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3月16日上午10时,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同志,心脏病突然发作,不幸离我们而去。转瞬之间,他离开我们已有6个年头。但家乡人民的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任重同志的音容笑貌,至今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让我们道一声:任重同志,家乡人民怀念您! 王任重同志,1917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景县王疃乡王七庄。小学毕业后,考入泊镇九师学习,在校期  相似文献   

2.
2004年的寒冬,在连结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吉木乃口岸国门前不远的一个高地,竖立起一座并不起眼的新坟。在遗体安葬时,人们按照当地人的习惯,让他头枕东,脚朝西,背靠着祖国的疆土,永远守望着西部的边境线,以表达他爱我中华、屯垦戍边的生死恋情。他被人们称之为“百姓公仆”,他以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留给了人民无尽的怀念,在人们心中矗立起一座永远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们感动。这次感动我们的是一位已经逝去的普通警察。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将人民警察的使命演绎成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凌辉 《湘潮》2006,(4):16-17
一颗留在张震身上的子弹,伴随他度过了整个解放战争1945年2月16日,时任新四军四师第二旅旅长、淮北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四师参谋长的张震,在萧县祖老楼与敌伪军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右臂。这是张震继窦楼战斗负伤后的又一次负伤。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部队向敌侧翼实施攻击,终于打垮了敌军。受当时条件所限,这颗子弹未能及时取出。1946年2月21日,时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的张震抵淮安参加华中分局、华中军区的高干会议。其时他负伤的右臂仍在隐隐作痛。乘休会之机,他去了一趟淮阴,到这里设备较好的仁慈医院上门求医。医生给他作…  相似文献   

5.
16年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参加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雷锋传人"郭明义的爱心奇迹令人震惊。他的行为使人们看到,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所能释放出的能量是多么巨大!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著名作家魏巍,人们就会想到他的讴歌志愿军战士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孰不知,早在1941年魏巍就开始宣传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他不但让全国人民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而且还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在燕山深处的河北宽城,峪耳崖小学校长马笑冰是名人。提起他,人们都会伸出大拇指。为了山区教育,他甘于贫穷,以学校为家,视学生如己出。为了山区孩子的明天,他矢志不渝,三十七载如一日,靠着一股子实干的劲头,当起山区孩子的"筑梦人"。他把落后的山村小学建成了河北名校,让数千名山里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得以走出大山,奔上美好前程。  相似文献   

8.
1996年10月16日,高阳矿宣传部副部长共产党员王福兴在307国道高架桥上抢修高阳矿闭路电视电缆时,因突如其来的车祸不幸殉职……噩耗传来,整个矿区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人们怨秋雨无情,人们恨苍天无眼,人们不明白,这样的好人,为什么要走得这么早,他才46岁呀。有多少未竟的事业等着他去做,还有多少活儿等着他去干。10月20日,当载着他灵柩的车在路上缓缓走过时,就像碾着人们的心。80多岁的老人柱着拐杖在亲人的搀扶下送他来了,许多不知名的人都在为他默默地祈祷着。人们在他的挽联上写着:“三十春秋尽职尽责一腔热血献矿山,百里煤海同赞同叹万…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2月16日,在邓小平逝世20周年之际,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在重庆联合举办了“人民之子——邓小平经典图片展”。展厅里,人们在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前流连驻足,仔细观看。邓小平,多么令人难忘的名字!重庆人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主政大西南时期那些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0.
角度     
有一件事,让人常常记起,并为之感动:1966年,周恩来总理到邢台慰问地震灾民时,发现群众面对西北风而坐, 他坚决要求改变会场布置,让卡车开到南头,作为临时讲台,自己迎着北风,让几千名群众转过身来。从背着风到对着风,乍一看只是一个空间方位角度的调整,但细一思量, 便不难发现:这个角度的切换,凸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的崇高风范,给人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佳话。  相似文献   

11.
“为人民盖房,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放心”是天津建工集团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范玉恕不懈的追求。他主持工程施工30余万平方米,其中建成的17项,20多万平方米建筑,项项优良,两项工程夺得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人们称赞他是人民信赖的...  相似文献   

12.
1950年10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名誉主席的任弼时,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年仅46岁!任弼时自16岁起即投身革命,30年如一日,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英年早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悲痛。中共中央于任弼时逝世当天即发出讣告,沉痛宣告任弼时逝世的不幸消息,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任弼时的革命精神。噩耗传出后,从党的领袖到人民群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思他、悼念他、学习他。这使得任弼时逝世的悼念活动,成为中共逝世的领袖中极少见的最为沉痛而隆…  相似文献   

13.
正土壤,是人民生存、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肥沃的黑土地对于祖国而言,则更为重要!"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便是人们形容黑土地肥沃与宝贵的常用词。审视黑龙江省的这片黑土地:今天,让我们在"喜看稻菽千重浪"里,品味黑龙江人奋斗耕耘70载的恢宏历程。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农民画曾经闻名遐迩;这里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这里的城市和农村,到处散发着艺术的气息,翰墨的芬芳;这里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大人、小孩,不管是干部、工人、农民, 甚至引车卖浆者流,都有可能是书画高手。——这就是镶嵌在皖北广袤大地上的古城萧县。萧县书画艺术起源较早,形成于清朝乾嘉年间。当时扬州八怪崛起,扬州八怪之一黄慎客居萧县。而郑板桥也曾在徐州做官,与萧县书画文人多有交往。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萧县也涌现出一批书画名家,逐步形成了闻名徐淮的“龙城画派”。  相似文献   

15.
明红 《党史文汇》2005,(6):28-31
丁聪是一位具有历史感的漫画家,他挥动如椽大笔,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诚融于一幅幅幽默、讽刺漫画中.他 70载漫画生涯间创作的数以千计的作品犹如中国现当代社会生活的形象画卷.他两眼盯住现实,堪称执画笔的史官.  相似文献   

16.
正"多少人念你/从此/世间少了一个温和的老头儿""思往事,意凌凌,四十三年胸怀清。自串户穿街,顽痴怨恨,春雨渡纷争。"……自1月3日去世至今,无数人自发通过诗歌、文章等方式怀念他,寄托哀思。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百余人含泪悼念他,悲恸万分。高瑞奎,这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河北人民的"帮大哥",71岁的老共产党员,何以让人们如此念念不忘?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群众的热爱之情,赢得了人们的感动和敬佩。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8,(10):14-14
近日,安徽宿州市萧县教体局下发通知称,因部分学校供应的学生牛奶疑似存在安全隐患,经检测合格后恢复供奶,要求班主任提前一小时试喝,以确保学生饮用安全。争议声中,萧县网宣办官微发布通报,称发布通知是为确保学生饮用奶安全,并无让班主任承担安全风险的意图。该项工作并未执行,已及时撤销通知决定,停止学生牛奶的供应。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12日清晨,一颗普通军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怀着对事业、对生活、对战友、对亲人,对穿了整整25年戎装的眷恋之情,猝然走完了43载的人生旅程。人们不敢相信,他那魁梧的身躯会抵挡不住病魔的袭击;人们不敢相信,他那整日为军校建设而忙碌的身影会永久地消失;人们不敢相信,他那颗爱事业、爱学校、爱战士的炽热的心会停止跳动……他就是驻长装甲兵技术学校军务处处长黄继明上校。  相似文献   

19.
正一首名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让人们反思"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不仅仅是社会公众扪心自问的问题,更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需要静心思考、认真面对的问题。领导干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回答。对焦裕禄来说,他的时间用在了兰考人民身上,用在了战胜内涝、风沙、盐碱上。对孔繁森来说,他的时间用在了跨越万里关山走向艰苦的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20.
角度与境界     
有一件事,让人常常记起,为之感动。1966年,周恩来总理到河北邢台慰问地震灾民时,发现群众面对西北风而坐,他坚决要求改变会场布置,让卡车开到南头,作为临时讲台,自己迎着北风,让几千名群众转过身来。人们开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背风而坐后,看到呼呼风沙扑打着周总理的面颊时,这才恍然大悟,千万颗心为之震颤。从背着风到对着风,乍一看只是一个空间方位角度的调整,但仔细一思量,便不难发现:这个角度的转换,凸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的崇高风范,给人们留下了一段“换角显度”的佳话。角度是我们观察认识事物、解决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小处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