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贺智慧 《学理论》2013,(7):20-21
幸福观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人生的实践。幸福观教育是使人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的关键。旨在探究幸福观教育对和谐社会的作用,即在内容上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导向作用,在机制上对社会有协调矛盾的作用,在心理层面上对人们具有心理调控的作用,还在方法上使和谐社会建设具体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
对幸福的渴望是千百年来人们奋争不息的动力源泉。中国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体现出了集体主义的特点,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两大幸福观的指引。本文从对中国人幸福感影响较大和具有指引作用的三大幸福观——集体主义幸福观、追求理性之乐的幸福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幸福观三个方面入手,具体探讨了三大幸福观对中国人幸福感的影响,期望人们能够在正确幸福观的指引下获得深刻而持久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玉涵 《学理论》2014,(1):104-107
幸福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各不相同。幸福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总体评价,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的体现。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物欲的急剧膨胀,当下的人们越来越感到迷茫。大学生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载体,正确的幸福观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不但没有树立更为坚定的人生意义,相反,常将"郁闷"挂于嘴边,将"空虚"表现为常态,幸福观显露出的缺陷与不足,实在令人担忧。以广西大学学生为例,通过对大学生幸福观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的幸福观,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为他们寻找自己的幸福之路找到一个突破口、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幸福观是主体基于"幸福"问题而形成的认知、理解、判断和抉择,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伴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冲突,主流幸福观导向出现偏差和缺位,主体幸福观存在普遍扭曲和缺失状况。现代人的幸福观呈现多元异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标签化"的生活幸福观、"趋利化"的事业幸福观、"功利化"的人际交往幸福观三个方面。当代国人欲走出幸福观异化困境,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导向,以确立正确的幸福观;强化主体幸福观的教育和引导,以形成合理的幸福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5.
关于"幸福"的中西方哲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幸福的探讨最早源于哲学领域.在西方哲学视阈下,幸福观按不同时期和内涵分为感性主义幸福观、理性主义幸福现、基督教幸福观.在我国传统哲学中,儒家、道家以及后来引入的佛教分别提出了儒家幸福观、道家幸福观和佛教幸福观.对比中西方幸福论的发展与异同,追根溯源寻找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时幸福的认识历程,将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幸福.  相似文献   

6.
幸福既是人们永远不变的一个追求,也是人们都很关注的一个话题。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基础,调查和研究大学生关于幸福观等问题的认知情况,了解和把握影响大学生幸福满意度的诸多因素,并积极探索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赵青法 《学理论》2013,(12):45-46
你幸福吗?什么是幸福?如何对待幸福?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社会人们聚焦的热点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虽然产生于古希腊,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优秀道德资源的文明古国,仍然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优秀道德文化理论资源。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涵及其实现幸福的中道原则,对比了我国当今社会人们对幸福不同层面的理解。提出应该借鉴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优点,结合我国现状,塑造中国和谐社会下的幸福观,即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的幸福观;个人、家庭、社会幸福统一的幸福观;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8.
淡琰 《学理论》2012,(29):23-24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共产党员的幸福观是最符合人的本质,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共产党员修养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共产党员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真谛     
郭明义的幸福真谛:"人活着,得干点有用的事儿,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古往今来,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有人将拥有大量金钱视为最幸福,有人将做官视为最幸福,有人将拥有爱情视为最幸福……而郭明义的回答是:"我做好事就最幸福。"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相互交杂碰撞,各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层出不穷,潜移默化下人们对幸福的认识慢慢发生偏差,从而阻碍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作为当今社会认同度最高的的幸福观,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萌芽、转变以及成熟的形成过程的了解,认识到人的本质的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前提,个人和社会幸福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归宿,这对增强个人幸福感和构建幸福社会乃至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深刻的转型期,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传统的幸福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势必引发人们实践的改变,从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幸福观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超越庸俗的幸福追求,进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促进幸福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人们美好的向往,是人生中永恒不变的主题。[1]幸福观的培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幸福观、思想政治教育观为理论依据。首先,以大学生幸福观培育的内涵为基础,并探讨其意义;其次,总结了大学生幸福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升大学生幸福观培育的四方面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5)
庄子和伊壁鸠鲁是中西方大约同一时代的哲学家,他们在人生哲学方面颇有建树。而在对幸福的觉解上,他们二人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同时也有其差异。对庄子和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进行梳理和比较,认为这两位代表着中西古典幸福观的大师在阐述幸福的内涵、要素和途径时不谋而合,但也有其差异。庄子的幸福观与伊壁鸠鲁幸福观比较研究为评价他们二人的哲学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对比较中西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端阳 《学理论》2013,(8):261-26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增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吸引力、丰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创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模式、提升大学生在幸福观教育中的主体性等功用,通过构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优化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等途径来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存在着一些偏差,淡化了幸福观的社会价值性,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科学的幸福观,对幸福观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对幸福的内涵、幸福观的构成要素、幸福观影响因子等进行探究,特别突出了价值观在幸福观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邹章华 《理论导刊》2021,(2):108-115
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幸福"的真谛有不同的理解和探寻。从最初追求道德的"至善",逐步演进为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深刻地塑造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与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幸福不是纯粹的道德至善,也不是凭空玄想的空中楼阁,而是立足现实,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的内里与外在的双重美好。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秉承和对中华文化中幸福观的创造性转化,使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更具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对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与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期以来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看两种有代表性的幸福观,即快乐主义幸福观和完善论幸福观,它们沿着各自的脉络发展至今,成为西方社会人生价值观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并深刻地影响了自上世纪中期兴起的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  相似文献   

18.
滕飞 《理论与改革》2015,(2):115-118
道德与幸福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论题,二者具有相对立的矛盾关系又有德福一致的价值契合。只注重物质财富所带来感官快乐的幸福只能是短暂消极的,只有在符合德性的实践基础上的幸福观才是对人的发展有意义的、积极的幸福观,才能达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基于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基础上的道德幸福观明确阐释了道德与幸福的一致性关系,并提出了将"社会个人"作为解决当代幸福观问题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民生幸福作出十二个方面的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不仅对当代民生的范畴、内涵、价值、规律及特征等有新认识,而且对民生建设的主体、动力、目标、路径等有新阐释,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等重大问题,构成了习近平民生幸福观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指引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奔向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0.
舒永正 《学理论》2013,(22):41-42
幸福观和人性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人性的认识不同,其幸福观之间也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马克思和边沁的幸福观上,他们立足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幸福观。马克思立足于人性的社会性、发展性和具体性之上,得出了现实的幸福观,幸福就是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解放。而边沁则立足于启蒙思想的人性观,把人性视为一种自然性、永恒性和抽象性的东西,所以认为人的幸福就是快乐,快乐即幸福,人都是趋乐避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