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文化强国战略的支持下,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时代,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和注重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三方面着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走出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资金大力支持,立足本土文化,注重品牌传播和文化人才培养,韩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生力新军,为韩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赢得了国际声誉.从战略高度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实现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和艺术化演绎,打造国际文化市场的“中国品牌”,加强吸引和大力培育对外文化交流人才,是韩国文化产业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11,(8):4-4
海南省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包含土地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市场准人政策、人才政策及附则6个方面40条内容,支持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包括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程度高的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同区、永范基地和文化丰题公同,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强的新必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产业组织大多数脱胎于事业单位、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因而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财政税收是高效的政策调节手段,政府部门应该通过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向勇 《人民论坛》2022,(23):116-121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人类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路径依赖,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也是代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增强文化自觉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走向文化自强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标识。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要利用文化产业的要素集聚效应,深化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效应,发挥文化产业的动力机制效应,提升文化产业的引领示范效应。全面实施和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政策措施,为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鲁财教〔2008〕33号各市财政局、党委宣传部,省直有关部门:为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省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省级财政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  相似文献   

7.
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中存在着资金需求大周期长但难以成功融资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产业特有的高商业风险和不确定的政治风险、中小文化企业的先天性缺陷以及不适合文化产业的国家投融资制度。国家支持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意义,未来应当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宣传和扶持力度,为中小文化企业投融资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应当重构文化产业的融资制度,为轻资产的中小企业在内的文化产业获得公平融资机会;应当建立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机制,直接促进中小文化企业高效融资。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在建国后能够在全民中形成价值共识,实现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原因就在于其确立了以国家精神、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国家文化特质,文化特质的形成模式具有鲜明的国家特点。作为地域互为近邻、文化一脉相承的邻国,新加坡依靠理念指引、官员带动、制度保障、社会合作的文化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尤以培育国民精神为灵魂、以政德官德建设为指引、以法律法规为依归,以开放合作为动力的文化建设经验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向勇 《时事报告》2013,(3):28-28
经济的繁荣让我们每一个国民体面地生活,军事的强大让每一个国民很安全地活着,只有文化的繁荣才能让每一个国民富有尊严地活着。这几年,"日流"、"韩流"在中国非常流行,同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国家,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根子究竟在哪儿?首先是观念的问题。以前我们老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唱主角,文化做配角,  相似文献   

10.
石明 《今日广西》2010,(7):10-11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是近年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第一个宏观金融政策指导文件。20条涉及金融、财政、资本市场的具体支持措施直指文化产业的资金“瓶颈”。从多个方面破解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文化厅、财政厅:为推动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2.
李雨辰  李妍 《人民论坛》2022,(24):88-9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期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要注意数字鸿沟、技术短板、主体困境等关键问题,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数字文化市场发展;消解数字鸿沟,实现不同类型文化“破圈”;加快关键技术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应用水平;规制平台垄断行为,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报的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岚 《今日浙江》2003,(12):34-35
(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高校校报,作为新闻媒体的  相似文献   

14.
鄢春涛 《政策》2003,(10):49-49
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精神,调整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谋划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战略。当前,要结合湖北经济大省的实际,大力整合文化资源,坚持市场经济模式、多元化投入原则,依托文化主业、发展文化产业。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它的崛起,不仅打破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传统格局,促进了文化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繁荣,而且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模塑了国民的现代品性,推动了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然而,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许许多多的不足与缺陷:大众文化发展中的庸俗化、商业化、过度技术化倾向,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疏离化倾向,与文化大众的真正需求相脱节的倾向以及价值取向上的紊乱等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主体素质全面提升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坚持以主流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大众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是促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傅守祥 《长白学刊》2012,(1):157-160
战略性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场,引发了中国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新方向。发展文化产业在中国不单单是一种纯经济的考虑,更是全球化大潮中我们面对强势文化冲击所实施的一项文化复兴战略。文化产业的正合博弈,其实质是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作性竞争。当前,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但是其"内在品质"与国外产品相比尚有较大落差。在内容为王的文化创意/生产时代,迅速提升国内文化产业的人文含量和精神品质,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与产业升级的当务之急。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认同文化的娱乐属性的同时,千万不能偏废了文化的审美本质。  相似文献   

17.
推进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需要国家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存在着总体不足和地区差异的问题.分税制的不健全和政府机构中的职责同构现象,影响了我同财政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投入力度.我们应该通过对国内外政府财政在支持农村发展中的经验比较,进一步探索推进我罔农村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环境下,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在应对入世挑战,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无论是在产业规模和结构上,在社会化和产业化的程度上,在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的经验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形势逼人,不进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化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但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文化产能偏低、缺乏科学决策等管理方面的问题。为科学定位并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政府需要在管理中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并尊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发挥我国文化产业优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20.
荆楚文化是具有鲜明精神特质的区域文化。只有发掘和依托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新战略,理清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构建内含荆楚文化精神特质的湖北现代文化产业,以荆楚文化精神打造湖北文化产业的特色和品牌,才能做大做强湖北文化产业,加速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