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韩昌黎之“陈言务去”,前人已多有论述。有的从语言学角度,探讨其语言的艺术创新;有的从文体学角度,探讨其散文或诗歌的艺术创新。但笔者对此等探索仍有意犹未尽之感。通过韩愈全集的阅读,结合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笔者认为“陈言务去”实乃一种革新精神贯穿于韩愈的整个文学创作及学术活动过程中。这一革新既是文学、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李贺诗歌的诗理特征周尚义李贺是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自晚唐杜牧为李贺诗作序直至本世纪,“少理”似乎是评价李贺诗歌的一个定论。一千多年来,有的诗评者认为李贺诗歌义理不足,有的认为其与事理不合,有的认为其文理欠通等等。笔者认为:李贺的诗作并...  相似文献   

3.
禅学思想本是一种佛教思想,而许多文学批评家却力图在禅学中为诗学找到支撑点。从理论上讲,禅学与诗学是根本不相同的。从“悟”的角度来看,禅悟所悟的是隐藏于心中的佛性;而诗悟却是由心及外的悟,所悟的是隐藏于诗歌中的作诗之道。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禅可以不借助语言而仍能使人悟解;而诗若离开了语言,就什么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4.
一、要提新颖的问题。问题提得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开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做到提问新颖,教师必须要求自己观察、思考问题时要选取新角度,运用新眼光。例如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一个颇为“通俗”的理论时,教师提出“近来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党中央为什么不立即派兵解放台湾”这样颇为“新潮”的问题。有学生回答说:“假如现在我们以武力解放台湾,美国有可能插手,一定会引起一些麻烦。”有的学生回答说:“明年香港回归祖国,在此之前,我们不易找麻烦。’又有的学生回答说:“根据这些情况看,条件不成熟。”教师…  相似文献   

5.
毛时安 《传承》2012,(1):72-72
在“民生热”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一些“冷思考”。解决民生问题I必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必须注重民生问题的多面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层经常要开有士兵参加的会,开好兵会是基层落实经常性工作的重要途径。从当前一些单位的现状看.有的开会“跑题”,“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开会“家长”味十足,毫无民主气氛;有的开会流于形式.对上级精神不会消化。笔者认为:基层要开好兵会.必须要从会议的内容、氛围、功能三个方面着眼.克服开会中的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不同的国家解决不同的民族问题需要不同的“钥匙”。民族区域自治,就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最好的一把“钥匙”。关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学术界颇多论述,可谓是个老问题了。本文拟结合前人的成果,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对此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十五大的一个显著特点。学习十五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不仅要在观念上彻底冲破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束缚,而且要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找准解放思想的落脚点,使解放思想既能实现认识的飞跃,又能有的放矢,真正成为新一轮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启动器。”但是,当前在解放思想上存在着几种偏向。比如有的解放思想,只停留在观念的讨论上,不触及实际问题;有的只讲上层、外地区、外单位解放思想,本单位本人似乎解放思想的…  相似文献   

9.
刘登山 《今日海南》2007,(10):33-33
特区立法要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从法制和改革创新的角度看,特区立法必须建立在立“良善”的法和“经济”的法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正>讲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向来重视讲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我们又讲“得理也要让三分”,有时候有的人却“无理也要搅三分”。有理讲理,没理怎么办?社会生活中有种普遍现象,叫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发现“公婆都有理”或者“公婆各有理”。笔者就从这个角度引出话题,尝试就社会认识中的“公婆各有理”做些探析。  相似文献   

11.
“处”之考略冯铁金平常我们所说的“处’与县是平级,合称为“县处级”。从溯源角度讲,”处”的名称来历比之于部、司、厅、局、科要晚。“处”作为一个官署机构,大约是从清朝才开始有的。清·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一载:“国初有议政处,政设立议政王大臣。雍正间设军...  相似文献   

12.
杨海英 《前沿》2008,(3):181-182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太平广记》中特拈出“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两条“艺事要言”,发人之所未发,于谈艺赏文之道大有裨益。本文分析了“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的内涵,说明了“想像”和“视觉”两个因素在“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审美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论述了“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看,凤凰木花如朝霞一片 ——郭小川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当代诗歌美学中一个象生活之树一样常青的美学命题。在多年来的闭关锁国之后,我们今天要广开门户,欢迎海上来风,借鉴西方诗歌与诗歌理论的精华,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有的同志对于民族诗歌和民族诗歌理论的传统,则一概斥为“保守”和“僵化”,“意境”论也在他们的反对之列。如孙绍振同志在《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中就说:“他们老是把我们的古典诗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塑造英雄人物的使命。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文学要“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主张革命文学作品要描写新人形象,要有“火一般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正黄埔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历史记忆之一,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关于黄埔精神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关人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有的将黄埔精神概括为“团结、负责、牺牲”,有的归纳为“爱国、革命、统一、团结”,有的总结为“救国救民、视死如归、百折不挠、亲爱精诚”。较有权威的表述有两处。一处是1994年,江泽民同志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10周年大会题词:“发扬  相似文献   

16.
某电视台去年曾讨论了拾金不昧的问题。从人们的发言可见,这里的“拾金”都指的是拾得遗失物。对于拾得遗失物如何返还失主?各自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有的主张应当无偿的原物原数返还;有的主张原则上要返还,但应给拾得者一定的酬金或提成;有的主张不应给拾得者酬金或提...  相似文献   

17.
陈国治 《湖湘论坛》2001,14(2):30-31
在很多人眼里,创造性思维一定是指那些具有石破天惊之举的惊世之作,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存在;也有的人把创造性思维只看作是自然科学家的专利,而一般社会科学领域很难产生。因此,在前段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时,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没有新意”、是“老生常谈”。因此,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认识一下“三个代表”的“新意”,对于我们加深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解,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应当是很有意义的。   一、“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   十分明显,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是人们思维的…  相似文献   

18.
《求索》2014,(12):163-166
“野鹤之诗”即“一野鹤之人、之史也”,其诗歌具有鲜明的“诗史”特点。正是基于丁耀亢诗歌的这一特点,我们通过对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牡丹诗的解读,就可以了解其在不同年龄、不同际遇下的人生感悟及其一生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时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两面人”干部,他们“白天是人,晚上是鬼”,在单位(八小时之内)表现得一本正经,八小时外却是另一副面孔。有的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打得火热;有的频频出入酒楼歌厅,吃喝玩乐;有的在麻将桌前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共筑长城”;有的忙于拉关系走后门;有的甚至干起违法乱纪的勾当……  相似文献   

20.
陈煜 《前沿》2002,(12):166-168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上的一个命题。含义丰富。本文旨在从其中一个内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谈起 ,从“天人合一”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表现 :主客观相融 ,情景交融 ,一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