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林杰 《东北亚论坛》2007,16(5):110-115
中韩文化教育交流是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韩建交15年来,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的交流协议,中国出现了"韩流"现象,韩国也掀起了强劲的"汉风",中国的韩国问题研究和韩国语教育发展迅速,韩国的汉学研究和中文教育持续升温,来华韩国留学生和赴韩中国留学生的人数稳居所在国外国留学生之首。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支持、经贸合作的稳步增长以及两国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韩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翠 《东北亚论坛》2006,15(4):117-120
1992年以来,中韩教育合作与交流在人员互访、留学生交流、汉语教学和韩国语教学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随着两国高层的不断互访,中韩教育合作与交流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针对两国交流人数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合作学科不均衡、来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两国高教体制差异较大等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政策支持;促进强强合作、拉动互补性合作;设立奖助基金,打造合作品牌;形成高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在从国有化经济向私有制转轨过程中,经济结构的重组引发了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的重组。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都在转轨的背景下,俄罗斯出现大量的非国立学校,它们已成为当今俄罗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最初几年,泰国华文教育出现了井喷式的复兴现象,其迅猛程度和发展规模史无前例。究其原因,一是自由泰政府调整了对华文教育的政策,使其有了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由于中泰建交后,中国民国政府对华文教育发挥了推动作用;三是自由泰政府因忙于处理战后所面临的复杂而棘手的内政和外交难题而放松了对华文教育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扩大了大办华文教育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韩国的檀君建国神话作了重新考查,并结合韩国语的发展变迁,认为此神话不仅反映了韩民族先民的熊崇拜,更反映了他们对“圣山”的崇拜。檀君应该是先建都于“阿斯达”,后迁都于平壤,而不象神话本身记载的那样正好相反。“阿斯达”和“朝鲜”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韩汉对译,意思是“早晨的山”即“圣山”,从而对“朝鲜”一词的含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孔子以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闻名于世,无人不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孔子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怎样,他有哪些重要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至今无人研究.事实上孔子以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仁爱的一贯品性、对人的主观精神的张扬以及丰富而又深刻的教学实践而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探索和实践主体性教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韩卫星 《亚非纵横》2004,(2):41-44,74
韩民族自古以来尊重知识、崇尚学问,"勒紧腰带也要供孩子上学",已成为一种传统美德。战后日益高涨的"办学热"和"向学热",使受过良好教育的廉价劳动力成为韩国经济腾飞的主体。然而随着以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为焦点的高考竞争日益激烈,韩国出现了教育危机,中小学教育的危机尤甚。目前超过30%的中小学生认为不一定非得上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独立后,在极端民族主义者的鼓动下,菲政府“掀起”了排斥华侨华人的“菲化运动”。中菲两国虽签署了旨在保障华文教育发展的《教育协定》,但“菲化运动”还是波及了华文教育领域,并使华侨学校几经面临被关闭的危险境地。为此,华侨学校成立了“校总”,带领华文教育界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抗争,最终教育菲化案还是被执行,华侨学校的华文课程调整;“双督察”制度得以滥觞;教育体制、目标和性质也发生了根本变迁,教育“菲化运动”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依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从整体与部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角度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从实践——认识——实践的动态发展观提出了德、智、体、美、劳的合理培养途径。完美阐释了马克思辩证统一的教育哲学观和方法论,为苏联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17世纪俄罗斯人到达远东之前,远东土著少数民族的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17世纪俄罗斯"文化人"的到来使远东出现了私人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开始在远东大地上产生。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和沙俄对远东的经济开发促使远东学校教育的诞生,18世纪中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然而,从18世纪70年代起远东的教育开始走向衰落。至19世纪中叶,远东地区竟没有一所学校,其教育远远落后于欧俄和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东盟高校合作办学是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办学形式,高校有必要加强合作办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文提出了加强合作办学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教育在人才培养体制上的改革,是俄罗斯教育超越70年苏联时期的封闭状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示,这既反映了俄罗斯教育的开放气魄,同时也展示了俄罗斯在文化上的对外吸纳力量。  相似文献   

13.
缅甸的寺院教育、扫盲工作与英语教学都很有特色。大学设置既追赶科学现代化,也注意继承传统文化。大学都是部属的,资金不足时,依靠学校后援会支持,教师职称的设置与晋升也和我国不尽相同。研究缅甸教育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修身教育是日本明治时期的重要教育内容,明治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不断强化修身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随着《教学大旨》等教育法令的颁布实行,国家主义思想、尊皇思想、忠君爱国思想不断渗入到修身教育中,尤其是天皇被神话以及明治宪法对天皇"神圣性"的保障,使得修身教育完全变成了"尊皇爱国"的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由于战后日本没有一个清算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国际环境,旧的国家机器没有完全打碎,使得其在历史教育中,基本延续和秉持了"天皇神圣"、"尊皇爱国"的思想,从而不断出现首相、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否定侵略战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周中坚 《东南亚》2000,(2):50-54
华侨移居东南亚大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他们把祖国的教育一并带到海外。在华侨聚居地 ,在出现近代学校之前 ,同国内一样以私塾形式进行教育 ,讲授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和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华侨大规模移居和西方文明东传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东南亚产生了近代华文学校。一个世纪以来 ,东南亚华文教育经历了华侨教育和华人教育两个阶段 ,从面向祖国、为华侨“落叶归根”服务 ,演变到面向居住国、为华人“落地生根”服务。一、 50年代以前 ,东南亚华侨“落叶归根”的工具在近代 ,很多华侨是为了寻求生路…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教育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事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用“三个面向”指导教育改革;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发展教育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抓紧抓好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德育首位的教育思想,正确认识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越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过了将近70年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具有了自身的特点。研究越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于丰富社会主义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教育文化政策和教育文化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五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之一。保障广大老挝民众的受教育权是老挝人民革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从建国之初就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一直是一个优先发展的领域。同时,老挝人民革命党人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对老挝教育文化政策和教育文化事业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老挝国情的认识,促进两国的教育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呼唤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而教育也只有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性质时,才能对当代知识经济起引导作用。为此,在知识经济形成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包括大教育观、主体学生观、素质目的观、整合课程观、过程教学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越南华文教育近年来出现较明显复苏,华文从华人的民族文化载体逐渐发展为越南社会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联系、寻求更多发展机遇的有力工具。这些新现象为传承越南华族文化、增进中越交往与合作创造了积极条件。针对当前越南华文教育的资金、师资、教材等问题,中国可在越南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加以补充与协助,为中越关系的深化发展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