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习的困境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和尚。身处残旧的千年古刹,他心怀焦虑但志向高远,誓要重塑金身,再旺香火,引八方信徒来顶礼朝拜。有人提议,若无镇寺之宝,断无兴旺之理。最好请一高僧来诵经讲学,并捎带几份珍贵佛经供收藏,以提升寺庙地位。和尚一听有理,高僧很快请到,佛经也已运至。不多久,和尚心里却犯了嘀咕:这高僧在故国排名第几啊?别的寺庙怎么看待他啊?他带来的佛经是不是最顶级的啊?  相似文献   

2.
供奉冤家     
傍晚时分,两个和尚在返寺途中,突遇雷雨.怎么办呢?和尚着急地四下张望,雨雾中,他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庄园,于是快步往那里走去. 庄园很大,看门的仆人听和尚说明来意,态度冷淡下来,阴沉着脸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还是另作打算吧."说完便将院门关上.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在外地已找到了一份工作的儿子,近日回家团聚时,突然怯怯地对我说他想当和尚。我以为他是说着玩玩的就没在意,可他见我表情随意却进一步进言,说是真想出去当和尚,为此他还在网上对招和尚的名寺进行了搜索和咨询,说只要父母许可,无婚娴恋爱关系就行。  相似文献   

4.
好不容易又是一年中的第二个长假了,毕成江决定不回家,他已经和女朋友杨红商量好了,利用国庆长假去贵州荔波的小七孔看看这个中国最美的地方. 在约好的地方等杨红的时候,他听见旁边的电话亭里有人在打电话,他好奇地望过去,这是个露天的电话亭,透明的防雨罩下,打电话的是个年轻的乞丐.地上一个肮脏的黑色塑胶口袋装着他的全部家当.  相似文献   

5.
游僧定融     
张墨宁 《南风窗》2011,(13):70-72
他是一个出家人,但做的是很入世的事情,他对当下和时代有很深刻的关切,最重要的是付出了行动。他更多是一个公民,而不是僧人。定融是6年前才剃度的,不折不扣"半路出家的和尚"。身份证、驾照各类证件用的还是俗名,但不愿意别人叫他杨霁,朋友们称他定融师傅。当兵、做警察、经营广告公司、北漂,出家之前游移于相差甚远的身份之间,有人开他玩笑:"你就差没做过和尚了。"2010年年底,定融成为一名救助中国尘肺病患者的志愿者。他拿起相机和摄影机,  相似文献   

6.
凌召 《法制博览》2009,(19):44-47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当和尚的屈指可数。第一位是梁武帝萧衍。他当和尚有点像喜剧,老让朝廷花大把的银子给他赎身后又去当和尚。第二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是在生活所迫下出家当和尚.从和尚而成一代开国皇帝。第三位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洽,他当和尚是为了一个女人!前两位皇帝的事无可争议,而顺治皇帝出家当和尚就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了。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一建京桥分公司的项目经理中,36岁的叶耀东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但工作的辛苦和磨练却让他比实际年龄显得老了很多。曾经有人说,是建筑业"毁"了他,10年的工夫让原本英俊的小伙子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可叶耀东却不以为然。他说:"从事建筑业是我不悔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同学会上,不断有人向他敬酒,套问他如何赚取第一桶金,这些年来成功的心得。几杯酒下肚,他似乎来了兴致,加上在桌间,不过是一个小圈子,他也乐意一说。但他说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年前:  相似文献   

9.
“谢” 海明威是美国的著名作家,有一回,有个嫉妒的人写了一封信给他道:“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美元,请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不客气地收下了钱,回答了一个“谢”字。 “吃” 有人对海明威说:“文人的胃口真是好啊,在你们笔下什么都能吃!吃苦、吃力、吃醋、吃官司、饮泣、饮恨、食言、啃书本、喝西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55-55
岳飞有多少房子多少地?坦白说:我也不知道。因为岳飞在好几个地方都有房子,要想统计出一个精确数字实在很难。众所周知,他在河南安阳汤阴县的农村老家有祖宅,在南宋首都临安有朝廷分配的住房,后来又在驻地江西九江买下大片不动产。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古代笑话:一位解差押送和尚上府城。途中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又为他剃了光头,然后逃走了。解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你扪心自问,你对自我是不是既熟悉又陌生呢? 每个社会角色的扮演者都有独特的自我。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而言,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等等。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狭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广州是个“聚宝盆”、只要用点儿心计,顺手抓来都是钱。于是,便有人苦思种种生财之“道”,其中有些人因此赚了大钱;也有一些人败走麦城。广州斗牛也会震撼半个中国吧? B是个醒目仔,从商当个体户已有几年,但一直未见财神爷光顾。看见和自己一起跳出来捞世界的,人人都“猪笼入水”(广州俚语:赚了不少钱),心里不觉有点纳闷,看来,得想些人无我有的绝招了。一天,他路过肉菜市场,看见牛肉档上摆着一个牛头,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新加坡是个“花园国家”,因为环境优美,每年的外来游客几乎与本地人口一样多;又有人说新加坡是一间展览馆,在那儿各族人民和平相处,在绝无资源的情况下,共同建设了一个小型的现代化国家;还有说新加坡是崇尚儒家文化、勤劳智慧的华人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创建出来的国家……可是,大家可别忘记了新加坡与跨国公司的隔世情缘。早在1819年,当英国东鳊公司的代理人莱佛士爵士登上这个岛的时候,新加坡还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大约住着120个马来族渔夫和30个华人。莱佛士在当年6月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此地建立一个自由港,终将会威胁到荷兰的垄断局面,我们的目标不在拥  相似文献   

14.
正值冬季供暖期间。一天早晨,司炉工蓝立明接班后,便到锅炉旁巡视。忽然听到有人喊他:“蓝师傅,‘胡司令’叫你去他办公室!” “胡司令”是北京广播器材厂动力分厂锅炉房的工段长,大名胡广友。他是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他的说了就干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锅炉房是出了名的,为此,人们送他一个外号“胡  相似文献   

15.
李安说,情爱关系是《色戒》要表达的重点,看过整部片子后观众会了解他的用心。没有看到删节的镜头《,色戒》是不完整的,但也不觉有什么遗憾,没有了色,情还是在的。在最后关头,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有人说因色,有人说因情,有人说因色而生的情——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16.
奔往大城市?     
正今天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开工了。昨天晚上在海口送一个初中同学去杭州,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却不顾家里人的劝说,毕业后选择在杭州打拼,一年回海口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给了我一些想法,他是这么说的:如果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物理上先接近。环境才是决定一个人阶级分野的最大变量。每年春节后北漂的重新迁徙,总会引发这个话题的思考,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背井离乡,一定要跑到北上广做"漂一族"?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一个想法是:逃离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工会博览》2005,(18):72-72
有人说,爱情的保质期只有18个月。在这一年零6个月之后,你和他之间难道只剩下对彼此的义务与责任?你一定不希望你们之间美好的爱情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吧?不妨使用下面的方法为爱"保鲜":  相似文献   

18.
绿树成荫的学府小路,变成了摊档林立的自由市场。有人说:“不伦不类”,有人说:“伤风败俗”,也有人说它是"姓名?" "籍贯?" "请你谈谈对商店人员安排的设想。" 这是中山大学东区勤工助学办公室里"招聘"经理的一个镜头。在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初,一个陌生的地名突然热闹起来——大亚湾。它在报章、杂志、人们口头出现的频率之高,确实令人瞩目。全国经济热点在广东,广东当时的热中之热要数惠州的大亚湾。 这两年,大亚湾忽而销声匿迹了。大亚湾怎么了?有人说:大亚湾是两张皮——炒地皮、吹牛皮,现在不行了;也有人说:大亚湾是泡沫经济的产物。记者不久前两下大亚湾采访,企望窥探其真实的面目。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大亚湾没有完,“汽车梦”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20.
明朝洪武末年至永乐年间,在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上,一位神秘的和尚军师,一位身披袈裟的政治家和谋略家——姚广孝若隐若现,神出鬼没,他身披袈裟,口喧佛号,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是货真价实的军师。他在明成祖朱棣夺取江山的斗争中,他是第一功臣。但他恰如一条神龙,见首不见尾,使人感到莫测高深。他实在是一位神秘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