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1948年9月,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七室。同室有一位罗广斌以前的上级张国维,他估计罗广斌有可能活着出去,叮嘱罗要注意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有朝一日向党组织报告。从此,罗广斌肩负着这项特殊任务。1949年1月,江竹筠为狱中难友起草了一份学习讨论大纲:"一、被捕前的总结;二、被捕后的案情应付;三、狱中的  相似文献   

2.
2006年年来,一个“《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重庆党组织收到这份报告的时间是1949年12月25日,那时距离罗广斌等34人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死里逃生,不到一个月?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3.
CCTV2006年12月7日的"焦点访谈",题目是《红岩档案解密》,说的是关于1949年11月27日,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被关押的300多名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凶残杀戮的惨绝人寰的事件.这些故事草民从小已经听过、看过无数次了,但另外一些不曾听说过的"秘密',却让人有了更加深入的感悟."焦点访谈"只是整个事件的一个浓缩版,更加详细的是CCTV"360度"栏目中播出的《红岩档案解密:罗广斌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瞻仰歌乐山红岩烈士纪念馆时,一份题为“狱中意见”的历史文献引起了我的注意。重庆刚刚解放,白公馆、渣滓洞大屠杀的幸存者罗广斌受狱中同志们的嘱托,将《重庆党组织遭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况的报告》交给了党组织,“狱中意见”是报告的第七章,也就是最后的结论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的"11·27",一个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69年前的这一天,被关押在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的数百名革命者惨遭国民党特务集中杀害。烈火硝烟中,罗广斌带领十多名难友,奋力推倒一垛围墙,冲出牢笼,蛰伏乡间,终于迎来重庆的解放。以后,罗广斌怀着对党的赤子丹心与执着信念,为了烈士的血泪嘱托,写成《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随后,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又写成报告文学集《在烈火中永生》,最后四易其稿,终于在1961年创作出版长篇小说《红岩》。小说《红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江姐》,提到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牺牲前集体留给党组织的最后遗书——"狱中八条"。1949年11月,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提出了一份意见和建议,即"狱中八条":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  相似文献   

7.
罗广斌,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红岩》的第一作者,当年从白公馆、渣滓洞“11·27”大屠杀脱险的革命志士,如何会在文革中起而造反,又如何未能脱险而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8.
《红岩春秋》2015,(2):7-8
狱中八条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惩办叛徒、特务;——摘自罗广斌《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第七部分65年前,重庆刚刚迎来解放,但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近200名革命志士,却在重庆解放的前3天,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残忍屠杀。通过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许多人都了解了这段历史。可大家不知道的是,烈士们在牺牲前还留下了一份用血的教训凝结成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01,(3):55
1967年2月5日,《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在重庆市文联家中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八·一八战斗团抓走,被当作“叛徒”、“特务”关押在后勤工程学院八一楼。 2月10日,罗广斌夫人胡蜀兴接到消息,说罗广斌要见她。但当她匆匆赶到后勤工程学院后,却被告知:罗广斌已于当天早晨跳楼自杀。当天,一份有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央视新闻联播公开了一份雪藏了65年的秘密文件:重庆解放前3天,国民党开始残酷屠杀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内的共产党员,这批共产党员在临刑前,集体讨论了一份《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报告共3万多字,其中最后部分是写给党组织的意见,新闻联播将此称为"狱中八条"。"狱中八条"集中起来,就是强烈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中最重要的是领导班子建设,在领导班子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领导成员腐化。  相似文献   

11.
说起长篇小说《红岩》和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罗广斌、杨益言也因是《红岩》的作者而广为人知。然而,曾是川东地下党成员、“11·27”大屠杀中从渣滓洞脱险、《红岩》主创人之一的刘德彬却因为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认为犯有“严重错误”,而被剥夺了《红岩》小说的署名权,远离自己亲爱的战友。  相似文献   

12.
重庆解放前夕,身陷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的共产党员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会实行大屠杀,便秘密商讨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算作是他们对党的最后诉说。由于少数党员在最后的大屠杀中冲出牢笼,幸免于难,这份对党的意见和建议的"狱中嘱托"被完整转达到了。然而,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却永远地成为了烈士。  相似文献   

13.
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是解放前国民党特务机关专门关押政治犯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关押在这里的近200名共产党员拥抱曙光、兴奋不已。然而,此时敌人却开始了最后的疯狂。面对敌人即将举起的屠刀,在狱中关押了近10年的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许晓轩(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认为,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从未走远,那些有生命力的经验总结,并没过时;相反,它会长久流传,警示引领,润泽后辈。"狱中八条",是小说《红岩》的主要作者罗广斌从监狱里带出来的。1949年12月25日,他完成了一份3万多字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并提交给当时的重庆市委。其中第七部分便是这份《狱中意见》,共有八条。此文献为白公馆、渣滓洞中带出的重要党史文件,是狱中一批中共党员向党表达的《狱中意见》,是烈士们语重心长的"最后嘱托"。  相似文献   

15.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所在地,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和直到重庆解放才被摧毁的国民党特务机构军统局集中营——一座关押革命志士的人间魔窟。设在这里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更是罪恶昭彰的两口活棺材。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溃之际,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1月27日之夜的集体屠杀更达于疯狂的极点,200多位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及  相似文献   

16.
渣滓洞的第一名女犯名叫周香泉,她大约是1948年三四月关到渣滓洞的,对她的身份及被捕原因都不大清楚。 1948年4月是重庆地下党遭到严重破坏的开始,也是渣滓洞女犯成倍增长的时间。4月一个月内,我和牛筱吾、皮晓云、倪俊英等七个女犯都被押到渣滓洞。五六月间,周香泉出狱,张秀蓉、张秀贞又先后被押到渣滓洞来了。不久,女牢从楼上第六室搬到了  相似文献   

17.
谁都知道江姐是在重庆“11.27”大屠杀前被敌人杀害的,但是她1949年8月27日在监狱中写给儿子彭云的示儿信件是怎样被传出来的呢?近日我们来到四川荣县寻访到了当年渣滓洞监狱中国民党看守特务之一——中共地下联络员黄茂才老人,由此揭开了封存半个多世纪的重庆渣滓洞之谜。  相似文献   

18.
他曾是国民政府万县地区的保安司令,却成为地下党员,积极掩护配合党的工作;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却依然坚持统战工作,准备武装斗争;他被囚禁在渣滓洞监狱,却当上小卖部的营业员,为难友联络通信;他在重庆"11.27"大屠杀中有幸脱险,却桑梓情深,返回家乡投入建设。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信念始终不曾动摇。他,就是从垫江走出的共产党员——肖中鼎。  相似文献   

19.
谁都知道江姐是在重庆"11·27"大屠杀前被敌人杀害的,但是她1949年8月27日在监狱中写给儿子彭云的信件是怎样被传出来的呢?近日我们来到荣县询访到了当年渣滓洞监狱中国民党看守特务--我党地下联络员黄茂才老人,由此揭开了封存半个多世纪的重庆渣滓洞之谜.  相似文献   

20.
<正>近读何建明、厉华的长篇报告文学《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颇有感慨。在新中国已经诞生、国共两党进入最后决战的时刻,在重庆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大屠杀,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惨遭杀害。这批同志很多是被叛徒出卖落入敌手的,他们在狱中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盼望黎明的到来,同时他们也在思考、分析和总结。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