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政协     
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我又体会到另外一句话:读不完的人民政协。上个世纪末,刚刚跨进“知天命”之年的我,来到了人民政协。如今,已过去了七个春秋。.七年的时光,伴随着匆匆的脚步,写下了平凡而充实的纪事,构成了我难忘的历史,也将构成我执著的未来。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放飞了自己报国惠民的一番心愿,从而,与人民政协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感谢乡下人     
有一天,北京城里气温高达40度,在空调房里都感到燥热。中午时分我去了工地,工人仍在露天的阳光下干活。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见到我,仍同以前一样,首先告诉我的就是进度和质量,但今天,我似乎不关心这些问题了。工程进度提前了,我心里却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反而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心头。我告诉他:“让工人中午多休息一会儿,天太热了。”  相似文献   

3.
我调来南宁不久,东西调来了南宁。我们都是从同一个地区调来的,在不同的单位工作。那时候我的单位给我分了房子,东西的单位暂时不给他分房,东西说我可以住在你那里吗?我说当然可以。东西就搬来了。那时候我的妻子还调不来,东西的妻子也一样。东西说等你的妻子调来了我就走。我说你的妻子来探亲我可以回避。  相似文献   

4.
赵炜 《人事天地》2007,(11):6-7
初入西花厅 我是沈阳市第七女子中学的学生,中学毕业后我报名参军,虽然当时父母并不同意我当兵。1953年被送到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机要干部学校学习了一年后。1954年我转业来到中南海。留在国务院做了几个月的译电员后,一天秘书科的科长找我谈话,要把我调到总理办公室去工作。我当时的内心又激动又担心,激动的是我可以见到总理了,担心的是我才23岁,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吗。我当时就是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走进西花厅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不普通的事。如何做到呢? 第一,要有一个可触摸到的愿景,或者目标。就登山来讲,我登上了珠峰,但是在2001年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1999年我登的第一座山是6000米,第二座5200米,之后我才想是不是应该登再高一点的。2001年我登上了慕士塔格峰,这时候我想,珠峰咱也可以试试。  相似文献   

6.
在招聘单位的大厦一楼,我整理了一下自己手中的材料,又做了两次深呼吸。我很看重这次面试,这家生产电器的公司在业内赫赫有名,不知是多少毕业生的求职梦想,当然也包括我。当初能从笔试中脱颖而出,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虽说我学的就是机械制造,成绩还不错,应聘工艺员职位也算是专业对口,但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毕竟,竞争太激烈了。  相似文献   

7.
我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历史系毕业的挣大钱的较多。 一次在县里调研,为了活跃餐桌气氛,我又搬出了我的这套说法。没想到接待我的局长就是77级历史系的,他当即以同班同学的经历,印证了我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杨枫 《人事天地》2007,(3):42-43
邢海燕是我在飞机上偶遇的朋友,我敢说她精明干练的样子能给任何见到她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刚坐下她就开始找我攀谈了,从老家到北京,从空中小姐到飞机餐,总之特别能说。最后,当我得知她在北京卖保险时,终于“顿悟”:难怪她那么有口才。下了飞机,她主动问我要去哪里,然后热情地说送我一程。我很高兴地答应了,本以为是有朋友开车来接她,没想到却是她的司机。一个专科毕业的四川女生,到北京卖保险三年的时间,不但拿到了本科文凭,现在还有了自己的司机!出于钦佩和好奇,我留下了她的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9.
东西 《人事天地》2007,(3):31-32
1982年夏天,当我走出天峨中学高考考场的时候,我便隐约地感到:我要告别这个地方了。十年来老师们在我脑海留下的文字和道理,一瞬间荡然无存。我突然闻到了玉米和稻谷的芬香,山谷中的草浪,树尖上的风声,高坡上父母尖利的呼喊扑面而来。我顾不上和同学们谈谈理想,谈谈未来,便卷上包袱回到生我养我的谷里,也就从县城往大山的深处走上30多公里。我从一个看得到汽车和白房子的天上,回到满眼都是青草和树木的人间。  相似文献   

10.
卢岩印象     
我是通过东西认识的卢岩。那是2004年的炎夏,有一天东西告诉我,有一个政府官员觉得光认识他还不够,还想认识我。我说为什么?东西说,因为我跟他说了你的很多段子,他笑得合不拢嘴,于是就想亲眼见识,你是不是真如段子中的凡一平那么可爱。我说他是不是对你失望了,才想到见我?东西说你到底见还是不见?我说我今天正好有档期。  相似文献   

11.
参加公选,既是组织的安排,更是我的意愿,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参加公选考试,我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压力来自于同事朋友的关注,怕自己考不好脸上无光;动力则源自内心深处的上进心,我渴望在这次面向全国的公选中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实践中,压力转化成了动力。动力增强了我的自信,使我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考试,取得了笔试、面试两个第一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读者评刊     
1999年。我从乡镇抽调到组织部从事信息工作,部内要求全员抓调研信息。我作为专职信息员,责任自然重大。可刚开始的一个月并不顺利,文章写得多.能采用的却很少.这使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自信心也受到了很大打击。就在这时,《党员生活》走进了我的视野,每期杂志我都细细研读,精辟的论点、相关的政策,我都一一摘录在笔记本上。  相似文献   

13.
李俊主 《人事天地》2009,(10):12-12
我从部队转业回来后,急需找一份工作,回来的第二天,就业中心的一则招聘保安部经理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连忙按照上面的要求报了名,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个牌号,通知我第二天上午八点钟到商贸大厦进行统一面试。  相似文献   

14.
我叫李勇,是通城县金塘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9月,我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让我回老家金塘村当村支部书记,当时我并不认同。我当时工作不仅轻松,年薪也将近30万。金塘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贫困村,人年平收入不足3000元,党员群众到处上访告状,村支书干不了一年半载就卸任了,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同时村里没有矿产资源,没有企业,甚至连青壮劳动力都很少,我回去,能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边婧 《人事天地》2009,(17):11-11
进入职场已经一年了,对那些拼杀职场十余载的“白骨精”来说,一年只是他们打打牙祭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刚刚进入职场的“菜鸟”来说,一年足够让他们跳N次槽了。在这一年之中,我努力地调动自己各部分机能去学习职场生存法则,我观察、我融入、我行动、我后退、我受挫,我总结……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但这一年下来,我发现不管是在业务方面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我居然都还“混”的不错。现在,我仍然向老员工学习工作方法,也在不断观察着新进员工,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规则让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6.
“这段时间,使我不用担心学费问题,在学习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让我感到了世间可贵的爱心”、“有了你们的爱心,我不会被暂时的困难压倒。我的心不会沉沦,我意识到真正的人生,我会以优异的成绩向各位热心人回报”……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10日,我新买的汽车车门等部位被严重划伤。经了解,是邻居小孩所为。由于邻里关系挺好,我放弃了要求他们赔偿的权利。我把车开到修理厂并要求保险公司理赔时,保险公司却说因为我放弃了要求加害人赔偿的权利,保险公司不再承担保险责任,我只好自己支付修理费。请问,在被保险人放弃加害人赔偿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就不承担保险赔偿责任了吗?  相似文献   

18.
宜都市一名基层党员在来信中说:我是一名基层普通党员。上周我所在的党支部在讨论通过一项决议时,产生了分歧,因此表决时我没有举手,支部书记问我是什么态度,我说,既然是支部决议我当然执行.但我保留个人意见。支部书记说我这是坚持错误。我不服气.难道我不举手,保留个人意见就是坚持错误吗?  相似文献   

19.
一名白姓读者来信说: 我今年22岁,高中毕业后随老乡来到武汉打工,先后换了3份工作。先是在车行洗车,干了7个月,我辞职到一家餐馆帮厨。后来,我觉得发型师这个职业比较干净体面,也有前途,所以我目前在一家发廊做小工。可是打了3年工,现在我不仅工资低,而且什么手艺也没学到。我现在很苦恼,不愿回老家,但又不知怎样才能在城市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王绪 《人事天地》2006,(11):9-9
记得有一次,夜深人静,我回家穿过路口的时候,看见一辆汽车孤零零地停在路口,旁边偶有汽车急驰而去,它却纹丝不动。车坏了吧,我想,心中不禁有些同情。没有多想,我匆匆地穿过马路就走。走了不远,听到身后汽车发动的声音,回头一看——那车开走了。当它驶过路边刚刚亮起的绿灯时,我突然明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