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西起湖北宜昌、东至江西九江、北至河南南阳、南至湖南株州,包括三峡东部地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区、大别山东部地区、鄂东南地区及鄱阳湖区在内,网胳着湘鄂赣豫四省25个地市,其范围大体与武汉经济协作区范围相合,面积3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1亿。区域内江河纵横、平原辽阔、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城市密集,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它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战略地位,也是本世纪末我国综合开发的19个重点地区之为了振兴湖北和长江中游的经济,1987年湖北省委、省…  相似文献   

2.
易水 《创造》2014,(10):20-21
正滚滚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黄金水道,如今货运量更是位居全球内河第一。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不过,由于东、中、两部经济发展高度不均衡,长江上中下游除水运经济互补外,并未形成实质经济体。于是,"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3.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90年代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正在加快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走廊的建设,长江中游地区这个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其经济建设的先行官——交通运输的优先发展就显得相当重要。 长江中游地区的交通运输是属于区域性的,但从其所处的战略地位及交通运输的跨区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来看,它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综合运网联系紧密,又具有全局性。 一、本地区交通运输的现状及特征 1、长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居中,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枢纽地带,长江下游属沿海经济发达地带,长江上游属西部资源丰富的待开发地带,长江中游地区处于二者之间,长江作为连接三大地带的天然大动脉,是沟通东西,实现全国经济建设重心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主通道,长江中游地区北靠山西、陕西、豫西  相似文献   

4.
武汉港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港口,是长江流域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长江港口体系中武汉港处于主导和支撑地位。武汉港的综合开发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态势 长江流域地理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极具开发潜力,是我国本世纪末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三大轴线(沿海、沿江、沿黄)之一。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趋势一:长江经济发展呈现由东至西分步推进趋势。按经济梯级发展规律和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由先进的东部地区向经济尚待开发的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已成为必然趋势。长江是我国东西水运的大动脉,贯通东、中、西三大地带,也是海岸线向内陆的延伸。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呈现以上海为龙头的由东至西逆江而上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唯一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毗邻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纵贯南北,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也是国际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理想地区.下辖四区五县,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220万.  相似文献   

6.
开放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是中央统筹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格局,也给各地区拓展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带来新机遇. 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具有承启东西、牵引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7.
长江横贯东西,辐射南北,沟通海内外,是我国连接东、中、西部的第一大河,也是最重要的水运交通干线。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流域的发展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水运输条件,其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公里,支流南北幅射,河渠交错、江湖串通、水网纵横。长江水系通航里程达5.7万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52.6%。并有成昆、成渝、焦枝、湘黔、京广、京沪、京九、浙赣等十几条铁路和众多的公路与长江干支流纵横连接,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8.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城市智慧安防建设的推进,湖北省保安服务业实行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长江沿岸港口·DE·总体特征和变化趋势前言港口体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彼此牵制的港口有机整体。与其他经济空间组织一样,港口体系具有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安徽省长江沿岸港口体系包括芜湖、安庆...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7,(15)
正"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横贯东西、畅通南北、连接陆海的重要通道,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带。两者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深度贯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通的战略意义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经济新常态下,过于  相似文献   

11.
自西向东横贯我国大陆的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它是仅次于巴西亚马逊河和埃及尼罗河的世界第三条长河。长江在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有长约二百公里的峡谷地带,这就是著名的「三峡」(瞿塘峡、巫  相似文献   

12.
迈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虞孝感,王合生,陈雯编者按:长江,横贯我国东西,是通江达海、连结东中西三大地带、辐射南北的大枢纽。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其中有3600多公里流经我国人。密集、水土资源丰富的亚热带湿润地区,其流域可开发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的其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长江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平均在13%以上,沿江产业带初具规模,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已经成为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经济地带,同我国其它地区比较,该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综合经济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位优势 长江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通江达海的区位条件和港口优势,是世界上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的为数不多的双优区位地区之一。长江沿江经济带位于我国中部,连接南北,横贯东西,与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最好的联系通达性,易于获得周边区域的资源,也易于占领周边地区市场;它同沿海经济带紧密相连,形成由全国两条一级开发轴线组成的T字型空间布局结构,有利于建立广泛的技术、经济合作关系,促进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合理地域分工格局的形成,使长江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对内  相似文献   

14.
“安居苑”住宅小区位于合肥市西区,长江路南侧,陈村路东、西两侧,小区总占地约30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是安徽省和合肥市重点安居工程。由合肥市城改办、中房合肥公司和合肥市房地产开发公司三家具有一级开发资质的开发企业联合建设。目前东村的18万...  相似文献   

15.
李卓 《协商论坛》2012,(10):21-21
淮河是位于我国中部的一条重要河流,与西边的秦岭共同构成我国南北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发源于我省南部的桐柏山,自西向东流经信阳市平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长江经济带正在成为继沿海地带高速增长后的又一个发展主轴.中部地区的长江沿岸地区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机,湖北应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湖北长江经济带,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横跨西南、华中、华东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长江沿岸地区是我国本世纪或更长时期内重点开发地区之一,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重心地区,几乎都处在主要江河流域,并与河流的治理和利用条件密切相关。本文拟对长江综合治理开发与流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l、搞好长江防洪体系建设,是流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流域经济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有一个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众多长江南北通道的建成和区域高速路网的完善,以建设长江南北通道和拓展产业纵深腹地为前提,以整合长江常州港、奔牛铁路及运河港、常州航空港、常州综合保税区等现有资源为内容,规划建设常州综合港务区,是一项能够有效改变常州区位被边缘化局面、重新确立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增创常州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性举措。当前,建设常州综合港务区有三大基础条件:一是拥  相似文献   

19.
回顾改革开放近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对我国跨世纪发展所作的新的战略布局,可以十分明确地看到,中国经济将摆脱非本即西格局的困扰,而以协调发展的H型新格局展开,长江中游沿江地区为主的中部地区将迅速崛起,并同沿海三大增长区一起担当中国经济核心地区的重任。一、申国区田经济H到格局沈化与经济丞心内治化趋势据中国地域经济特征和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中国区域经济形成了由C字型的西部高原经济、互字型的中部河川经深S型的东部沿海经济三种不同类型、自然组成的CIS型空…  相似文献   

20.
何桃元 《世纪行》2008,(4):30-31,41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造福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宏伟设想,到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长达半个世纪的规划论证,凝聚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几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将使这一举世瞩目的跨世纪构想变成现实: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形成我国巨大的水网,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