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绪、理性以及国际政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继武 《欧洲研究》2007,25(6):75-93
在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性选择分析框架中,情绪作为一种心理变量与因素的作用往往受到忽视。由此,本文试图回答情绪在国际政治世界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亦即情绪分析的路径,以及情绪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是,本文认为情绪与理性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情绪理性研究既有认知神经科学的微观实验基础支持,又得到了国际政治世界以及跨文化群体研究的经验证实。探讨情绪理性及其战略功能,已成为未来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情绪理性研究路径的展开与深入,有助于重构国际政治研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诸如认同、信任、威慑以及声誉等。  相似文献   

2.
陈钰瑶 《东南亚研究》2023,(3):92-110+156-157
在2022年菲律宾总统选举中,小费迪南德·马科斯高票当选,进行怀旧式民粹主义政治动员是其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小马科斯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关于老马科斯统治时期“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塑造了菲律宾人的怀旧主义情绪,而这种集体怀旧情绪被进一步引导为“我们”与“他们”对立的民粹主义政治态度,小马科斯被塑造成老马科斯的政治接班人和菲律宾人唯一的利益代表。进一步研究发现,怀旧式民粹主义实现了家族式庇护主义的回归,菲律宾的政治生活仍然由政治家族主导。  相似文献   

3.
周顺 《美国研究》2022,(5):67-85+6-7
“9·11”事件构筑起美国“千禧一代”与“Z世代”青年共通的政治认同与独特的社会体验。美国青年世代的政治认同变迁体现在进步主义意识愈加明显、身份认同取代“经济—阶层”认同、心理感知取代言论自由权与妥协/磋商机制三方面;呈现出政治认同主体两极化、议题巴尔干化、渠道多元化、表达暴力化四个基本特征。“美国式恐惧”未能使民众释放政治认同与团结的积极力量,反而激发出其惧外排外情绪,进而为国内极端势力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激化了内部对抗。政治生态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美国青年的政治认同,使其政治认同主体进一步分裂,政治认同表达方式更为激进。青年世代的政治认同与价值观问题不仅是加剧美国国内政治撕裂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变.这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重要时期.昭和时代结束,平成时代开始,政局生变,一批年轻政治家崛起,日本出现了“平成政治新思维”.分析日本政治发展历程和发展态势,“时势”和政治领导人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这正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英雄”推动和影响“时势”.人类历史的进程表明,用二者统一的观点才能客观、完整地解释历史和预见未来.战后的日本政治进程也体现了上述两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李周 《法国研究》2001,(1):94-103
法国共产党是当代法国的参政大党 ,也是欧洲少数几个坚持共产党称号和共产主义目标的共产党中的第一大党。从 50年代末开始探索法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到 70年代提出建设“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法共在国际工运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80年代法共党员逐年减少。苏共剧变使其处境更加艰难。在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中 ,法共提出了“共产主义变革”的思想 ,用“新共产主义”代替“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确定了 2 1世纪“共产主义新规划”。近十年来 ,法共走出了力量逐渐减弱的阴影 ,持续以数万人 /年的速度发展新党员和积极分子 ,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重大问题,对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进行了新探索。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核心要义作出了新概括,强调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加强自身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价值意蕴作出了新阐释,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政治属性是基层党组织的根本属性、发挥服务功能的同时更要发挥政治功能、以政治功能的发挥破解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突出问题等;三是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实践进路作出了新拓展,围绕发挥党的政治建设对基层党建的统领作用,强调以政治领导确保政治功能发挥的正确政治方向、以政治信仰筑牢政治功能发挥的思想根基、以政治立场夯实政治功能发挥的群众基础,以及通过涵养政治生态营造发挥政治功能的政治环境、通过严明政治纪律为发挥政治功能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俄国,各有自己的论坛。“俄国向何处去?”的展望众说纷纭,无党派学术刊物(如《各民族友谊》)概括其主要倾向是两个极端:其一为政治上的现代派,其纲领是在俄国建立“第二个美国”,现政权欣赏这一派观点,其二为政治上的复古派,原共产党打出复兴俄罗斯历史传统的旗号。这里摘要概述的是发表在《苏维埃俄罗斯》报1993年7月3日第三版  相似文献   

8.
一 引言 人们常以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这几年发生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国际政治变动,这是因为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范围以及国际政治的本质与过去迥然不同,比如全球范围的冷战结束这样带有根本性变化的历史事件。因此正如阿诺德·汤因比的“历史重新起动”说在解释国际政治变化的概念和术语时,总是与“历史性”一词分不开。90年代初,福山提出的“历史的结束”说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说就是把当前的国际政治变化与历史性相联系加以分析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9.
越南何日成为东盟一员?(越)黄英俊著徐彬译在1991年越南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一个外交政策的“新观点”得刘认同。根据这个“新观点”,越南希望成为世界共同体中所有国家的朋友,实现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多样化而不论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决定外交政策的基...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将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充分体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民族复兴的科学方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展现,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体现和时代彰显。  相似文献   

11.
祖马腐败案是世纪之交南非政治生活的一个中心议题。因其政治意义深远,被称为“南非腐败第一案”。自1999年案发以来,祖马腐败案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祖马腐败案案情复杂,其马拉松式的审理过程反映了南非的政治现实和争论,成为各派主要政治力量集中进行政治博弈的舞台。从总体上看,祖马腐败案改变了南非政治格局,破坏了法律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是全欧洲进程及东西欧国家多方合作的积极发展时期。东欧国家的革命进程、政治对话的因素及新的欧洲结构的出现改变着欧洲的外貌。可以说,欧共体对“东欧政策”以及对建立“全欧洲大厦”、“欧洲联邦”、“欧洲和平秩序”、“统一宇宙空间”等等出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当今西欧的理论概念,其典型形势是:  相似文献   

13.
李文教授主编的《东亚:宪政与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是一部从东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力求客观地反映、科学地解释东亚政治发展本身提供的全新的现象和见识的著作。全书共收纳了由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22名学者所撰写的22篇论文。这些文章围绕“东亚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没有盲目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在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这一客观事实,就“东亚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东亚政治现代化形成了哪些的新经验和新模式,东亚政治变革本身具有哪些历史意义,东亚政治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意见支配世界”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哲学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哲学史上常常称之为法国唯物主义的“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代表着的社会政治观点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它在当时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那末当然,它其中必定包含某种积极的因素。本文试图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法国唯物论哲学中这一“二律背反”中的合理性及其革命意义作一点历史分析,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美国苏联东欧问题学者、宾州狄更森大学政治系主任,罗素·鲍瓦教授应华东师大苏联东欧研究所邀请,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在座谈中鲍瓦谈了他对俄罗斯十月事件及东欧等问题的看法,现将其部份观点整理如下,以供参考。鲍瓦教授认为对93年“9·21”和“10·4”事件可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把它放到国际政治的大背景中去看,二是从国内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来看。从前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阐释了罗伯特·吉尔平的“国家中心”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了他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基本看法,即全球经济呈现高度一体化和明显脆弱化的双重特征、民族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全球经济管理需要强大的领导和经济大国的合作以及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强有力的政治基础等,并对吉尔平的上述观点做了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一.共产主义思想和合作制方案的基本内容1.人天生平等,因而必须财产平等和土地公有的思想中期思想家们断言“所有的人生来就有平等的权利”,1“自然预先规定人们都是平等的,……它把大地的一切财富交给人们共享。自然用千言万语对我们说,你们全都是我的子女,我一视同仁地爱你们所有的人;我给了你们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整个大地是你们每一个人的财产。”’所以财富和土地就应该是平等和公有。“平等使需要受到限制,使人心平气和,并阻止欲念的发展。不平等使人腐化,改变人的内心感情,产生不健康的愿望,使心灵充满偏见和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2021年缅甸局势变化的一个直接导火索是,缅甸的多数决选举制度容易造成“赢者通吃”式的一边倒胜利。在简单多数制下,1990年以来凡是有全国民主联盟参与的选举,皆以其大胜告终。选举制度具有“黏性”,一旦有政党稳定从中得利,选举制度改革通常难以推动。缅甸选举制度修改的条件为,缅甸军人及联邦巩固与发展党面对选举结果的“冲击”,利用政治优势造就“机会窗口”,且具备足够的政治发展知识来反思选举制度的设计。1990年选举至2008年新宪法颁布是第一个修改选举制度的机会窗口期,2010年缅甸重启选举至2015年选举是第二个机会窗口期。但是,缅甸军人及巩发党没有得到充分的国际知识输入,选举制度未能在正常的机会窗口期内被改变。2021年的新局势可以视为“创造”了非常规的机会窗口,选举制度预计将被改为比例代表制。缅甸的案例说明,在政治发展知识匮乏的条件下,即使是自利的决策者也未必能够“理性设计”出于己有利的制度。同时,知识流动的不完整性是西方民主推广过程的副产品,政治发展的曲折性或许内生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编后     
《美国研究》2004,18(3)
今年 1 1月即将在美国进行的大选 ,是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在美国进行的第一次总统选举。此次大选有哪些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民主、共和两党在内政、外交上的主张有哪些区别 ?九一一事件、反恐战争、美国目前在伊拉克所面临的困境、伊拉克不断发生的绑架人质事件、阿拉伯世界普遍的反美情绪、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等问题 ,对此次选举和美国社会及政治议题产生了哪些影响 ?这些都是美国问题和国际问题研究者颇为关注的问题。本期专论中 ,张业亮的文章以“关键性选举”及其对美国选举政治的作用为切入点 ,对美国选举政治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他认…  相似文献   

20.
王格非 《美国研究》2022,(3):72-91+6-7
美国“冲击国会大厦”事件反映出当今美国政治的极化困境。许多学者将美国政治极化的不断加强视作政治冲突加剧的表现,但忽略了政治冲突是具有不同性质且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美国政治极化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政治冲突的“变质”,即良性政治冲突转变为恶性政治冲突。这种良性政治冲突来源于“宪政平衡机制”和“混合政体”的政治制度设计,根植于深厚的“民情”和“共识”的社会文化基础。随着美国20世纪后半叶以来“民情”和“共识”的衰落,政治上“积极的公共空间”逐渐消失,政治精英和大众选民中“温和派”影响力的减弱,导致不同群体间敌对程度的加剧和对话空间的消失,政治冲突的性质开始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了当今美国政治极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