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春 《南风窗》2008,(9):95-95
生为一个敏感的人,很不适合在北京生活。如同马未都说的:"都说人太敏感不行,但是我走在街上,看见那么多难看的建筑,我接受不了,我就是对这个敏感,就是不高兴。"这点我很同意。不知道每天会有多少人因为总体这么难看的城市一天心情都不好。每天开车上班经过三环的时候,都会看见央视大楼,看着它如同一个有机体一样逐日生长。北京,正如几年前听到中奥成功时所预感到的那样,正在沿着城市宏大叙事的道路一骑绝尘。其间所有的标  相似文献   

2.
有位坐不得     
车还没有完全停稳,我便随着一伙人蜂拥而上,拼命地挤。好不容易我挤上车。到了车上我才发现,车厢其实很松动。我有点后悔:车上的人还没下完,刚才真不该去挤。  相似文献   

3.
聂绀弩 《法制博览》2008,(10):43-43
抗战前一年,我同一个朋友到S省的某处去,碰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乡下人,谈过一些非常奇怪的话。我们是在离大路不远的一个池塘边碰见他的,他正在一个人车水。起初,我们是向他问路,看见他谈话的样子有趣,就爽兴在那儿歇脚,和他攀谈起来。他起初也不大多讲话,后来看见我们不想走,或者也觉得很有趣,也就随便谈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个朋友从香港到华盛顿,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世界少数民族记者大会。照理说,这在美国只能算是一个非主流的事件,但前几天,这个朋友在纽约时跟我说,这个大会的参加者有7000多人,布什、克里、鲍威尔都去讲话了,很客气。我很吃  相似文献   

5.
烟民自述     
学会吸烟有点象学会恋爱那样——虽然我已跻身烟民行列,但至今依然承认:学吸烟一点好处都没有,或者说一点都不好玩。我那吸烟的父亲过去也常这么说。上小学的时候,几个人偷偷聚到一个同学家,那是一个下午,打开窗,锁上门,从书包的夹层里取出凑钱买来的烟,用胶布缠上中指和食指(怕薰黄),然后一人一支点上。在一阵咳嗽响过之后,大家面面相对。“什么时候才能象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是这个时候吗?我只记得临走前我们每人  相似文献   

6.
汽车在马路上轻快地滑行,录音机飘出一阵悦耳的轻音乐。坐在我车上的那位港客拿出计算器算了一会数,一声不吭。我从天气、交通、股票等等说开,主动跟他交谈,他都毫无兴趣。我的宗旨是,尽量与每一个顾客交上朋友。所以我又搭讪道:“先生,您是研究数学的吗?”“不是,我计一计生意上的数目。”他终于开了金口。“哦,一般公司现在都要年终结帐了。”我表示很理解地说。“很多人看做生意的人拎着皮包。“的士”出入,住高级酒店,好象很写意。其实生意人也很辛苦的。”这位一直板着脸的港客立即露出了会  相似文献   

7.
冯仑 《法制博览》2008,(14):18-18
钱心跟着人心走,有两个故事为证。“非典”时期我卖了一个公司的股权给一个私人企业,好几亿的项目。我和那个企业的老板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们偷跑到杭州,住在另一个朋友开的酒店里。朋友也不敢说我们是北京的,反正不出去,吃的喝的都准备好。我就在那谈出让股权的事情。我和那个朋友商量说,我们太熟了,不好意思谈,不如先让下面的人谈,如果谈不拢我们俩再出面。  相似文献   

8.
年轻的感觉     
近几年,来往的朋友尽是些比自己年轻好几岁的男孩子女孩子。比我年长的朋友看不惯,就说我怎么竟跟小孩子玩得来呢?他们都很不理解。交年轻的朋友,甚少受人呵护。你不能因为自己是一个女性,就要求得到这些年轻人的珍爱和重视,又或者希望他们尊重你的自尊心。就象我曾认识的一位年轻朋友,他智力超群,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他却偏偏是个鄙视女人的家伙。记得一次吵架时他对我说:“我是不会迁就人的!”而我则反唇相讥:“你连怎样踉人相处都不会,还谈什么迁就!”跟年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个难题,你必须去跟不很熟悉甚至有隔阂的人相处、相熟。很重要的一环是:谦虚谨慎。美国总统威尔逊当年在获选新泽西州州长后,在纽约出席一个宴会,主持人介绍他时,称他为“未来的美国总统”。这显然是奉承话,对在座的其它人却是不大不小的打击。威尔逊立即起身致谢,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前些日子与一群钓鱼人去加拿大玩,其中一位先生大胆地尝试了一种名叫‘松鼠’的威士忌,据说喝了这种酒的人,就会象松鼠那样去爬树。他喝得太多,虽然没去爬树,却在搭火车时‘爬’错了车厢,原该往北,他上了往南的。朋友们只好电告列车长,请求帮忙。不久,他们接到列车长的回电,说是无能为力,因为车上有13个醉  相似文献   

10.
我的人生很平凡,生活在我周围的朋友都知道.大家唯一不敢想象的是,像我这样一个生活在农村深山里面,每天耕耘在农田土地之中的普通农民,内心深处居然悄悄地潜藏着每个文字爱好者都会去追求几番的作家梦.  相似文献   

11.
那天,我们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联欢。奇怪,我们中学生活跃得很,而那些哥哥姐姐们却显得有点拘谨。几位大学生朋友的话令我惊讶,他们说,他们有点自卑,觉得当教师没出息,是没办法才上师院的。我感触很深。从小,我就立志将来要献身教育事业,做一个出色的人民教师。可是,看看我们的老师,看看我们的社会,我问自己:当老师就真的那么好吗?整个社会真的从根本上关心了我们的老师吗?尽管报纸一再渲染,要提高教师地位,可实际上又有多少提  相似文献   

12.
坑(小小说)     
不知什么时候,A客运公司的大门前有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坑儿,每当汽车轮碾过耐,车上的人就会上下颤动,好像坐在沙发上,很舒服,很惬意,那滋味美极了。 和A公司同走一条马路的还有三个不大不小的公司,几个单位的车进进出出都要从A公司大门前经过,毋庸置疑,头头脑脑们坐在车上也都享受了车轮碾过坑时的美妙颤  相似文献   

13.
正1999年是祖国五十华诞,我很荣幸地被单位挑选,参加国庆大典的"爱我中华"群众汇演。我们参加"爱我中华"群众汇演的每个人都经过了几个月时间的严格训练。每天都是顶着大太阳在三十五六度的天气下训练的,所有人付出的辛苦和汗水可想而知。记得那是八月份,我们在北京的一个体育馆排练,当时所有人都在积极备战排练。凡是参加国庆排演的每名女同志都会发一件红色T恤和一件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广州是个“聚宝盆”、只要用点儿心计,顺手抓来都是钱。于是,便有人苦思种种生财之“道”,其中有些人因此赚了大钱;也有一些人败走麦城。广州斗牛也会震撼半个中国吧? B是个醒目仔,从商当个体户已有几年,但一直未见财神爷光顾。看见和自己一起跳出来捞世界的,人人都“猪笼入水”(广州俚语:赚了不少钱),心里不觉有点纳闷,看来,得想些人无我有的绝招了。一天,他路过肉菜市场,看见牛肉档上摆着一个牛头,  相似文献   

15.
古广明(足球运动员):我家五口人,二十多年来一直住在一间15平方米的宿舍里,小阁楼上曾是我们兄弟仨的小天地。直到今年春节父亲向单位多借了一间小房,情况才算有点好转。有人传说我快结婚了,可住到哪儿去还是个谜呢。李醒滔(画家):我今年43岁了,单身住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书画放在床上,席子下是画箱,床上铺张画纸又成了画桌。梁照堂(画家):我象三口人挤  相似文献   

16.
2014年8月份,老舍之子舒乙先生将迎来80大寿,家里准备为老人家办一个小范围的家宴,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秘书长王庆泉会受邀参加。他和几个朋友再三研究之后为老人准备了一个很特殊的寿礼——一个大号的北京工艺品"烙花葫芦";舒乙先生这样评价王庆泉:"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现在的秘书长是个干实事、尽心尽力的人。"最少,王庆泉的声音被国内外很多人了解,每年春节北京天坛庙会期间的祭天大典表演,解说旁白就是他的。在北京文联作协、舞协、音协、老舍基金会工作几十年,关键时刻总能露一手的王庆泉,不仅是很多艺术家的朋友,也用自己实在的工作,和艺术家们一起把京味文化艺术传送弘扬到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
朱德赢 《法制博览》2008,(10):12-13
当人顺着他本能的时候,他活着很安定,很快乐。 我从小是一个自闭的孩子,不爱和人说话,就一直在和虫玩。觉得很安全。到了一定年龄,虫没法满足我的观察欲望了,我开始观察人,常常走在巷子,看见一个公务员样子的男人,我就想上前去打他一巴掌,看他会如何?  相似文献   

18.
回家     
今天是周五了,因为这周没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回家了。 我有位朋友曾经说过,人在面对诸如家乡、故园和亲人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非常幼稚的感情,表达起来也是非常幼稚的。聊这种话题的时候我们都很想家。他说的没错,想家的时候,我们都变得幼稚起来。  相似文献   

19.
田磊 《南风窗》2008,(22):42-43
(一)我今年60岁了,建国那年刚刚出生,种地种了一辈子,现在三个娃都在上海做小生意,我一个人在家种着他们的地,有几十亩。我们村离小岗村不到二里地。以前小岗村比我们差多了,可自从1978年以后,人家就翻身了。  相似文献   

20.
在哈佛感受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夏至2000年夏,我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研修。在哈佛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里的教与学。 在哈佛两个学期中,我在该校政府系和肯尼迪政府学院听了4门课,同时在哈佛的邻居MIT政治系也听过3门课。在这些课中,有本科生的课,也有研究生的课,涉及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对外战略和东亚国际关系。哈佛和MIT都是美国的名校,而且同处麻省的剑桥市,有点象北大和清华都在北京的海淀区。两校的课程有些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很相象,比如都是美国式的上课方式,多采取研讨班的形式。所以这里主要谈谈我对在哈佛上课的印象。听课可能是我在哈佛进修的最大收获,因为它让我亲身体验美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