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持续升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西方报纸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覆盖面,互动性等特征,来提高报纸网站的点击量,并尝试与受众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通过对社交媒体Twitter的观察记录以及查阅整理相关文献,探究西方报纸在这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4)
在今天的社交网络时代,人们往往仍然强调技术的重要性而不是人的重要性,必须看到社交网络在给当代人的交往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在不断侵蚀着使用者的心智与情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当代艺术专业青年大学生对社交网络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热衷于通过社交网络交流,但也要看到社交网络给艺术专业大学生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艺术院校的教育者应该加强教育,采取措施如下:及时了解社交网络舆论动态;加强对社交网络舆论的引导;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认知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辨别选择能力;大学生应培养主体自觉意识,强化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3.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SP),是一种显著而持久地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怕被别人审视或否定地评价,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出现尴尬的情况,因而以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1]。在当今社会,社交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社交焦虑障碍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社交焦虑障碍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生理原因,遗传因素,气质类型,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如早期创伤性经历,童年期教养方式等)。文章重点从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进一步分类和总结,认为应激和生活事件因素,应激和自然事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下的文化、风俗和环境因素等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们对社交焦虑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2)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交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社交媒体舆情也应运而生。社交媒体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政府治理中也意义重大。通过对社交平台上社会事件以及热点问题的舆情分析,总结出社交媒体舆情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并阐述社交媒体舆情发展在我国政府治理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最后针对社交媒体舆情在政府治理中的影响与作用,提出政府对于社交媒体舆情发展治理的几项策略。  相似文献   

5.
社交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社交网络,运用社交网络维护人际关系,对社交网络及社交网络关系产生心理依赖,致使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业。近年来研究表明,社交网络使用存在潜在的成瘾性,这一行为成瘾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对此提出对策:加强校园网络和学校活动建设,减少不良网络交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网络使用及网络交往。  相似文献   

6.
社交金融作为互联网、社交通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金融模式创新的成果。作为一种特殊的互联网金融形式,社交金融依托于互联网金融的广泛发展。通过对社交金融的内涵、产生发展过程以及运作机制的详细阐述,指出社交金融的发展必然对金融创新做出重大贡献,必将打破传统金融格局,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目前社交金融发展存在诸多阻碍因素,应从需求、风险、技术、政策、认知、宣传等多方面促进社交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蒲俊杰  陈若妍 《青年研究》2023,(5):33-44+95
逆向读研的“985”高校学生在择校和读研阶段面临各方面压力,社交媒体可以为其宣泄负面情绪、寻求陪伴认同、获取学习资源等提供支持。基于对21位逆向读研的“985”高校学生的深度访谈,分析其压力类型及社会支持寻求行为。研究发现,逆向读研的“985”高校学生主要面临社交压力、认知压力、资源压力和发展压力,且这些压力产生“叠加效应”;在某些情形下,传统社会支持具有局限性,他们转而通过社交媒体向弱关系对象寻求社会支持。分析逆向读研的“985”高校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寻求社会支持的状况,有助于提升该群体的学校适应能力,促进传统社会支持与网络社会支持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以310名浙江省内民办高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人际信任的影响不显著,但在社交焦虑方面显示差异显著;年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影响不显著.但在人际信任、社交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克服社交焦虑,提高人际信任水平的相关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某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接纳的关系,对220名大学生进行了交往焦虑和自我接纳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社交焦虑水平越高者,自我接纳的水平越低.反之则自我接纳的水平越高.自我接纳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社交网络这种新型的互联网服务日益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富有的真实性、开放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性成为广受大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社交网络在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互动娱乐、情感宣泄需求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带来了诸多隐患,这些隐患应引起高校的重视,并因势利导、积极渗透、引导社交网络合理健康发展,并借此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1.
钟坚  王骞 《党政论坛》2010,(24):58-59
在东交民巷简陋逼仄的工作室里,整个采访期间,高黎明的话时常被来找他的人打断。这位北京红都服装集团公司员工嘴里的“高师傅”,名片上没有写职务,只有“高级服装技师”这个职称。然而,在所有社交场合,低调行事的高黎明每次都会被公司领导隆重推出:“这位是当今国家领导人的制装师。”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2)
社交媒介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不良信息,且舆论导向也带给人们错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社交媒介使用者、发布者与设计者所存问题可归结于高压下冲动心理造成价值观迷失、道德让位的从众心理、浅思考当道、新闻信息繁杂错乱难以理辨等原因。在面对社交网络公共问题时运用者应当做出理性思考、从个人道德角度保持自律性、在职业行规中担起道德伦理责任的谨慎与教育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综合治理净化网络社交环境。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6)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交效能感问卷》调查了南京、重庆、盐城等地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现状,主要从性别、年级、专业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女生在应对陌生人效能上要显著高于男生,但在社交效能感的其他维度上,男生和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社交效能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递增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大二为最低点,大四为最高点;在专业上,除主动交往效能因素之外,文科学生的社交效能感总分及其各个维度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工科学生。  相似文献   

14.
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婷婷 《学理论》2011,(17):49-50
社交网络中的互动主体分为出色表现型、普通大众型和公共型三种类型。社交网站中个体呈现自我的方式更加自由化,互动关系表现为松散状态。基于开放性和匿名性为特征的社交网络中人际互动模式的两种发展可能,一是真诚的自我表现,一是假面表演。  相似文献   

15.
王帅飞 《学理论》2015,(6):66-67
使用止步距离范式,观察比较不同社会焦虑水平的群体对人际交往空间遭破坏而产生逃避的社会现象的神经系统差异。研究发现,不同条件下,被试的早期N1波和晚期LPP波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社交焦虑的个体都具备ERP早期反应波比较弱的特点,这表明,社交焦虑被试在人际互动中较少地关注社会刺激;较高社交焦虑水平的个体比其他人在社交活动的早期即易感到不舒服,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站得离别人更远一些,因此产生较少的社会互动性交流。  相似文献   

16.
Annuska 《党政论坛》2013,(12):58-58
人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能活得自在自得一一不论身处何方,我们都能感到自如。但现实是,我们过于频繁地被外物分散了心思:食物、醇酒、购物、电视、八卦新闻、社交网站、电玩、手机、ipod等,这些东西都会让人分心,不能好好品味当下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08,(1):F0002-F0002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来了,春天就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作为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春节承载了中国人的历史和情怀,这个节日是家人团聚共叙天伦的时刻,是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时刻,是走亲访友互道祝福的时刻。好一派祥和乐融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时代,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网络进行社交成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为时下研究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的主要方法。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模式、具体措施等方面分析大学生新媒体社交行为及其规律,并就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效果评估和反馈等方面提出具体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微传播的即时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当前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平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利用它们来实时传递自己的信息,这也颠覆了由主流媒体主导传播的格局。据《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在电子证据的立法和实践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社交网站上的媒体证据运用也不例外。近年,社交媒体证据在婚姻诉讼中的使用率激增,办理此类案件的律师如何挖掘其中的相关证据,尤其是对这些证据在诉讼中如何运用,都具有探讨的价值。在学习专家学者理论和分析诉讼律师实践的基础上,探讨美国社交媒体证据在婚姻诉讼中的运用,由此对我国的诉讼立法和实践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