文献   

20.
一、近些年鄂台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1、辛亥首义文化的交流。近些年来,武昌首义文化对台交流已成为鄂台文化交流中的最响亮的品牌。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与台北国父纪念馆交流往来密切。二是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上的鄂台学术交流。三是诸多台湾的中国国民党政要参访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如胡秋原、李焕、郝柏村、唐飞、王作荣,蒋仲林、蒋孝严、江丙坤、连战等。四是今年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