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鼠强中毒9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毒鼠强中毒案件时有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观察了9例毒鼠强中毒案例,拟通过中毒后临床症状、中毒死亡尸体征象的观察,对现场案件性质、中毒原因的分析以及现场抢救有所帮助。1资料介绍收集的9例中毒人员年龄在2.5岁53岁,其中男性5人,女性4人;死亡6人,存活3人,死亡6人中男性5人,女性1人,存活的3人均为女性;9例中毒人员中,被他人投毒而中毒(死亡)8人,服毒自杀1人。2临床症状中毒死亡6人中,有3人分别在医院抢救3h、36h、20d后死亡,2人为当场死亡,1人中毒后死亡时间不详。中…  相似文献   

2.
利用小白鼠进行动物实验,是医学科学的常用手段之一,将这一手段应用于中毒案件的现场勘查,文献未见报道。近年来,在勘查中毒案件现场中多次使用小白鼠进行喂食实验,为及时侦破案件提供准确的线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及时提取现场遗留物品投毒案件的侦查,首先要确定投毒药物。必須及时提取现场遗留的剩余物品及受害人本身的材料,包括呕吐物、抢救过程中的洗胃液、检验尸体提取的胃组织内溶物等,检验分析确定毒物,是确定投毒案件性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2.从因果关系入手,提取嫌疑人家中的嫌疑工具投毒案件,受害人与嫌疑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要求受者要提供准确的怀疑对象,提取犯罪嫌疑人家中与现场勘查分析的同类工具。对工具内的残留物质马上进行检验分析。 1997年12月8日晚,南安市筠阳镇昌溪行政村月塘村3户人家6口人因吃了别人投放在家中厨房的桔子而中毒,经抢救才脱离危险,经过仔细勘查现场分析得知是案犯用注射器将毒物注入桔子中。通过三家被害人提供的共同嫌疑人李  相似文献   

4.
毒鼠强慢性中毒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9年7月份,笔者在受理一起投毒所致13人中毒的案件(前后达近4个月之久)。由于详细了解案情和中毒症状,制定了可靠、有效的检验方案,有针对性的提取检材,用气-质联用仪准确及时地作出鉴定,为抢救中毒的病人提供依据,为惩治犯罪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结论。现将这起案件的详细情况报道如下,目的是在日常工作遇到类似的案件,确保不误诊、不漏检、错检。1999年3月初的一天,蓬莱市某村村民王某某在田间劳动中突然发病。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跌倒,后被人抬回家。经村医生给服用镇静药物治疗,症状稍微有点缓解。紧接着,…  相似文献   

5.
高坠死亡案件中,要将法医尸检和现场勘查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现场勘查要全面、仔细、客观提取和分析各类物证,包括现场监控录像,这样才能为案件定性、侦查和诉讼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陈仕丽 《中国监察》2011,(24):48-49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发生的医药产品回扣案件中,由于案情复杂、手段迥异、主体模糊,在具体实践当中,人们对此类案件的定性仍存有争议。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医疗机构收受医药产品回扣案件时,如何消除当前普遍存在的影响认定案件性质的几个误区,根据事实和证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作出准确的定性意见,考验着办案人员的经验和素质。  相似文献   

7.
搞要近年来我国火灾案件突出,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现场勘查人员,如何快速查明火灾起因,对案件定性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结合发生的一起自燃起火和一起人为起火的典型案例,探讨了关于火灾案件的现场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尽管犯罪现场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它不会很明显地表现在勘查人员面前,有些虽然已经表现出来尤其是某些细节,但没有引起勘查人员足够重视,未能发现其重要的潜在价值。因此,在现场勘查中,既要掌握宏观现象,审视案件发生的时段,具体区域以及作案的手段、特点等表象,又要贴近现场挖掘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每一个动作所产生的细节特征来进一步支持、验证宏观分析的结果,从而达到准确确定案件性质,划定侦查方向、范围的目的。细节往往在某些案件尤其是疑难案件侦破中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9.
中央纪委制定的《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一般情况下,批准机关在审理过程中应派专人与受处分人谈话,认真听取受处分人的意见,同时根据情况对犯错误的党员进行必要的帮助教育,做好谈话笔录”。按照这一要求,在一般情况下(除司法机关己定性判刑外)我们都要坚持审理谈话,尤其对那些需要给予撤职以上重处分,本人对错误事实认定、定性及处理意见有不同看法的,基层党组织、调查人员对处分意见有分歧的,案情比较复杂的案件,在谈话中更要认真核对事实,听取本人的意见和申辩。 如何做好处分前同违纪人员谈话工作,从我们…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1574例盗窃案件中提取的2496个现场生物检材,为提高DNA在盗窃案件侦破中的应用成效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496个生物检材的类型、现场提取方法、重点提取部位、DNA检测结果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总结常见类型盗窃案件现场生物检材的主要发现提取部位以及不同方法提取的现场生物检材DNA检出率。结果接触类检材已成为盗窃案件最多见的生物检材类型,但检出率仍然较低,对混合分型应进一步分析筛选以提高DNA的认定率;不同方法提取的现场生物检材在DNA检出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接触类生物检材以植绒拭子和原物提取的方式为首选;现场生物检材的主要发现提取部位根据盗窃案件的类型不同有所侧重。结论现场勘查人员在盗窃案件中发现和提取到有价值的生物检材是提高DNA检出认定能力的关键因素,应着力培养现场勘查人员的微量生物物证意识,提高现场勘查人员提取和处理微量生物检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的普及使得以机动车为交通工具或侵害目标的犯罪增加。对于涉车犯罪案件,通过车辆可识别特征对车辆进行追踪和认定,在此基础上进行车辆轨迹侦查有其现实必要性。从现场勘查、视频监控、交通违章、治安卡口等多方面可以获得车辆轨迹侦查的情报。车辆轨迹侦查的目标包括查清真实车牌、分析行驶轨迹、判断活动范围、查明附加特征、获取人员体貌以及关联其他轨迹等。探讨车辆轨迹侦查“从车到人”、多维轨迹拓展、“车案碰撞”串并案件侦查等三种侦查模式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强化证据意识正确发挥DNA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许多案件中,现场勘查中提取的检材不能或暂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使用,但案件侦查往往需要这些证据,而且这些检材表面看来也确实难以为侦查所用,这需要技术人员开动脑筋,大胆启用逆向思维,从现有的物证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检验结果中灵活分析,变无用为有用,变间接为直接,充分发挥技术为侦查服务的功能。一些案件,特别是一些凶杀案件,现场能提取的生物检材非常之多,但是否能够被我所用,具有多大的价值,需要我们现场勘查人员的深思熟虑。侦查员、现场勘查技术人员、DNA检验人员,三者之间虽然分工不同,但对于侦查破案,发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案件时有发生,其中中毒占有相当的数量。中毒主要包括投毒或误服,以及误吸农药、工业化学品、伪劣食品等。氯磺酸中毒属工业化学品中毒,较为少见,其群体性中毒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群体性氯磺酸中毒案。1案例2001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工业化学品储罐泄漏事故。事后经查明为氯磺酸储罐泄漏。由于有风及下大雨,毒雾在事故发生地造成抢救人员及周围居民大面积中毒。在数小时内先后有134人出现程度不等的症状,中毒人员的临床表现多为头晕、头痛、咽干、咽痛、呛咳、胸闷、乏力、气促、呼吸困难、畏光流泪等症状,且部…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现场勘查的好与坏、现场分析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刑侦工作的成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侦察人员,甚至我们一些侦察决策领导人由于缺乏对刑事技术科学性、专业性认识,不尊重现场情况,对勘查技术人员提出的现场分析意见持有疑虑(或不相信),侧重于调查访问所得的情况或线索,致使侦察工作步入迷途,贻误了战机。发生在我市某县一起特大抢劫杀人案件就很具有代表性。1994年10月15日,西安市某县安家大队十一组曹平均一家三口被杀害于家中,并被纵火焚尸,现场遭到严重破坏。市局刑侦处技术科经全面认真的勘查现场发现提取了案犯鞋印。根据现场特点、尸体位置、变动情况和痕迹物证分布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勘查技术人员在临场分析会上提出了如下几点意见(结论):①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抢劫杀人案件;②根据案犯鞋印分析,系一人作案,案犯身高170cm左右,年龄20-25岁;③从现场环境及大门关闭情况分析,案犯从大门出入,系叫门入室,案犯与死者有某种熟人关系;④案发当晚下大雨,而且适逢停电,说明案犯居住地离现场不远,排除流窜作案;⑤现场有血手套印痕反映,说明案犯带手套作案。后根据现场勘查过程中所提取的滴落血迹检验结果证明案犯受了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发生的投毒案件,其性质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以杀人为目的的案件约占80%。二是针对特定或不特定人、人群或牲畜的报复案件约占20%。已破8起案件的特点作案手段隐蔽,报案时间较晚 8起案件全部发生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受害者或其家人受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无一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且由于抢救中毒现场变动大,勘查现场中难以提取到直接认定作案的痕迹物证。在8起投毒案件中有4起为系列投毒案,其中“1999·09·28”沛县鹿楼乡阎花山村系列投毒案,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受害人家中17次被犯罪分子投放毒物,家人、牲畜反复中毒,造成3人相继死亡后,村民才向公安机关举报。另8起案件勘查现场时全部为变动现场,无一起提取对排除、认定作案嫌疑人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16.
李硕 《刑事技术》2004,(3):37-39
近几年,发生在车辆内的凶杀案件日益增多,给现场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车内的凶杀案件现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车、尸同处,就是被害人的尸体在车辆上或在车辆附近;另一种是车、尸分离,车辆和被害人的尸体不在同一地方,有时最先找到车辆,有时先找到被害人尸体。车内凶杀案现场的勘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案件的性质,判断杀人的动机和目的.判明是抢车杀人还是抢劫杀人或其它;(2)推断作案时间;(3)推断作案人使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这里论及的证据材料,不完全等同于《刑事诉讼法》第42 条中规定的七种证据,更多的是指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对案件的定性、侦查的展开以及对抓捕犯罪嫌疑人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证据材料。现场痕迹物证现场痕迹物证,是勘查人员在对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人体、文件等勘验、检查中发现和搜集的由于犯罪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和物品。作为犯罪现场上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包含着丰富的犯罪信息,是判断案件性质、分析作案过  相似文献   

18.
浅谈刑讯逼供案件的现场勘查张德祥,徐传启,王尚升司法实践中,一些办案人员对刑讯逼供案现场勘查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往往存在勘查不细致、步骤不明确的问题,以致影响了现场勘查的质量和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提高刑讯逼供案件的侦查水平,本文就刑讯逼供案件的现...  相似文献   

19.
1 案例资料 1.1案件简介 某年7月8日晚,刘甲、刘乙两人合乘一辆两轮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撞击一辆停放存路边的小货车,致使两人当场死亡,且两人均被抛出摩托车外。事发时现场缺乏目击证人,事故处理人员通过现场勘查和车辆检验无法确定事故发生时的驾乘关系导致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双方当事人家属上访,办案单位委托笔者对尸体损伤检验进一步明确驾乘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光谱半定量分析方法是利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近似定量,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在微量物证的检验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在案件侦破和事件定性犤1犦方面,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1原理光谱半定量分析是指允许误差放得较宽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分析方法犤2犦。通常规定,同一样品两次平行分析的结果若为A和B,则A-B(A+B)/2×100%≤66%;或者以标准样品或化学分析的准确定量分析数据为A,半定量数据为B,其误差A-BA×100%≤66%为合格。实际分析中平行对检应有90%以上的误差≤40%,其实质上是一种近似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