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红岩春秋》2012,(5):6-6
2012年8月5日,是《重庆日报》60岁生日。 60年前的8月5日,这张报纸作为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创刊。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即将奉调中央任职之时,亲笔为其题写了报头和贺词。自此,《重庆日报》与中国、与重庆、与时代同步,沐浴岁月风雨,跨越世纪界河。  相似文献   

2.
《红岩春秋》2012,(5):17-20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两度被“打倒”。而由他题写报头的《重庆日报》,也经历了报头改变字体甚至改名的荒诞岁月。据《重庆市志·报业志》记载,其经过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3.
《红岩春秋》2014,(4):71
正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是以《重庆日报》为龙头,多媒体、多平台、多元化发展的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旗下拥有《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重庆法制报》、《都市热报》、《今日重庆》、《红岩春秋》、《新女报》、《健康人报》、《渝州服务导报》、《三峡都市报》、《巴渝都市报》、《武陵都市报》和华龙网、大渝网、重庆日报网、重庆晨网、重庆晚报第一眼网等34家报刊网以及各媒体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报、移动客户端等多家综合性发布平台。各报刊网和平台享有的版权内容均仅限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系列媒体上作  相似文献   

4.
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近日,重庆市社科联召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座谈会。市委党校、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社会主义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涪陵师院、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市教科院、重庆日报等13家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全面阐述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进一步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建设文明民主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不仅需要依靠组织和行政的力量,还需要新闻媒介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影响社会、凝聚群众。《安阳日报》作为地市级基层党报,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树立战略意识,创新报道思路,在引导和服务上做文章,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梁平县纪委监察局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和作用,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据统计,近3年时间里,该县就在《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法制日报》、《重庆日报》、《当代党员》、《党风廉政》等报刊杂志用稿158篇,重庆卫视、重庆有线电视用稿27篇,其它省市级、国家级报刊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6,(5):23-24
1.《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86年9月26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决议》还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决议》提出,要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其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使“五爱”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11,(7):24-24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重庆各级党组织领导全市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情和创造精神,艰苦奋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取得很大成就,其中包括对重庆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三线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翻阅带着淡淡油墨香的《重庆日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笔力道劲、生动流畅的红色报头。 这别具书法价值和美感的“重庆日报”,是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重庆工作时惟一亲笔为省级党报题写的报头。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09,(8):72-72
2009年6月16日——7月15日 重庆到2012年初步建成文化强市 6月17日至18日,市委召开三届五次全会。市委书记薄熙来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了题为《唱响主旋律,凝聚精气神,以社会主义文化促进重庆大发展》的工作报告。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决定》提出重庆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到2012年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到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1.
遗失声明     
《求贤》2006,(12):48-4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观点、新提法。第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能和谐,两极分化不可能和谐;社会和谐则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第三,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决定》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列宁晚年通过总结6年多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有很大飞跃与升华。列宁深刻论证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在《论合作社》一文中.他对社会主义作了深刻再认识;他特别强调探索一条符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他对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在《论合作社》、《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给代表大会的信》等论文和信件中,提出进行农业合作化、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改革国家机关、增强民族团结、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对社会主义作了崭新的构想。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丁 《党建文汇》2007,(1):28-2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关专家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增加“和谐”的修饰语,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刘伯承、贺龙是西南党政军最高首长。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经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繁忙岁月里,"三巨头"时刻不忘西南首府——重庆的文化建设,从而拉开了新重庆文化建设的序幕。邓小平提出在渝出版《新华日报》在重庆新闻史上,有过两张《新华日报》:一张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由周恩来领导的《新华日报》,人称老《新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月,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全国卫生系统鼎鼎大名的山城名医宦世安光荣入党,我作为《重庆日报》社记者前去采访。  相似文献   

16.
清末,江津出了两个名气很大的人物:一是“天下第一长联”作者、被今人誉为“联圣”的钟云舫,一是四川第一家日报——《重庆日报》的创办者、著名的辛亥革命烈士卞小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深刻理解这个《决定》,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决策指导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必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为搞好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最近联合发出“关于做好一九九六年度中央和省的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通知(川委办[1995]50)”。 《通知》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报党刊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和省的党报党刊《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四川农村日报》,  相似文献   

19.
钱陵 《思考与运用》2006,(11):F0002-F0002
2006年11月15日-17日在重庆渝州宾馆召开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会议批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构建和谐重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20.
“自古西南镇,沿江日夜流”。重庆解放57年来,中共重庆地方组织带领全市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的各项社会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硕果累累,成就辉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有曲折,但始终目标明确,奔腾向海。重庆,这艘满载3100万巴渝儿女的巨轮,正朝着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正确航道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