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兰花     
正刘胡兰,在中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是一个英雄的名字,她的名字等同于雷锋、董存瑞,特别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她的名字是家喻户晓。毛泽东曾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人人都能背下来。中学课本里有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她面对敌人的铡刀,大义凛然,她牺牲时只有15岁,应该说还是一个孩子,一个未成年人。也许正是她的年少,她的英勇,她死后才有了这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我们要顽强地战斗不歇。”   在我学会唱这首歌的时候,前辈们就给我讲过一个牺牲在五月的归侨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就是泰国归侨林文虎同志。   记得我在青少年时代,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踏平东海万顷浪》,在那书中讲述了一个以木船打军舰的海军英雄的故事。我曾经非常崇敬那位英勇顽强的英雄。后来,有几位三十年代就回国参加抗战,以后一直留在军中工作的长辈,曾告诉我,那书中所讲述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就是海军英雄林文虎同志。   从此,林文虎这…  相似文献   

3.
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是一场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斗争,是全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共同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英雄的越南人民站在全世界反美斗争的最前线,英勇战斗,不仅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且是为了印度支那各国人民的利益,为了亚洲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越南人民用  相似文献   

4.
拜占庭史诗《狄吉尼斯·阿克里特》体现了父子两位主人公的英雄特质。他们都具有出身高贵、智勇双全、英勇无敌的一般性特点,但各自又都体现出拜占庭英雄注重精神强盛的特征。尤其是狄吉尼斯的成长经历,表现了拜占庭英雄的双重文化特性对他的影响,同样也表现了基督教文化对他成为中世纪英雄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小的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他在抗美援朝中那些英勇战斗的故事,那时我非常敬佩爷爷.幼小的心灵里就视爷爷为英雄.直到有天,一伙人冲进我家里,抓走了爷爷,我才知道爷爷在朝鲜战争中当过美国战俘,我心中的英雄顿时倒塌.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队歌我们是反西斯的武装战士,我们是华侨抗日的英勇先锋。我们曾经攀山涉水,不怕露宿餐风,大家团结一致要做抗日英雄。和菲律宾的人民并肩作战,这真是我们空前未有的光荣!同志们,同志们,为了祖国和人类的解放!为着法西斯主义的灭亡,更坚强...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7,(8)
翻攀{序号二另人曲另百白佐是一个有魄力的领导.有魁力的老男人.就在他功成名就、步入事业的城峰时.同三位有恋父情结的美丽女性演绎了一段滋情姚烧的黄昏之恋。当他经历了爱嫉成仇、乐极生悲、波诵云诡、柳暗花明的苦恋和挫折之后,终于一然悔悟.回归理智。在一次千钧一发的车祸面前.他奄不犹价.挺身而出,为挽救一名小学生而英勇牺牲,实现了他生前“作为一个英雄而存在,的愿望。89 10书名出版社作者一个怨妇的真实生活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夏岚璐明晓溪巅峰之作:泡沫之夏111新世界出版社明晓溪六位空姐爱情迷途:重庆空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8.
50年前被美国重型轰炸机B29炸翻了近3尺的上甘岭现在早已被青松和绿叶覆盖。经历过那场世界罕见、残酷无比的战争重创之后的上甘岭,几乎已完全恢复了原样,但人们内心深处却永远无法恢复平静。今年的《亚洲周刊》评论说:“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打击地下目标的能力并不比今日在阿富汗打击塔利班使用的GBU27/24激光导炸弹弱多少。”面对同样的轰炸.为什么伊拉克军队一听到飞机轰鸣便如鸟兽散,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却无所畏惧,反而让美军胆战心惊?当然结论应该是毛主席战争论的观点: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仅仅是武器。“草莽班子”是不能和我们吃大苦耐大劳、英勇顽强机智无比、视死如归的志愿军英雄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首的30万侵略军大举入侵伊拉克,成千枚导弹和成千架次战机对伊拉克许多城市狂轰滥炸,使我不禁想起30多年前美国的侵越战争.那时,美军集结最多达54万人侵入越南南方,又出动成千架次战机野蛮轰炸越南北方.当时我正好在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工作,亲身领略了美机轰炸我国驻越使馆的滋味,目击了越南军民英勇抗击的情景;而更使我永志不忘的却是我国支援部队奔赴援越抗美前线,协助越南人民保卫北方,支援解放南方的英雄史绩.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所感头疼的人一个是报业巨子史量才,一个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史量才在上海掌握《申报》、《新闻报》,思想激进,不断抨击蒋介石  相似文献   

11.
7月6日在美国纽约、洛杉矶首映的影片《夏天的滋味》是法籍越南导演陈英雄的新作,这也是他第一部在美国和越南同步上映的电影。 破碎的爱情 《夏天的滋味》是陈英雄继《青木瓜飘香》(1993年)、《三轮车夫》(1995年)之后的第3部故事长片,它讲述的是发生在越南首都河内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故事,通过三姐妹各自的生活,细腻而略带幽默地描写了一个家庭中存在的忠诚与信赖、背叛与怀疑和她们对爱情的期待。 为本片摄影的李屏宾是台湾著名摄影师,他的作品包括侯孝贤的大部分影片和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在片中出演小妹的陈刘燕…  相似文献   

12.
《新青年》2007,(4)
不知道为什么,说到《三轮车夫》,我总是最后想起那个本片的主人公一车夫弟弟。想要看这个电影,当然是因为导演陈英雄,如果不是他的《青木瓜之味》.我怎么能够拿一张越南的影碟?也许会吧。因为除了陈英雄我也不知道还有别的越南本土电影导演,甚至陈英雄也不应该算作纯粹的越南"本土"。一个在法国长大、在法国受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我们热烈、隆重地庆祝这个节日。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人民革命在人口将近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取得胜利,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结果,又是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既进入了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发展新阶段,又是推动各国人民为争取光明前途而斗争的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冲破帝国主义东方阵线的这  相似文献   

14.
点兵 《新青年》2007,(2):54-55
1、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英雄主义的情结相对薄弱,没有古希腊文明那么发达;但是有一个更朴实的“衔头”一直是我们所敬仰的,那就是平地里生活化的英雄:大哥。不管是排行里的大哥,还是江湖里的大哥,他永远是受推崇的有感召力的男主角,是中国式的凡间英雄,他能干、威风、宽厚、勇于承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怀记忆,一提起“大哥”,暖意就会情不自禁回流在心间,然后让人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名马:赤兔马、乌骓马、绝影马、汗血马、的卢马、照夜玉狮子、黄骠马、卷地驹、雪里白、卷毛狮子兽。这些马能被写进史.书,青史留名,有人说是因为它们的主人是照亮历史星空的赫赫英雄,它们是沾了英雄之光而成为名马的,正所谓:马以主人而名。其实,英雄与马,是相得益彰的,谁能说,主人不是因为马而方能成为英雄。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的发展和起源入手来探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文明发展的轨迹和脉络,才能真正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对当下有着实际的启示作用。本文通过对英雄史诗《贝奥武甫》的英雄观这一角度来探讨英国早期文化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个异教的民族英雄变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教护教者的形象,但又保留了日耳曼民族的独特性格特征,这本身就能说明到了8世纪至10世纪,英国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形态,不同于日耳曼民族传统文化,也不同于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形态传统直接影响着英国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津巴布韦人民经过长期、英勇的斗争,终于结束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的黑夜,迎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1980年4月18日,非洲大陆上又一个独立国家--津巴布韦共和国--光荣诞生了。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津巴布韦政府和人民在穆加贝总理的领导下,为建设祖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政治、军事、经济、文教、外交等各个领域内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津巴布韦历史新篇章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在抗战中的突出成就,主要是广西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的结果,也是与海外华侨(特别是东南亚华侨)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广大侨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成为祖国抗日军民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9.
电影《平原游击队》主要演员郭振清为演好李向阳这一英雄人物,与甄凤山共同生活了几个月近来,笔者在电视和报刊上看到介绍抗日英烈时,把包森烈士说成是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原型。包森是抗日英雄,抗战期间主要活动在我的家乡京东一带,其英雄事迹可歌可泣,但他不是李向阳原型。我在帮助朱良才上将整理其回忆录时,朱老及众多老同志如王平将军等,都多次提到曾在晋察冀三分区与王平、朱良才等一起战斗过的抗日英雄甄凤山同志,才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李向阳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剧作家创造这一人物时,究竟以哪个英雄为模特儿?此…  相似文献   

20.
田樱 《海内与海外》2004,(12):69-70
我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时,下榻的宾馆不远处有一家华人开的名叫世界书局的书店。那是一个雨天,我来到书店三楼时,看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图片展———“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在海外能看到这样的图片展,我感到格外亲切,因而吸引了我去观展。展厅前面在红色大字“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的横幅下,有四个条幅,依次写着“中国危急,八方支援”、“滇缅公路求助南洋”、“抗战丰碑,机工血铸”、“历尽万难,功垂千秋”,展示着南洋机工英勇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援助工作可歌可泣的事迹。这是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世界书局和星洲日报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