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从秦始皇改分封为郡县以来,帝王的统治主要是靠层层钳制严密组合的官僚体制。要使普天之下皆成顺民,关键在于愚民;而愚民的诀要则在于愚士、愚官、愚臣。臣在古字中的本义是奴隶,官宦就是以服侍天子为其本职。天子要使天下人绝对服从他的旨意,那就要像与敌国交战一样,尽量隐蔽我方意图,努力使对方暴露无遗。孔子是一位非常关心政治的思想家。每到一邦国,“必闻其政”。那么,什么是孔子所谓的政治呢?《礼记·礼运》中,孔子说:“政者,君之所以藏身  相似文献   

2.
郑任钊 《前沿》2010,(22):24-27
《春秋公羊传》是一部解释《春秋》的著作,写定于汉初,但在写定之前,经过了长期的口耳相传过程,在传授过程中历代学者又不断有所损益,其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观念.《公羊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君臣观念,提出"别君臣",主张君尊臣卑,通过约束贬抑臣下,维护君主尤其是天子的权威.但同时主张君臣以义合,要求君主要率先守礼,礼遇臣下,反映出先秦儒家在君臣观念上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清官难做     
<正>据说上古时代人们并不热衷于做官,尧与舜都曾主动禅让了帝位,可是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却为小小的县令争得你死我活。人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韩非子给出了答案:"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  相似文献   

4.
荆沙鱼糕     
荆沙鱼糕是湖北荆州、沙市地区的一种民间节日宴席佳肴。该菜历史悠久。传说舜帝南巡至此,其妃湘妃喜食鱼而厌其刺,便把鱼肉做成糕,故又名湘妃糕。北宋时,鱼糕成为天子宴请羣臣的“头鱼宴”中的名菜。  相似文献   

5.
西周食馂礼是指天子、诸侯在举行宗教祭祀活动过程中向臣属赏赐祭肉的宗教仪式,周代社会的赐胙礼是对这种礼仪的继续和补充。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食馂礼源于早期先民共食制的原始习俗。从社会功能上来说,食馂礼是统治者在政治生活当中实施亲亲之道的宗教手段。  相似文献   

6.
说愚     
愚,可褒可贬。褒可称“大智若愚”,贬贝唾之“愚不可及”。同是一个愚字,何以有如此截然不同o说法呢?余以为,愚,当有真愚、假愚之说。真愚者,先天不足,智商低下,后天又缺乏素质培训,因而将能为之事不能达之,使人恨其低能儿,喻之为“愚不可及”。假愚者,真智假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一个人精力有限、力量渺小,。所思所想所做不能全部达到圆圆满满,一些人往往对某些事、某些方面反应敏捷、钻研精深,表现出非常的睿智雄才,而又另外一些自己不感兴趣或没工夫用心的事则表现得呆愚迟钝、策手笨脚、不知所措。数学王子陈…  相似文献   

7.
我們黨和人民政府進行的每一項工作,目的都是在於直接或間接地爲人民謀福利,都是爲了人民當前的和長遠的利益。但是,要使每一項工作收到預期的效果,真正造福於人民,就必須嚴格地從實際情况出發,並且必須有一套正確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饿着,但是我坐着”我赞成一位来自上海的干部的说法:“穷”与“愚”有着互为因果关系,“愚”者多为“穷”,“穷”都多属“愚”,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穷者必愚,愚者必穷。有“穷”者并不“愚”,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也有因天灾人祸造成的,还有主观不努力,甚至有好吃懒做的;有“愚”者也并非“穷”,是机遇和机会使他们获得了富裕。所以,在扶贫工作中不应机械地理解“治穷必先治愚”这句口号。明白什么是贫困?恐怕连贫困的人自己也不一定明白。不知生,何知死?没有见过富,也就不知道穷。家家都没有电视看,也就…  相似文献   

9.
《群书治要·尚书》上说:“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圣人取类以正名,而谓君为父母,明仁爱德让,王道之本也。”意思是说,天子是人民的父母,所以才称王天下,圣人通过取类这种比喻的方式来正名,所以把君喻为父母,明了仁爱德让的道理,这才是治理天下的根本。这就告诉我们:天子之所以称为天子,就是因为他顺着天道而行事,他作为人民的父母才能够名副其实。所以,爱民是君主应尽的本分。  相似文献   

10.
孟子认为,“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意思是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把天下给他;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给人。那么天子之位、诸侯之位、大夫之位应该由谁给呢?孟子认为,应当由“天”说了算,天喜欢谁就给谁,天意不可违。天虽然不说话,但天会“以行与事示之”,会告诉你应当用谁。  相似文献   

11.
愚局长小记     
“愚”局长胜于,大号瑞亮,刚过天命之年。“愚”是背地里一些人对他的戏称。提起绿县民政局的干局长,那可是县里顶顶有名的老笔杆子。他自23岁大专毕业就安排到政府机关写材料,20多个春秋里,不知有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熬白了多少报黑发,他的职务由秘书、秘书组组长、政府办副主任、主任一步步提升。1989年到民政局走马上任后,其“愚”公的名声也便传开,下面就围绕别人议论的“愚’淳,谈谈这位局座,让大家论个曲直。不谋权位,独钟民政人道“愚”几年前,在他工作调动的时候,县劳动、人事部门都缺正位,因为他工作经验丰富、…  相似文献   

12.
狡兔三窟     
冯谖(音暄)[谓孟嘗君]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復鑿二窟。”孟嘗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於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於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嘗君。冯谖先驱,诫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懼,遣太傳賚(音基)黄金千斤,文车二駟,服剑一,封书谢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谀之臣,开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高德臣上任江宁区委常委、统战部长。 有人私下议论,高德臣当过江宁区委常委、滨江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一位擅长抓经济的领导,来抓统战工作或许不在行。……  相似文献   

14.
整个《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其所包含的内容有着严密的思想内涵。“政”与“刑”的思想只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纲目,本文就此作些探讨,敬请同仁指正。 一、《论语》中“政”与“刑”的含义剖析 1、有序无乱的等级政治思想 “政”的含义在《论语》中大致有:(1)政治之意;(2) 从政、为政、治政之意;(3) 政令、政策、法令之意。后两层含义将与“刑”的含义一起分析。 孔子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春秋末年,等级制破坏,奴隶制解体,当时臣弑君、子弑父,诸侯僭越天子,陪臣僭越大夫的现象十分普遍,孔子对此十分不满。齐景公曾问政治于孔  相似文献   

15.
“谀臣”、“佞人”考说吕效祖“谀”,《说文》释为“谄也”,是指用花言巧语巴结奉承有权有势的人,《盐铁论》说“富贵多谀言”大概也说的是这个意思。“佞”,《说文》释为“巧谄高才也”,比“谀”还附加了一个“高才”的本领。用现代语来说“谀臣”、“佞人”两者都...  相似文献   

16.
正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应急人——甘肃蓝天救援队理事长、队长於若飞,是一名优秀的民间公益救援队员,他在危机四伏的战"疫"中挺身而出,在一次次生与死的救援中,将志愿者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53-53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昔者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相似文献   

18.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之说,据传说源自唐太宗李世民重视同邻国关系而来。回纥国使臣缅伯高押着贡品白天鹅进贡唐朝,途中天气炎热,他让随从放天鹅出笼去湖边饮水,不料它竞展翅高飞,随从抢步上前只抓掉一根鹅毛。缅伯高吓坏了,只好写了谢罪诗“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为饮水失宝,臣等哭嚎 。上复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礼轻情谊重,千里敬鹅毛。”来到长安进献。宽宏大量的李世民竞将鹅毛收下存入国库,并和回纥国修好。这则消息传到民间,千百年来成为老百姓遇喜庆事互相祝贺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几年这些传统美德却在…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要使党外人士的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经常化?对党外人士的培养、选拔、安排、使用是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和经常化。规范化,就是在党外人士的培养、选拔、安排、使用诸环节上,要有一套系统的、有约束...  相似文献   

20.
王茂荫(1798—1865)是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马克思是这样提到王茂荫的: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卡尔·阿伯尔博士和阿·梅克伦堡译自俄文,1858年柏林版第1卷第54页)马克思的这段话见于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中文第1版《资本论》第1卷第146—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