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三农政策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农经济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的运转提供了经济空间。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的分化,村庄社会结构变化的方向和结果大不相同。国家向农村转移资源必须有农民参与,若不同时提高农民的参与能力、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能力,这样的转移支付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会矛盾重重。不应只从方便转移支付角度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站在小农立场而非仅是农业立场更非抽象的农业现代化的立场看问题,超出单纯农业视角看农政变迁。当前如果城市巨量过剩资本自由下乡,构成农民基本保障和生存底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可能被纳入自由交易中,大部分进城农民失败后再无退路。可将附着在特定区位土地上的经济剩余通过土地财政形式"涨价归公"、"地利共享",从而为经济健康发展、城市有序扩张提供基本前提,为全体中国人民福祉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新目标,社会参与和社会组织发展成为影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就社会组织而言,其战略地位由其在治理时代的参与角色、与政府职能转变和转移的关联、对经济发展的潜在贡献、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和谐秩序的促进等决定,因此"十三五"时期应进一步提升国家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注意力和扶持力,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来确立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向、原则和目标,并以简政放权和促进参与为落脚点来确定党和政府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议程和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其所有理论、实践活动的最高目标确定为谋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明确提出未来新社会应该是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人是社会的主体,只有人得到自由、解放和发展,才能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把人从旧体制下解放出来,改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为人的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农村改革与农民地位变化的现实,无论在社会结构方面,还是在文化价值上,都对农民与政治的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农民的政治参与正随着政府职能变化、农民自组织发展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健全农村自治体系和组织体系,疏通农民的政治参与渠道,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三农"问题由来已久,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借鉴摩尔的《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中关于"农民角色"与现代关系的部分观点,分析中国当代农民的政治参与潜在动因——通过"政治参与"这一角度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即以加强"制度参与",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目标 ,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有赖于农民市民化的成功转变。农民市民化之于全面小康而言 ,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然取向 ;是维系社会公平 ,维护社会正义的内在要求 ;是发展先进文化 ,改造落后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如何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措施。一般意义上讲,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有知识文化、懂得生产技术、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的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系统工程。当前,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面临着培育经费不足、农民整体参与度不高以及培育体系和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可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并引导农民与社会组织的参与、建立系统的培育体系等措施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之一,推进农村生态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农村生态现代化战略目标是发展的生态化和生态化的发展,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科技支撑是实现农村生态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政府主导协同推进是实现农村生态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社会组织及群众参与是实现农村生态现代化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属于农村集体产权,但一直以来由于产权归属不明晰、权与责不明确、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农民权益受到了损害,这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建立兼顾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的分配机制,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保障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困境在于:二元制度模板所致路径依赖与制度意识刚性,公权力者的有限理性与政绩偏好,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利益相关者不在场;社会保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短板";实现农村社会保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在于:倡导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促进治理机制现代化;保障参与渠道畅通化;推进治理方式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维度。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探索出的一条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秉承人民至上、致力民族复兴的现代化之路。从人民性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人民立场,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个体价值目标;从科学社会主义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社会价值目标;从人类文明角度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的文明特征,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为人类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一个普遍的历史进程,但也是非均衡发展的过程,其中农民往往扮演"弃儿"的角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我国,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仍然受到户籍政策的制约,不同程度地无法享受到与户籍粘连的福利和保障,造成城乡对立的制度性壁垒。平等的现代化不应该只是城市从农村吸纳资源,而是城市和乡村更好地互动——资源要素流动,既要让农民进得了城市,也要让城市的资源下沉到乡村。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平等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手段性参与,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形式多样化、过程无序化、趋势扩大化的特点,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影响下的社会利益分化。另外,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基层政府行为不规范、熟人社会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及农民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引发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消除熟人社会的不利影响,培育新型农民以使农民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民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政治参与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农民积极的政治参与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在我国悄然兴起。公民社会以平等、自由、权利等为核心价值观。公民社会是政府权力的制约力量和沟通政府和公民的桥梁,公民社会孕育民主政治文化,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意识缺乏主要表现为公共精神缺失、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公共参与认知不足和公共参与效能感不强四个方面。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在于公共参与地位不平等、积极性不足、公共价值观认同度低与组织成员公民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在于对社会责任意识认知不足、未能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组织意识和未能实现社会责任意识规则化;公共参与认知不足的原因在于对村庄公共事务认知不足、对当前村庄治理方式认同感低与治理主体意识不强;公共参与效能感不强的原因在于评价机制与反馈机制不健全。当前应从以下两个路径培育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意识:一是拓展农民自组织的组织意识内容,培育农民自组织成员公共参与意识;二是细分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意识内容,明晰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意识培育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但是现代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智的现代化,而不仅仅是经济和物质上的现代化,尤其是广大农民现代社会心理的生成、发展和成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农民他们身上某些传统的东西正在褪去,新的价值元素不断融入,不断地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社会心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为我们提供了从社会心理变迁的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的视角。同时,探求农民社会心理现代化的变迁对我国现代化及其农村这块阵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精神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参与、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公共精神是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核心与基石,公民社会的内在本质、功能以及其合法性基础都充分彰显了对公共精神的内在需要。公民社会建设应以法治为基础,以公民权利保障为起点,以公民参与为手段。  相似文献   

19.
伴随社会民主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社会参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要求。要实现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新市民社区,即因被征地、生态移民、地址灾害等原因被政府安置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是在政府主导下产生、运转的。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让新市民在城市适应上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社区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也相比城市社区而言有很大差距。文章通过对龙泉驿区新市民社区社会参与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并结合国内外社会参与的理论经验,分析问题、查找原因,为新市民社区的治理提出对策性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乡村社会虽然具有“弱政治性”的特点,农民的政治态度却是影响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随着整个中国社会朝向市场化的快速转型,农民的政治态度也经历了嬗变.本文通过对上海金山区吕巷镇农民的抽样调查发现,吕巷镇农民群体内部存在多种价值倾向,既有保守取向的成分也有自由取向的成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对社会现状满意度一般,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不算高,对现存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有清晰的认知,有较为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和需求,追求更高程度的社会公正,但又不希望发生社会冲突,尤其是激烈的社会冲突.这种较为复杂和矛盾的社会政治态度预示着农民行动取向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