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动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不同,前者通常决定犯罪的定性,而后者虽然对犯罪的量刑产生影响,但并不影响犯罪的定性。在西方国家的理念中,动机与目的并没有严格区分开来,两个概念的措词常常混用。鉴于此,如果以西方的实在法或理论研究为基础来探讨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则有必要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动机特征进行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传播计算机病毒 ,黑客攻击 ,盗用网上服务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财产犯罪 ,传播淫秽物品 ,网上经济间谍 ,侵犯知识产权等 ,是计算机犯罪常见形式。计算机犯罪具有高技术性 ,快速和隐蔽性 ,犯罪人员低龄化 ,犯罪地域广、跨国犯罪突出 ,危害性大 ,造成的损失严重等特点。其犯罪原因有 :经济利益驱动 ,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缺陷 ,犯罪行为人缺乏法律意识 ,发现难破案难 ,法律不健全 ,打击不力等。加强和完善计算机立法 ,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增强计算机有关人员的法制观念 ,加强网上执法和网际间的司法合作是防治计算机犯罪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犯罪显现出蔓延之势。计算机犯罪的特点表现为:在技术上具有极高的智能性;在形式上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犯罪主体年轻化;管辖权确定难;网络犯罪是计算机犯罪的主要形式。文章从完善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和惩处机制、加强技术控制、培养监管人才、建立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计算机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从1966年10月世界上首次发现计算机犯罪以来,涉及计算机的犯罪使日趋增长。如何有效地遏制计算机犯罪,本文从界定计算机犯罪人手,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概念和构成以及刑事处罚做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对该类犯罪的犯罪构成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不仅会影响对此类犯罪的打击,也限制了对此类犯罪研究的深入开展.对计算机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是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犯罪场中,网络犯罪场的背景条件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并起作用的。代表了犯罪场系统要素的一个层次,具体包括网络时间因素、网络空间因素、网络被害人因素、网络社会控制疏漏因素等。网络犯罪场调控是网络犯罪控制的最有效途径。要通过对网络犯罪场诸要素的调控建构起一个动态的调控体系。以最终达到对网络犯罪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论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规定应刑罚处罚的行为。其法律特征有:具有社会危害性,具有依法应受惩罚性,犯罪的主体是单位。确认单位犯罪的条件有:单位犯罪是单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单位犯罪必须是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的,单位犯罪的实施者是作为单位整体构成要素的单位负责人、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单位成员。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是一个犯罪,两个犯罪主体,实行两罚制,也可实行单罚制。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网络犯罪现象越来越多.近些年来,一些重特大案中均有涉及计算机网络,所以怎样减少或者避免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本文在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主要特征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有效防止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几种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犯罪工具     
犯罪工具是一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抽象出来的理论概念。犯罪工具是犯罪人为实行犯罪而利用的物或人。犯罪工具能否便利犯罪,依赖于犯罪人主观认识来判定。在实践中,犯罪工具对犯罪行为可以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对一些犯罪的定罪量刑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对于犯罪工具,应分别情况加以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繁荣带动了银行卡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卡在我国非现金支付系统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银行卡的繁荣也带来了银行卡犯罪现象,且银行卡作案的手段不断翻新,研究银行卡犯罪的形势和防治对策,对构建我国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论持有犯罪     
行为与罪过是近现代刑事责任归责的基础 ,持有犯罪亦不例外。持有犯罪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对象的特定性、行为的静态性以及主观方面的隐蔽性和模糊性。“持有”不是事件 ,也不是与作为和不作为并列的“第三行为” ,持有应是一种不作为。行为人对所持有的特定物品或危险物品的社会危害性在主观上应是故意。持有犯罪是行为与过失并存的一种犯罪。  相似文献   

12.
论白领犯罪     
1939年,萨瑟兰首次使用了“白领犯罪”一词描述富有者和有权势者中不引人注意的越轨行为。这个概念引起了很多学术上的关注和争论。其间,白领犯罪研究从专门关注个体犯罪转向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即法人犯罪和组织犯罪。这种研究焦点的转换并非轻而易举完成的。当代学者以过去的不同见解为基础,成功跳出了萨瑟兰的原始框架,开创出一个独立的组织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群体共同犯罪,按其组织的严密程度、成员的稳定状况、犯罪的主要手段、首犯的权威态势和职业化犯罪水平等标准,可由轻到重依次称之为团伙犯罪、集团犯罪和黑社会犯罪。这是有组织罪的三个阶段。团伙犯罪为有组织犯罪的初始形态,集团犯罪为有组织犯罪的初级形态,黑社会犯罪则为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在迎接信息社会来临的同时,人们发现计算机犯罪也在急剧增加,它不仅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扰乱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对各国的国家安全、社会生活等构成威胁。文章对计算机犯罪的概念、特点、危害、构成要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计算机犯罪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应然角度看 ,计算机犯罪概念应是一个犯罪学意义上的概念。新增法条来惩治计算机犯罪之前 ,必须要对所谓的计算机犯罪中涌现出的新情况中的“新”予以正确的界定 ,同时还应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出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开始,现在究竟有多少病毒,谁也无法说清,据有关资料报导所知,已超过1万种,而且每年迅速增长。在我国,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和危害,同样令人惊骇。从首例发现至 1989年春,我国拥有计算机的单位约有 80%为病毒所害。网络病毒的例子是宏病毒,文章对宏病毒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界定网络犯罪这一类罪名,需要探究网络犯罪侵犯了何种法益,这是区别网络犯罪与其他犯罪的关键所在。一个清晰的、明确的、统一的网络犯罪的概念是刑法理论研究及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重要内容,对于指导司法实践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刑法将毁林犯罪规定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增加了毁林犯罪内容 ,不仅保留原刑法的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 ,新增了保护珍贵树木有关条款。加大了对毁林犯罪的打击力度 ,在加重法定刑的同时 ,将附加刑改为强制性规定 ,增加了管制刑 ;犯罪主体扩大到了单位 ,不再局限于自然人。毁林犯罪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滥伐林木罪的法定刑问题 ,明知持有违法发放的采伐许可证而进行采伐的罪与非罪问题 ,毁林开垦、采石、采砂等行为的刑事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计算机犯罪的现状出发 ,对影响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性的因素及如何对此技术防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犯罪分为两种:一种是计算机相关犯罪(CRC),一种是计算机辅助犯罪(CAC)。计算机相关犯罪表现为以非法程序任害计算机及其内容;这些侵害行为有些是个人行为,有些是群体性行为;绝大多数电脑黑客是年龄在14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计算机高手。计算机辅助犯罪是以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达到其犯罪目的,主要表现在金融欺诈或资金盗用方面;实施者多为机构内部员工;具有隐蔽性,不易发现。英美两国计算机犯罪出现得较早并发展迅速。英国虽出台有关计算机犯罪法律较早,但并不能有效遏制其发展。计算机犯罪在国际上呈蔓延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