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并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用才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毛泽东、邓小平人才观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仅对毛泽东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的领导艺术做一探讨,以期对广大领导干部有所启迪和帮助。一、识才的慧眼。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知人善任”,首先是做到了“知人”,这是“善任”的基础。可…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寨质的领导人才。…‘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通过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这一论述把握当今国际竞争的基本态势,揭示了一条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联系军事科研工作的实际,我们深深体会到,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意识是领导者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识,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是领…  相似文献   

4.
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用崇高的精神激励人,用真挚的情感关心人,用适当的物质待遇吸引人,是党和政府一以贯之的思想主张。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一切有志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这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好选人用人关指明了方向。爱才之心,就是要有爱才的感情。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负责选拔、使用、管理干部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腔真挚的爱才之情。只有对人才倾注了感情,领导干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才的吸引、发现、培养、使用的各个环节中去。古往今来,任何在事…  相似文献   

6.
党管人才除了制定政策、整合力量,更多的是服务。要有重才之识,爱才之心,识才之智,用才之贤,举才之魄,护才之胆,容才之量,助才之情,聚才之力,育才之明。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竞争、智力竞争。只要我们不断加快人才战略的实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就能完成和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领导干部作为人才队伍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历史上看,任何领导人走上一定的领导岗位并充分发挥作用,都离不开有权用人的领导者的识与用。想当年,假如诸葛亮和关羽、长飞、赵云等良臣猛将没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就不可能在群雄并起、三国鼎立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企业长远经济发展的战略整体的高度,提高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水平。识才是前提、用才是关键、爱才是基础、聚才是保证。无才不能识才,无魄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突破识人用人的思维惯性,是各级领导干部练就识才慧眼的一门必修课,千万不可小视。早年在部队基层做新闻工作,听一些老新闻干事劝道:这一行搞几年还可以,不过要趁年轻早点改行,要不然就自断后路了。当初甚为不解,后来才渐渐悟出,他们这样说并不完全是不安心本职工作,而是有的组织和领导干部存在"你现在干什么,也就只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说过:干部的任务一是要选拔人才,一是要使用人才。从历史看,识才、聚才、用才是事业兴盛的三个因素和支柱。一个杰出的领袖人物,要把国家治理好,进而长治久安,社会繁荣富裕,必须有识才之法,聚才之道,用才之能。这是一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如何在用人过程 天下归心”已成为历史_卜爱才的佳话,它体现了我国历代中做到重才惜才爱才,调动人 统治者励精图治,求贤若渴的精神。古今中外凡是有识之才的积极性呢?士莫不重视人才。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10月中央召 首先,领导干部只有实事 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就尖锐地指出:“概括地说就是求是地对待自己,才能做到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才惜才和爱才。作为领导者,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邓小平文选》第3不仅需要客观地、公正地认识 卷第引-92页)由此可见,作为领导,要把人才视为珍和了解自…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用人标准","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一指示,为各级领导干部识才选才用才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这一要求中,识才是  相似文献   

12.
姚远 《当代贵州》2023,(20):20-21
<正>贵州正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诚邀天下英才,共同书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一年之计在于春,发展之要在于人。每逢四月,贵州“人才日”系列活动和人才博览会精彩纷呈,一系列敬才、赞才、引才之举,吸引千万人才关注贵州、汇聚贵州,呈现出“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好景。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古人云,"为 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 组织部门是选人用人、选才用才的部门,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要想揽得进、留得 住更多的人才,就应当按照"三个代表" 的要求,以识才、用才、爱才、聚才、育才 的实际行动,努力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 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和帮助人才干 好事业的氛围与环境,这就要求在抓人 才工作时做到"五要"。  相似文献   

14.
黄琦 《当代贵州》2024,(12):50-51
<正>要坚决扛起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和打造“桥头堡”核心区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人才是强国之本、圆梦之基,要聚焦有效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组织部门要坚决扛起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和打造桥头堡核心区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求贤》2014,(8):40-40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入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这些重要论述极大丰富了中国色社会主义入才理论内涵,彰显了中国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领导者,怎样做到尊重人才呢?以笔者浅见,应有“十要”。一要有爱才之心。这是尊重人才的前提。燕王“千金买骨”,刘备“三顾茅庐”,曹操颁布《求贤令》,无不出于爱才心切。没有爱才之心,谈不上尊重人才,也不会得到人才。二要有识才之力。要发现并得到人才,自己应具有伯乐之才。因为能致千里之马,往往有不驯服的毛病;能建功创业之士,往往有不同俗流而为世人讥论的“缺欠”。领导者如果缺乏识才之力,就会“一叶障目”,不见人才。  相似文献   

17.
识才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本 毛泽东同志曾讲,领导干部的责任,“一是做决策,二是用干部。”用干部首先要会识别干部,怎样识别?邓小平指出,第一是要有“意识”。一个人处于无意识状态时,即使有人才也发现不了。住楼房的同志可以体会到这种情况,出门或者回家,次次都要爬楼梯,你未必就知道每天上下的楼梯有多少级台阶。许多同志天天看报,可未必就知道报纸的长度宽度是多少。这么简单的问题,数一数、量一量不就行了,为什么不能回答呢?原因就在于处于无意识状态。人们讲“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强调的就是要有意识。  相似文献   

18.
领导者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才呢?笔者认为:爱才之心、育才之举、识才之能、容才之量、荐才之德和用才之胆这六个方面便是领导者人才意识观的集中体现。爱才之心。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是社会变革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谆谆告诫我们:...  相似文献   

19.
李光明  赵云 《支部生活》2004,(10):32-32
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培养、教育、开发、引进、使用人才的新机制,营造“选才、识才、爱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近几年来,临沧县委、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全县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马涓 《支部生活》2005,(6):22-23
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使用人才的新机制,极力营造“识才、选才、爱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丽江市委组织部去年着手制定了选拔组建市“首批市管专家”的方案。目前,已选拔12名市管专家,成为丽江的“智囊集团”,他们积极联系各个领域,为市委、市政府对专业性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提供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