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社交场域的视觉化转向使形态各异的身体展演成为个体塑造理想化自我、获取社交资本的方式。但是,当真实身体让位于身体图像参与展演实践,便呈现出符号化身体、媒介化身体和商品化身体三重形态,与之伴生的是身体缺席与在场下的认知偏倚、技术与他者双重凝视下的官能退化以及身体资本转换下的物化与剥削等伦理问题,个体逐渐在身体的对象化展演实践之中背离身体本源,失去自己。为此,应关照和约束身体展演的各个阶段,结合“反身性”评估重塑个体身体价值观念,嵌入责任意识重构身体与技术的互动关系,凝聚政府、教育主体、媒体等多元力量重建社会治理与监督模式,使参与身体展演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技术催生的心灵荒芜之地保留身体和内在生命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首要一条就是学会喜欢自己。因为只有真正相信自己,其心灵才能开出智慧的花朵,才会去做自己的主人。于是其生命就充满了动力,自我就起到了主导作用。无论是狂风暴雨的打击,还是失败挫折的磨难,都不会影响生命的斗志。必须完全信赖自己,因为一旦丧失自我,人生就失去了方向和力量。信赖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来自于相信自己能做好每一件事,能通过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信赖自己,就会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产生强大的力量,不会因为任何艰难险阻而动摇。不能轻易丧失自我,保持自我并不容易,需要一种坚定不  相似文献   

3.
善是人类道德的一个永恒话题。亚里士多德将幸福论界定为"德性——实践——幸福"的理路,他一方面强调德性,另一方面更崇尚人的"德性实践"与"善行"。德性是能够促使一个事物实现良好状态的实践性品质,它置根于人的现实活动中。德性的展开与实施需要由具有德性的个体进行"思量",这种思量就是德性的实践智慧。实施"中道"与避免不自制是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两个方面,两者共同决定了德性"至善"的达成。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看,德性的养成源自教导和社会习俗的生成,为此,教育尤其是德性教育为个体德性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德性构建论说也为我国社会和谐伦理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而有益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1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你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的自我.可惜的是很多人的这个内在的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情感的压力而退学、堕落、自杀的比比皆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而道家的生命关怀思想:生命的安顿、生命的超越和生命的价值,能指导大学生实现自我心理的调适:顺应自然、回归本性、善待生命、主导生命、敬畏生命,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道家哲学对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以及处理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身体是我们世界的一个维度,与其他维度同处于一种和谐关系之中,因而通常是隐而不显的。但是当人的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就会在意识中凸显出来,成为意识的焦点。与之相伴随的是人与世界其他维度的关系都会发生改变。自我通过身体感知到其他在世之物并与世界发生源初的关联。疫情期间的身体遭受到无时不在的威胁,人的世界也仿佛被改变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每一个人都具有潜在的被感染的风险,故而人们不能够再栖息于忽略自我的身体而专心从事生活计划的状态之中。疫情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且重新思考健康之于幸福生活的意义。自我意识首先感知到的是主体的意识,而对于他人,我们则首先与他们的身体在世间相遇。就这个意义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也使得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健康并真切地感受自己与其他人命运相连。  相似文献   

7.
辽宁渤海大学政法学院王忠福张培春认为,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包括人的自我身心和谐。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人的自我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而没有人的心理和谐就不可能有人的自我和谐。所以,构建和谐社会要务必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一)人的心理和谐是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  相似文献   

8.
黄雁玲  覃青必 《求索》2013,(8):91-94
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从人的主体性出发,道德主要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身心)的关系中,是作为主体的人为处理好这些关系而形成的特殊行为原则和规范。人的主体性是一把双刃剑,在道德规范的范围内,它可以给人和自然带来福祉,但如果人的主体性过度张扬,则会导致不负责任的人类中心主义、利己主义、纵欲主义.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甚至人身心的冲突与失衡。人作为主体性、有理性的存在,有责任为避免这种冲突与失衡,作出自己的道德承诺,从而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道德责任,实现人与自然、他人、自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哲学长期被贴着"客观唯心主义"标签,此标签化理路常将黑格尔身体观归至柏拉图、笛卡尔所代表的唯心主义阵营,误把黑格尔式身体还原为与心灵相对的实体;且囿于"无人身的理性"的定论,后继学者较少研究黑格尔自由观的身体思想。从身体视角来看,黑格尔认为身体具有生命能动性,在认识论和道德哲学中肯定身体的意义;其身体思想主要继承亚里士多德身体观内容,是非柏拉图主义的。与笛卡尔实体二元论不同,黑格尔指明身心具有内在目的关系,"身心共同体"在生命中辩证发展,身体在"习惯"中彰显"主体化"潜能。结合所有权及主奴辩证法的身体思想来看,黑格尔在法哲学上强调身体自由与意志自由在生命中是有机统一的,且需植根于相互承认。  相似文献   

10.
生命如花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为了使内在自我能够健康生长,你必须给它以充足的营养。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相似文献   

11.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首次确立人的主体性的箴言,提倡人们要不断反观自身,在不断学习知识的同时,自我反省、认识自己,做一个真正有"德性"之人。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当代青年应在现实生活中重新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从关注物质化、功利化的事物本身回归到关注自我价值观提升上,以此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内容很多.人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社会、群体、家庭和谐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而人的健康身体又是人自我和谐的基础。所以说重视自我保健促进身心健康.也是在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和谐在每个人身边,和谐的责任在我们每个人肩上。创建和谐社会,要求每个人做一个和谐的人,以自我内心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方新文  边林 《人民论坛》2012,(8):128-129
梅洛·庞蒂是现象学阵营中引人注目的思想家,他的"对话"思想的理论起点在胡塞尔的"未思之处"。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身心交融的"生命世界",认为"生命世界"的本义是一个主体间对话交流的世界。梅洛·庞蒂对胡塞尔的"主体间性"进行了重构,将胡塞尔的纯粹意识间性改造为身体与身体间关系的"身体间性"。  相似文献   

15.
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16.
王腾 《桂海论丛》2013,(2):30-34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奠基于预定和谐体系的形而上学理论之上,道德哲学研究必须首先阐明预定和谐体系理论。"实体表现世界"原理是理解莱布尼茨实体之间相互交通的新体系的关键所在。莱布尼茨将每一个实体与上帝建立了一个永恒的关系,而实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和谐。由此,实体与实体、实体与上帝就形成了一个完全和谐一致的体系。实体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心灵与身体。莱布尼茨对他所提出的预定和谐体系的可能性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人的自我和谐即身心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自我和谐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态度。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就领导干部来讲.实现自我和谐关键在于培育健康和谐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王丽芳 《当代广西》2009,(18):13-13
和谐社会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大处讲,有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小处说,有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团体的和谐。这些都是外在的和谐,而内心的和谐才是最本质的。外在的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助来建立,内在的心理和谐则依靠自我约束、自我调适,自己给自己“做思想工作”去达到。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真正开始觉着自己成年了,或曰“老”了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的父母病重之时。张大春的父亲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再也不能独立行走,从此,他的身体彻底跨了,他的意识也在渐行渐远。生命交接之际,张大春忽然觉得人类的生命应该由一个新的生命来延续下去,不惑之年,原来一直排斥要孩子的他,才开始认真考虑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一个他父亲的孙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要义。1.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是一个人格塑造的问题,人格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人品。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品,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儒家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阶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2.人与他人的关系。这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古代思想家,尤其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3.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一定人们的共同体,中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