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利霞  马素英 《台声》2002,(10):38-39
8月3日,天高气爽,正值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格外美丽迷人的季节,迎来了一批来自祖国宝岛的台湾客人。由台湾文华文教基金会董事郑瑞成先生为团长的“草原文化之旅”台湾教师夏令营一行21人,相聚在呼和浩特,拉开了夏令营活动的序幕。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台湾客人均为首次来内蒙古,为了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较为客观地了解内蒙古的总体情况,在主人的精心安排下,先后参观、游览了昭君墓、大昭寺、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电力学院、辉腾席勒草原旅游点、包钢、北方重汽、恩格贝、成吉思汗陵;拜会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教育基金会;参…  相似文献   

2.
陈智菡 《台声》2002,(9):21-21
8月4日,大陆之行的第8天,我们自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前往位于内蒙古西部的“格根塔拉”草原。下了车,喝了由蒙古族少女献上的下马酒,戴上纯白的哈达,我们终于见到向往已久的大草原———格根塔拉。那蔚蓝的天空,一大片漫无边际、绿意盎然的草原,以及一顶顶矗立着的蒙古包……望着天高地阔的草原,在那一刻,彷佛真能让自己与世无争,唯一的贪婪就是忙着用眼睛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牢记在心中。草原上的行程相当丰富。我们在大型蒙古包里用过午饭后,一行人便前往祭敖包,参观牧民家庭,骑马、射箭和观看了蒙古民族的摔跤活动———搏…  相似文献   

3.
阎安 《广东民政》2010,(6):18-18
20世纪60年代草原母亲用她博大的胸怀接纳了3000名上海汉族孤儿.用无私的母爱,含辛茹苦地把这些“国家的孩子”抚养成人。20世纪90年代广东热心人士组建了“草原爱心助学团队”,资助内蒙古3000多贫困儿童圆了上学梦。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草原文化之旅”台湾师生夏令营于2004年8月3日隆重举行,8月10日圆满结束。由台湾中华文化统一促进会理事长任昌鼎先生任团长,来自台湾修平技术学院、侨泰高中、北屯国小、和平国小等8所学校的33名师生应邀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5.
天上的云     
闫立功 《人民公安》2009,(15):61-61
每年4月下旬,随着草原返青,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边境线上.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的野生黄羊。黄羊是羚羊的一种.学名“蒙古瞪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内蒙古当地牧民称为“天上的云”。东乌珠穆沁旗与蒙古国接壤.是内蒙古黄羊分布最广且种群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黄羊繁衍生息、迁徙走场的天堂草原。上个世纪70年代.黄羊数量一度达到300万只,后来由于过量捕杀,数量急剧下降。现在仅存1万只左右。  相似文献   

6.
今春3月应台湾东湖小学校长简先生邀请,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代表团一行四人,怀着草原人民的深情厚意访问了台湾。在台期间,举办了台湾、内蒙古、韩国三地书法绘画展,内蒙古通辽市的明仁小学和台湾台北东湖小学版画交流及三地迎春书法挥毫活动。内蒙古民族艺术代表团40幅书法绘画,深深地打动了台湾的同行们,他们赞叹道:想不到蒙古人不仅会骑马射箭,还会书法绘画。浓浓草原情,使台湾书法、绘画同行们决定8月份组团访问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台湾@张文秀@王永新  相似文献   

7.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11,(9):31-33
内蒙古党委 政府关于授予李光鹏等专家学者“草原英才”称号的决定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授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光鹏,国家“千人计划”人选人员王亚雄、郭明若、周俭、许海华、栗世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和平、李梅等8名专家学者“草原英才”称号。(内党字[2011]7号3月31日).  相似文献   

8.
放眼祖国辽阔的版图,内蒙古犹如一匹奔腾的骏马,驰骋在千百年来人们印象中、诗歌里、现实中的草原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与草原相依相存的则是作为基础产业的畜牧业。“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曾经是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真实写照,也曾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全国文化界众多名人走进内蒙古,历时两个月,行程数千公里,从河套平原到呼伦贝尔草原,从古墓群中到阴山顶上……访问、考察了内蒙古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的草原文化、底蕴宏厚的人文景观,深入论证了草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内蒙古民族文化做出贡献。一1961年7月23日至9月14日,应乌兰夫主席之邀,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翁独健、韩儒林、刘大年、王冶秋、金灿然等一行由翦伯赞先生带队,组成的全国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访问团造访了内蒙古。史学家们于7月24日抵达首府…  相似文献   

10.
殷耀  汤延涓 《半月谈》2004,(3):46-48
还是那片辽阔而广袤的大地,还是那片牧歌声声、白云飘飘的草原。然而,今天的内蒙古草原展现给世人的,已不仅仅是古诗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随着草原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批来自内蒙古的“草原名牌”正逐渐走进都市人的生活:蒙牛、伊利的乳制品成了许多家庭主妇的首选:不同年龄的城市白领穿上了“鄂尔多斯”牌羊绒衫:“草原兴发”、“小肥羊”把大草原的牛羊肉送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近年来,内蒙古正悄然改变着只产牛马骆驼羊的“畜牧业王国”形象,借助龙头企业的崛起,传统的农牧业正昂起产业化的龙头,优势农畜产品的品牌形象已为国内外市场广泛接纳。  相似文献   

11.
马素英 《两岸关系》2004,(11):55-56
2004年8月3-1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台办精心组织的第三届“草原文化之旅”台湾师生夏令营,在美丽的草原上唱响了一曲又一曲的血脉相连之歌。台湾中华文化统一促进会理事长任昌鼎先生率领台湾修平技术学院、侨泰高中、北屯国小、和平国小等8所学校的33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2.
恩格贝简介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5):F0003-F0003
“恩格贝”是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库布其沙漠腹地,这里曾经水清草茂,牛羊成群,然而由于战争和过度的垦牧,美丽的草原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相似文献   

13.
钟灿 《中国残疾人》2010,(10):57-58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人们对草原的赞颂,是对内蒙古的向往。东起东经126度04分的大兴安岭,西王东经97度20分的阿拉善金色沙漠,横跨经度28度52分。东西相隔两千四百多公里,太阳都要走两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4.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似一匹腾飞的骏马,亦似一只展翅的雄鹰,孕育了勤劳勇敢的马背民族,创造了底蕴深厚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台湾年代新闻电视台是台湾岛内颇具影响力的一家新闻媒体,今年5月上旬曾派6位记者来我区采访。前不久再次派《台湾人在大陆》栏目主持人赵微一行4人来我区,就台胞在内蒙古创业、生活,内蒙古资源及经济文化发展,草原文化及内蒙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重点采访,以进一步加深台湾民众对内蒙古的了解和认识。台湾记者首先对呼伦贝尔草原进行了草原文化及内蒙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主题采访。在呼伦贝尔短短4天的时间里,采访了巴尔虎草原金帐汗部落、额尔古纳俄罗斯后裔、鄂温克达斡尔族民…  相似文献   

16.
何生海 《前沿》2023,(6):37-47
中国式现代化为内蒙古绿色发展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要求。内蒙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内蒙古森林面积全国第一,草原面积全国第二,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同时,内蒙古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生态禀赋的劣势与历史“欠账”并存,各层级治理协同能力差,科技推动力有限,缺乏对外合作机制。内蒙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于国情、区情、民情,以科技为先导,精准施策,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驱并进,实现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共赢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于浩 《中国人大》2010,(24):12-14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青草美我爱她,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房就像白莲花,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当记者与生在草原长在草原的全国人人代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旗长色音图千里连线时,听筒里首先传来的是这首被草原牧民广为传唱的歌曲。  相似文献   

18.
以台湾财团法人文华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陈春池为团长的台湾师生一行 26人,于 8月 18日至 24日首次来我区进行参访。这次参加“草原大漠情”夏令营的台胞分别来自台湾 14所大学、 2所中学,其中教师 10人,中学生 4人,大学生 12人。   18日晚,台湾师生抵达呼市机场,一下飞机  相似文献   

19.
由内蒙古“五彩呼伦贝尔”草原儿童合唱团演唱的“草原童年的歌谣”——“五彩传说”今年8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表演成功.收到了始料不及的效果。37个草原孩子将少数民族代代相传的草原童谣献给观众.这些被称为“宁澈无染的歌”让观众感动落泪.令人耳目一新。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是呼伦贝尔市用“政府支持+名人策划+社会参与+机制创新”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8月1日,塞外名城呼和浩特迎来了宝岛台湾的16位同胞,第二届“草原文化之旅”中南部教师夏令营拉开了序幕。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营员们行程1700多公里,跨越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包头、鄂尔多斯4个盟市。营员们游览了辽阔的格根塔拉大草原、神奇的响沙湾,参观了著名的佛教寺庙五当召、浓缩内蒙古历史发展的内蒙古博物馆,拜谒了成吉思汗陵、昭君墓,登风采不减的赵长城,跨奔腾不息的黄河水……领略了内蒙古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人文景观。同时通过参观、座谈、交流、到牧民家做客等活动,营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富足的现状。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引起了台湾客人的共鸣。共同的文化血脉,悠远的中华文明,割不断的两岸亲情……“草原文化之旅”一路美丽,一路激情…… 草原美丽盛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