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法学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30年中,年轻的环境法学在环境法学学科基础、环境法基础理论、环境法制度等方面都做过认真的研究,开展了一些理论争鸣,对环境法的历史使命等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了新的成果,研究方法渐趋多元化,学科独立性逐步增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学理论体系,解决环境法制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新的环境法学理论与传统法制实践的冲突处理问题等,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环境法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环境法的概念兰建洪我国环境法,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研究它的概念,是我国环境法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只有弄清环境法的概念,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环境法、环境法学的基本原理原则,进而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环境法研究。-、我国环境法的名称...  相似文献   

3.
如何完善环境刑法的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的价值这一个概念,在法律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对法的价值的论证,推理,运用,都是法学家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个问题的本身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相对较为困难的问题。但是,它又是法学理论研究所要面对的。而环境刑法学作为法学研究的一个理论分支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环境刑法的价值体系究竟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才能够满足我们的发展需要。只有逐渐完善我国环境刑法的价值体系理论才能为我国环境刑法的价值体系研究做应有的贡献。本文旨在通过明确环境刑法的价值观念,确定环境刑法的价值目标,协调环境刑法的价值内容,深化环境刑法的理论研究,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环境与资源法基本上完成了立法的系统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务的法律体系,基本实现了环境资源保护活动的有法可依。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中国,一方面是环境资源立法的空前繁荣,各类法律法规大爆炸;另一方面则是每一部环境法都未能得到真正实施,使人感到环境法的“无用”、“无能”。如何修改并完善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理顺各有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保护各项制度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发挥作用,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环境赔偿法——以荷兰为例的社会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擘 《科技与法律》2005,(1):104-110,122
本文对环境民事责任立法进行分析,以图有益于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环境责任立法的讨论.主要分成两大部分.首先运用比较法分析,介绍荷兰的环境民事责任成文法与相关判例法,①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希望能为中国的立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有效途径.然后,主要采用社会法学观点进行分析,讨论荷兰判例法的相关规范移植到中国的可能性和效果,并从公平正义、法律意识等角度,对中国的新立法做出预测.社会法学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强调判例法对于环境责任立法的重要性.在环境法这样一个复杂领域,法律规范应当来自于现实而非抽象的原则性规定.通过对一些已经被欧洲各国承认的判例的介绍,论证法学与社会经济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于立法的重要意义.环境民事立法应当具有环境个体保护的立法价值,还必须体现公平正义积极有利于法律意识的提高.同时,要配之以相当的执行力度,这主要有赖于法律有关规定和诉讼成本以及胜诉率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汪劲 《法律科学》2005,23(4):49-57
从对1998-2003年六年间中国环境法学者著述的文献引证、环境法学术论文的数量、选题、发表刊物以及环境法学者的分布、学历和职称背景等状况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现阶段法学研究的总体水准不高以及法学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和前沿课题分散等,是制约环境法学术水准朝向纵深发展的外在因素;环境法学的交叉学科性质、环境法学者人数相对较少、总体法学素养的相对低下、相关环境课题的广泛导致选题不集中等,是制约环境法学术水准朝向纵深发展的内在因素。提高中国环境法学术水准的核心,是环境法学者必须明确现阶段环境法学研究的历史使命,注重自身学术思想的组织形式和研究的价值取向,以及在研究方法上擅于发挥法学交叉学科研究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法中有关的环境权利和环境权力规范存在着内在张力下的结构失衡和运行冲突。走向多元合作共治,是环境风险时代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无论对于政治国家的环境权力,还是对于市民社会的环境权利,环境法都不可能舍此求彼,而必须"两面作战",环境法学理论研究应当具备这种全景式的面向。从经验和事实出发,在对学界关于环境法学核心范畴的现有理论和学说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环境法的法权"这一命题。基于环境利益之上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力应当是环境法学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元概念,二者虽然不具同质性,但彼此合作共进、竞争成长,共同构成环境法制度大厦的基石。环境法法权结构的规范建构,有助于实现环境权利与环境权力架构的内外部相互制衡与协作,为迈向多元合作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模式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环境法律观检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巩固 《法学研究》2011,(6):66-85
当前环境法学表象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专业性不强的危机,其根源在于较为落后的法律观。在一些环境法理论中作为言说基础和前提预设的“法”与作为现代法治基础的“法”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法律道德主义色彩浓厚、与科学规律界限不明、主体性缺失、孤立立法、与传统法的关系失当五个方面。法律观偏失的环境法学研究在实践中只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无助于环境法治的实现。要想获得理论提升和实践突破,环境法学必须对自己的核心任务和研究范围作出准确定位,牢牢把握法的本质特征,加强本土化研究,尊重现行法,采取现实主义思维,实现向法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对环境法研究国际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对中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环境法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环境法研究的关键词图谱显示,环境政策是环境法国际研究围绕的核心主题。此外,环境法律、环境规制、排放物、生态系统的管理、污染、土地、经济、标准等也成为国际环境法研究关注的重点与热点领域。环境不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技术标准的制定等问题。健全和完善生态系统的环境管理工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环境法学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当代环境法学的发展蔡守秋当代环境法的发展可以分为紧密联系的两个领域:一是当代环境法律的发展,二是当代环境法学的发展。前者表现在环境法的体系日益完备,环境法的调整机制日益健全,环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等方面。后者表现在当代环境法学已经和正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境法典的编纂条件及基本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忠梅 《当代法学》2021,35(6):3-17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启动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对环境法典编纂条件是否成熟以及技术方案的论证提出明确要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新目标新任务提出编纂环境法典的迫切需求,环境法治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适用困境形成编纂环境法典的内生动力,环境法学研究所达成的学术共识奠定编纂环境法典的理论基础.环境法典编纂不仅条件成熟,而且恰逢其时.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理论研究,应深刻把握环境法典的逻辑体系与核心价值,厘清民法典与环境法典的关系;准确把握环境法的领域法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法典的核心价值与基础概念;深刻把握环境法的体系开放性特点,采取"适度法典化"模式、"总则—分编"结构,妥善处理环境法典编纂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深邃而富于发展前景的环境法学理念今年是韩德培先生九十华诞。先生一辈子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在1980年以前主要从事国际法特别是国际私法的教育和研究,从1980年以来则既从事国际法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又从事环境法学的研究工作。韩老虽然主要从事国际私法的研究,但在环境法方面的著述相当丰富,字里行间体现出韩老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综合知识、深厚的法学功底以及学术大师的远见卓识和风度。例如,韩老主编的《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①,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六五”法学重点项目的主要成果,对中国环境法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燕 《河北法学》2003,21(4):115-118
在中国,环境与资源法基本上完成了立法的系统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基本实现了 环境资源保护活动的有法可依。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中国,一方面是环境资源立法 的空前繁荣,各类法律法规大爆炸;另一方面则是每一部环境法都未能得到真正实施,使人感到 环境法的“无用”、“无能”。如何修改并完善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理顺各有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保 护各项制度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发挥作用,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 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及我国对其的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环境法的发展总是备受亚洲各国的关注.这与日本深受公害教训并成功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有关.同时日本环境法的发展经验深深影响着诸如中国、台湾地区等地的环境法发展.20世纪90年代日本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1993年日本颁布了<环境基本法>.这一法案是日本环境法发展历史上的第三个环境基本法(之前的两个为1967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和1972的<自然环境保全法>).那么,<环境基本法>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日本前两个环境基本法相比有哪些革新?它的出现对我国环境基本法的完善有什么启示?日本三个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历程又对我国环境法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些都成为比较环境法上可钻研的课题.本文即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环境与资源法基本上完成了立法的系统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务的法律体系,基本实现了环境资源保护活动的有法可依。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中国,一方面是环境资源立法的空前繁荣,各类法律法规大爆炸;另一方面则是每一部环境法都未能得到真正实施,使人感到环境法的"无用"、"无能"。如何修改并完善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理顺各有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保护各项制度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发挥作用,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权力与权利的重构——论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市场经济的中国需要符合市场机制的环境法 ,环境权力与环境权利的重构因此而获得了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 ,需要将国家环境权力与公民环境权利相结合的环境法律制度 ,需要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  相似文献   

17.
冯嘉 《研究生法学》2009,24(3):8-25
在中国现阶段的环境法学研究中,表现出一些以非法学方法研究环境法学问题的倾向,包括以国家政策或领导人讲话为基础阐释环境法律的“行政解释学”倾向,以成本一效益为唯一分析方法而排斥其他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以及在环境科学、生态学不断发展背景下,不同学科话语转换缺失的问题倾向。这影响了环境法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造成环境法学研究成果难以被法律实践所应用。环境法学是法学学科的一个分支部门,在研究目的及研究和应用方法上必然应当具备法学的特质。法学研究以实践为基础,主要解决价值判断问题,在方法上注重运用以权利义务分析为根本特征的法律思维。因而研究环境法学应当遵循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法律思维解决价值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阶段的环境法学研究中,表现出一些以非法学方法研究环境法学问题的倾向,包括以国家政策或领导人讲话为基础阐释环境法律的行政解释学倾向,以成本-效益为唯一分析方法而排斥其他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以及在环境科学、生态学不断发展背景下,不同学科话语转换缺失的问题倾向。这影响了环境法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造成环境法学研究成果难以被法律实践所应用。环境法学是法学学科的一个分支部门,在研究目的及研究和应用方法上必然应当具备法学的特质。法学研究以实践为基础,主要解决价值判断问题,在方法上注重运用以权利义务分析为根本特征的法律思维。因而研究环境法学应当遵循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法律思维解决价值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晏 《研究生法学》2009,24(3):51-58
文章通过对当前环境侵权立法存在问题的总结和反思,以及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体系结构模式相关理论和研究的介绍和借鉴,指出立法必须在关注未来的同时,总结过去的实践并审视现在的需要。尤其应当考虑中国的现实,以《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突破口,以更有利于法院适用法律,环境侵权诉讼更易进入诉讼程序为起点来构建环境侵权救济法律体系。而设计《侵权责任法》中有关环境侵权责任的条款,应当在考虑侵权责任法自身体系的同时,确定环境侵权的重大原则和制度以解决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并适当采用指引性的准用条款,同时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以及新制度的建立留下空间。  相似文献   

20.
邓禾  韩卫平 《法学评论》2013,(5):109-115
生态利益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非物质性需求的满足的利益。作为环境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利益具有公共性、非物质性、区域性和叠加性等特征。法学对生态问题关注的核心是生态利益,生态利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和调整。明确生态利益的涵义,确认其在法学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在学术共同体内形成一致的话语体系,使环境法学研究向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回归环境法对生态利益的衡平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