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华小勇 《党史文苑》2012,(11):16-21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粟裕大将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导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战争活剧,取得了一系列经典战役的胜利,比如车桥大捷、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都堪称经典,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粟裕在战争中的表现,作为军事统帅的毛泽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上述经典战例还做过精妙的点评。车桥大捷——"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相似文献   

2.
粟裕大将是我军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深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赞许。特别是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部队连续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等一系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并取得了胜利。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时,王明“左”倾错误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但传统说法是,毛虽然人不在,但其思想在。第四次反“围剿”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由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红军中的影响。笔者认为:一个如此大的战役,仅仅是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影响,而没有朱德、周恩来等英明的指挥员,没有周密的作战计划,以及战时的机动果断措施,要想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在战争实践中他努力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军事理论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他直接指挥和参加了许多重大的战役战斗,成为我军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战将.他既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又是优秀的政治委员.其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运用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说认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毛泽东同志的这句名言,早已广为人们熟知。的确,认真实在是太重要了。在战争年代,认真意味着取得更大的胜利,付出更小的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是在粟裕将军具体指挥下进行的。在战斗结束各部队上报战果时,粟裕发现共歼敌2.5万人,而敌整编74师的编制是3.2万人,相差7千人之多。于是他下令各部队严加搜索,终于在一道山沟里发现了隐蔽待逃的残敌并将其全部歼灭。在这里,粟裕同志的认真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各部队指挥员的认真。他们实事求是,不为争功而夸大自己的战绩,从而为上级指挥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心提供了保证。正是这种可贵的认真精神,使我们在战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战争年代赢得一个又一个灿烂辉煌的胜利,在于他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与娴熟运用。毛泽东认为战争并非社会真空中的军事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总体的社会现象。毛泽东将军事实力致胜的实力原则、运用军力的智慧和心理战的心力原则、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正义原则三原则运用于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取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7.
《实践》2021,(5)
正淮海战役期间,后方人民用小推车将300多万吨弹药物资、2.85亿公斤粮食等及时运到了前线,用车轮碾出了一个战争奇迹。人民群众的伟力,成就了人民战争的胜利。正如陈毅同志在淮海战役胜利后感慨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战争年代,毛泽东和林彪两人都以擅长兵法谋略而著称,但二人在平津战役中却有两次鲜为人知的分歧。平津战役前,毛泽东主张打太原,而林彪却主张"暂不攻太原,以稳住傅作义";平津战役第二阶段,毛泽东主张"先攻塘沽后攻天津",林彪则根据实情主张"先攻天津后打塘沽"。这两次分歧,毛泽东都从实际情况的战略大局出发,听取了林彪的建议。后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表明,胜利不仅需要战士的英勇奋战,还需要上下沟通,将帅协谋,齐心协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红军长征胜利有若干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因素。主要是在遵义会议上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纠正了当时中央军委着干领导人所犯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军委领导,执行了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战役指导,挽救了当时中央红军战争态势的危局,以机动灵活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和英  相似文献   

10.
1932年的漳州战役和1935年的四渡赤水都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不仅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对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毛泽东确立其军事领导地位的关键之战。通过漳州战役与四渡赤水的比较,可窥知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四渡赤水更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这个红军师的前身是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路走来的胜利之师,战争年代参加了3000多场战役战斗而无败绩,被誉为战无不胜的"铁军"。热血映丹心,官兵们说:"铁军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现在人民群众有了危难,铁军绝不能畏惧艰险。"  相似文献   

12.
漳州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一次重要战役,在党的军事斗争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场战役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军事斗争史上,在中国工农红军斗争史上,都有着较大影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党更好地领导民主革命时期武装斗争胜利,开展群众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纪念漳州战役胜利80周年,学习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才能、战略家风范、求真务实作风,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都具有启示作用。漳州战役的胜利,也作为毛泽东军事生涯中一段精彩乐章,载入了史册。  相似文献   

13.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军作战思想作出相应调整的情况下,毛泽东指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实施的与国民党军的一场战略决战。在淮海战役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毛泽东根据济南战役胜利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及时批准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确立作战方针,决定把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投入战场;针对战役发起后的敌情变化迅速调整战役方针,指导中野部队发起徐蚌作战;协调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并采纳其建议,调整战役第二阶段作战重心和歼敌任务,把战役重心调整到战场南线;着眼于抑留和歼灭华北战场的敌军集团,调整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进程,推迟总攻时间。毛泽东的全局指导和前线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恢复华北、上海间航运,以利生产之发展,极为必要 毛泽东清醒地意识到,在战争的废墟和瓦砾上复兴中国经济,将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迫切、最艰难的课题。因此,他在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时,总是指示前线的指战员在发起武装攻击时,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和损失。平津战役发动时,毛泽东多次指示林彪等,在向天津攻击时,应该尽量减少工厂区的破坏,如果盘踞工厂的敌军能用劝降方法解决,就不要用武力解决,并着重指示,“攻天津时除应注意工厂外,还应注意学校。” 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结束后,渡江战役已在积极筹划之  相似文献   

15.
正回顾淮海战役,张震将军(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一语中的:"淮海战役既是与敌人斗力,又是与敌人斗智。" "毛主席十分重视了解下情和发扬集体智慧,善于集中下级的正确意见,充分发挥前线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他们以临机处置的权力,使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更证明了毛主席的伟大英明。"纵观淮海战役决策全程,就如何彻底歼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刘峙集团,人民解放军统帅毛泽东与华东野战军(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斟酌损益,高度互补,最终打响淮海大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思想的论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精辟、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内容之一。他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人是战争力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也是战争力量的主宰者,要反对机械论和唯心论;强大的物质力量只是胜利的必要条件,还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人是物质力量的运用者,战争指导者与战场指挥员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会决定成败;战争不只是军力的比赛,也是人心的较量,联系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失败;对待战争的态度和战斗精神,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对于强大的敌人不要怕,要有"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的思想准备,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认识到勇敢是在战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今天重温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充分认识战争胜负是战争力量竞赛的结果,战争胜负决定于战争综合力量对比,战争胜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是广东解放战争时期九连地区“老隆战役”胜利和全区解放50周年。老隆战役的胜利改变了粤东的敌我军事形势,极大地打击了华南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为即将进军广东的中国人民解放大军,从东线扫除了军事障碍,其战略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今天,我们在50年前硝烟弥漫的老隆城,隆重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是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我作为当年老隆战役的前线指挥员之一,重温战役的可歌可泣历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向全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个命令也成为我九连地区东二支部队和起义的保安十三团并肩战斗攻占老隆、解放九连全区的号角。 老隆地处东江上游,是东、韩两江流域的交汇点,是东江的重镇,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1948年冬,国民党在我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于陕北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总结了红军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战斗历程和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创见。在区分战争和战役的战略进程方面,毛泽东提出应以两军力量对比及其总的变动为依据区分战争的战略进程,以两军战役力量和态势的综合对比为依据区分战役的战略进程。在战略防御阶段战略预置的施行原则方面,毛泽东提出"战略方向有规则有定向,战役方向不规则无定向","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斗争胜利的程度,是和准备阶段中任务完成的程度密切地联系着的","与其失之过迟,不如失之过早"等指导方针。在发展战略基地的方针方面,毛泽东分析了以巩固求发展与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及以发展求巩固与首先要打胜仗才能创造苏区两个问题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9.
漳州战役是毛泽东体现其军事韬略的重要战役之一,在当时苏区党内最高领导人周恩来的支持和配合下,本已被剥夺军权的毛泽东亲自指挥该战役并取得了胜利。漳州战役的胜利,对后来毛泽东军事领袖地位的确立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瑶 《党史博览》2009,(12):42-47
在战争年代,林彪提倡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是为了打好仗 在战争年代,林彪是非常注意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尤其是军事著作。毛泽东的一些军事著作,比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十年内战的经验总结;指导抗日战争的《战争和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也包含了十年内战的宝贵经验.林彪作为红军主力部队的指挥员,参加了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和东征.对于毛泽东撰写的军事著作,有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