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刘军宁 《南风窗》2008,(5):88-90
兰德对企业家与商人给予很高的道德评价,把他们看作时代英雄的道德密码的携带者和传递者。按照她的标准,中国能称得上商人的人很少,伪商人却很多。中国还没有成熟的商人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2.
他们只能将眼光往外看,很快地,在乃堆拉山的另一侧.他们发现了一个早于印度13年便向世界开放的经济体——中国。下面的问题是,印度商人如何在中国展开他们的行动呢?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1985,(5)
华侨商人喜欢集会结社,那大概和他们身在异国须更加团结有关,同时要利用集会交换商情也是原因之一。在名目繁多的组织当中,有同乡会、同业会、还有同学会、同姓、同思想、同族等以血缘和地缘为中心的组织。一人具有多种会员身份,乃是常见现象,因为他们拉拢同乡参加同业,再把他介绍给自己的什么人,让他们结婚,成为姻亲。  相似文献   

4.
尹鸿伟 《南风窗》2011,(7):42-44
让穷人"住有所居",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合理愿望,也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责任。政府不是以经济指标为重的商人,它应该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
正利玛窦从西僧到西儒的变化,反映了耶稣会传教方式的重大改变,即入乡随俗、尊重所在地区的传统;要改造对方,先要尊重和适应对方。这一政策,被康熙称为"利玛窦规矩"。葡葡萄牙人手持保教权的"令箭",驾驶着三角帆船,来到了远东。在他们的船舰中,一般有3种人,商人、军人、传教士。商人是开拓生意的,军人是征服殖民地并保护商人的,传教士则是归化异教徒的。1578年,年仅26岁的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就是这样从里斯本出发的。5年后,即1583年10月,利玛窦第一次来到广东。  相似文献   

6.
石勇 《南风窗》2014,(9):2-2
<正>我们注意到,随着很多"老虎"级的官员在中央强力反腐中落马,和他们有利益勾连的商人也一并倒下。仅仅以四川为例,3名省部级官员李春城、郭永祥、李崇禧的背后,牵扯出了一批商人。最著名的,是黑社会老大、四川汉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此外,还有成都工投集团董事长戴晓明、四川明星电缆股份公司董事长李广元,以及中旭盛世风华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吴兵等。这是一个看上去很自然的结果,反  相似文献   

7.
谁来为在这一场纺织品贸易中承受巨大损失的中小型中国纺织品企业买单?没有人,买单的只能是企业主自己。你可以说他们是盲目的,对利益的追逐导致他们把不切实际的希望寄托在配额放开这个变化上。就这一点来说,你甚至可以说他们活该,商人逐利当然要承担风险,现在到了必须承担风险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许多商人都认为:“薄利多销”是经商的最高原则。但水无常形,兵无常法,经商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有些精明的商人反其道而行之,应用“厚利多销”法,照样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对自己的商品充满自信,认为是好商品不应减价,因为不减价所以利润才大。日本东京有家咖啡屋,当老板推出一杯咖啡5000日元时,一开始连一掷万金毫无吝色的东京豪客,也  相似文献   

9.
引言:“戒急用忍”的10年挽歌未来,台湾经济的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这句话曾经以白纸黑字写入李登辉1995年发表的《两岸关系六点主张》,一年之后,他却自食其言,为使两岸渐行渐远,李登辉从古人泛黄的故纸堆里,翻出“戒急用忍”来冷却两岸经贸交流,严管台商西进。但人往高处走,钱往利处流。10年来台商和资金络绎于途、绵绵不绝。百万台商成了世界上最弱势的商人,他们在政治对峙的夹缝中寻找商机,在台独寒冰下破冰“登陆”。百万台商又堪称世界上最强势的商人,他们翻过“戒急用忍”的高墙,以中国人的坚韧和精明,与台当局打起金融地道战,每年…  相似文献   

10.
几百名工人,几千万资产,40多岁,学历不高,白手起家,开着宝马或奔驰等名车,住在广东乡间的别墅, 子女在国外读书,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或者香港,隐秘地投资着一些房产。这样的生存状态,是20年改革开放造就的最典型的广东老板。南于没有深厚的官方背景,他们自认为是草根商人,他们不求出名,只追逐财富,  相似文献   

11.
回国之后,就象600年前的郑和一样,徐冠巨兴奋地讲述着他在非洲的发现。再过十年回头看,即便在信息时代,对于渴望财富的中国商人来说,他们还会相信,财富与足迹仍然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15、16世纪的西欧正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社会空前活跃,欧洲的商人、探险家以及传教士们(即西方知识分子),无不热切希望到东方来进行贸易、殖民与传教活动,中国和印度是他们奔赴的主要目标。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富庶的渲染,尤其激起欧洲狂热者对东方的浓厚兴趣。自从葡萄牙殖民者来到东方,西方传教士也接踵东来,他们带来了西方文化,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王安萍 《工会博览》2009,(3):153-153
战国前期,随着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商人势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但是到战国中后期,各国先后现起了抑商风潮,商人地位急转直下。商人地位的转变有其历史原因,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1997,(5)
引子: 中国的商业文化可追溯到西周,武王伐纣,天下为“周”,商代遗民只得靠贩卖为生,故有“商人”。在2000多年的中国古代商业文化中,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当卑微。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纵有万贯家财,商人总是低人一等。时至明朝,宰相张居正提出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的政策,抑商的枷锁开始松动,中国的资本主义悄然萌芽,工商业迅速滋长,商人渐渐发育成  相似文献   

15.
媒体     
《南风窗》2015,(3)
<正>01中非贸易"成长的烦恼"英《经济学人》1月17日近几年,和中国富商做生意成为了非洲广播节目的热门话题,在这些故事反映中国商人在非洲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也透露出了他们在当地所遭受的反作用。中国是非洲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11)
正发现需求的痛客并不是"嗅觉敏锐"的商人,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着担当的社会中坚人群,发现痛点并非基于逐利,初衷更多的是来自于推己及人的人文关怀。痛客,他们能够从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中找到普适性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需求,形成并提出痛点。中国痛客大赛的对应的痛客,来自全国各地,而痛点则涉及了当下备受关注的P2P监管、食品安全、新能源汽车、网络信息安全等热点。这些痛点的汇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间商会的政经行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所有崛起于草根阶层的NGo一样,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是一家和政府没有任何姻亲关系的民间商会。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把民间人士参政议政的权限发挥到极至,他们不仅利用他们日益主流的政治身份为会员企业维权,还影响到事关全局的公共政策。他们独立于政府,却不时受政府委托,在商人和政府之间,往复周旋。剖析这个中国市场经济先锋地带的NGO,我们非但看到民间社会活动家的成长,还看到一个成长中的公民社会的雏形,一个于“大社会小政府”态辨中快速成熟的民间社会。他们看似特立独行的行径,在未来则可能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8.
郭存海 《南风窗》2007,(9):76-77
当在这最近30年解压期里走出去的西班牙商人来到中国时,他们同样会珍惜中国宽松的营商环境。说到西班牙,人们最容易想起16世纪它肆意驰骋欧陆的光辉岁月。不过,在随后的300多年里,它渐渐淡出国际政治舞台,沦为欧洲的次等之国。近些年来,向议会民  相似文献   

19.
你看,“市井”两字构成的绝大多数是贬义词,除了“市井小人”,还有“市井无赖”、“市井俚语”、“市井之徒”等等,均比喻卑微、粗俗、下贱之类不登大雅之堂的人和事,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所不悄一顾。人们也许不知道,“市井”在古代是“商人”的专有名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对商人至为蔑视,把“商人”排居“四民之末”。在以农立国的转会里,  相似文献   

20.
刘代领 《法制博览》2010,(18):14-14
贾迪&#183;波德默是一名成功的犹太商人。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犹太人,68岁的贾迪&#183;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