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他是领导同事心中的“硬汉”,是亲朋好友眼里的“铁人”,从警30年来,他始终战斗在刑侦、禁毒工作第一线;遇到险情,他总是冲锋在前,“不破案,不收兵”是他的口头禅;他不仅勇猛,更善于钻研,是大案要案的终结者,“守一方平安,维护人间正义”是他的信念。他就是青岛市崂山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崔建武。从警生涯中,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  相似文献   

2.
造反派骂他是“政治扒手”,康生斥责他“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江青诬他为“右派黑格尔”……在那样的政治压力下,他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惊慌失措,冷静、乐观地对待一切,充分显示出一个哲学家型的领导干部的风范。  相似文献   

3.
《刻骨铭心》故事梗概 乡党委书记王东风是个能说会侃、办事极有魄力的中年干部。用他自已的话讲:想干事不难,五分钟,三句话,全拿下,而且永远不带反弹的。这不,他走马上任连砍“三板斧”。第一,整顿党支部。全乡三分之一不合格党员被开除。第二,整顿干部。凡是天天“吃农民、卡农民、不办好事”的村干部,被他连窝端掉。第三,清理账目。他规定:以权谋私、多吃多占的不合理开支,谁吃了谁向外“吐”,而且“吃”多少“吐”多少。为此,当地父老乡亲衷心拥戴他,逢人便夸他是“王青天”。  相似文献   

4.
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台湾被称为“不沾锅”,在接受凤凰卫视吴小莉的访谈节目中,马英九说自己“不沾黑金的锅,不沾台独的锅,不沾酒色的锅”,是谓“三不沾”。(7月28日《东方今报》)其他两不沾暂且不说,单说他“不沾酒色的锅”这一条,就颇有意思。马英九一表人材,留洋博士,家有巨资,又身居高位,身边美女如云,公私应酬无数,各种活动频繁,他却能洁身自好,从不出任何绯闻,成为“狗仔队”最不喜欢的人物,甚至被人认为有“洁癖”。这里不是表扬他的廉洁自律,只是想探讨一下他洁身自好的诀窍。他的经验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不沾”,譬如色字,他坦诚地说:“我不是柳下惠,美女坐怀我还是会乱,所以惟一能做的,是不给美女有坐怀的机会。”所以,那些声色场所他从不涉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懂人情世的奇怪人”;有人说他是一个“舍得花钱的守财奴”;有人说他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可是有他这么一个敢于坚持原则“奇怪人”,才使得城北的干部们直气壮地一次次抵制了腐败歪,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他这么一个反对铺张浪费的“守奴”,才使得今天的城北村集体产高达上亿元,不欠国家一分钱款;正是有他这么一个牢记“两务必”的“苦行僧”,才使得他所领的一班人能够立党为公、执政民,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清廉本色。他就是山西省高平市城北居委党总支书记尚民红。(一)作为地处繁华闹市的城北村“一把手”…  相似文献   

6.
说他是“车头”,是因为他是单位的“头儿”;说他是“车头”,还因为他是管车的“头儿”,更因为他是省市劳模、企业的劳模标兵。他,就是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汽车运输管理处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王福成。 见年代初,松江河林业局森铁处解体后与汽运处合并,合并后的汽运处被人们戏称为“大杂院”,拥有1600多名职工不说,两家的管理人员就近200人,谁来当这个家?局领导经过反复研究,选中了局总调度长王福成,于是他成了“大杂院”的当家人。 上任伊始,王福成便给自己定下了三条规矩:一是不吃请,二是不收礼,三是不搞“一言堂”。他…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他是英雄好汉,有人说他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作为军人.他被称为“战神”、“常胜将军”;作为政客,有人叫他“以色列的恺撒”——这就是以色列总理沙龙。他的一生轰轰烈烈、风风火火.充满传奇和争议。他脾气火暴,说一不二,常常不按常理出牌。  相似文献   

8.
吴孟超的手平时写字颤抖,但唯独上了手术台操起手术刀,“稳、准、狠”俱全,一丝都不抖。他的一群已经四五十岁的教授级学生背后开玩笑说:“他抖时我们不抖,我们抖时他不抖。”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朱德致电宋哲元:“红军将士义愤填胸,准备随时调动,追随贵军与日寇决一死战!” 卢沟桥的枪声震惊了在山东乐陵老家“休息”的宋哲元,然而他还没意识到日寇全面进攻华北、进而欲吞并中华的险恶用心。他抱着“不扩大、不屈服”的  相似文献   

10.
他是腐败分子的“肉中刺”、“眼中钉”,因为他重拳反腐,处理案件从不手软;他时刻牢记“民之难,即党之忧”,把百姓冷暖时刻挂在心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超哥”。  相似文献   

11.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廉洁自律,赢得众口称赞。他的廉政经验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他把住了“前门”,妻子又守住了“后门”。一些人想从他的“前门”送钱买官,包工程买地皮,既碰了钉子,又受到训斥。于是,就搞迂回走“后门”找他的妻子。殊不知他妻子的“后门”也是钢打铁铸,她有个“三不”原则: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孩子很形象地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一些干部贪赃受贿,腐败堕落,究其原因,不是“前门”没把住,就是“后门”没关紧,或者干脆“前门”、“后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主席的“四不”约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个别亲友去信想通过他找份工作干.他对秘书说:“我们共产党决不像蒋介石他们那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垮台.” 随后,他定了处理亲友托他办事的“四不”约法.他说:凡是要求我给安排工作的亲友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相似文献   

13.
陈东林 《党史博览》2005,(11):10-14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从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起一直处于“养病”状态的陈云,仍遭到了“左”倾错误的排挤和打击,其间还一度被下放到江西两年多。他虽然一直被保留着中央委员的名义,但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始终没有能回到中央政治局。尽管如此,陈云仍然利用各种机会,努力抵制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由于“文革”这个特殊时期的史料保存和披露较少,再加上陈云在世时不同意对他个人的各种宣传,他的秘书们回忆说:“有关宣传他的文章、书籍,只要报到他那里审阅,一律被他‘枪毙’。”因此,陈云的这些事迹还不被人们完全知晓。  相似文献   

14.
同事们称他是公家的“铁算盘” ;熟人朋友称他是不开窍的“铁面孔” ;亲戚家人怨他是没有人情的“铁心肠”。也正是凭着这“三铁” ,使他在金钱堆里走得端 ,行得正 ,请看 :  相似文献   

15.
肖遥 《廉政瞭望》2014,(12):65-65
小明刚进我们单位时,每天都像惊弓之鸟,他不知道为何从上司到同事都不待见他,大约是因为他有个习惯——从来不抹桌子。别人的桌子都明光锃亮,他的桌子总像从工地上搬回来的,尽管他比谁都吃苦耐劳且毫无怨言,但还是被认为“邋遢”、“不负责任”……看到他风尘仆仆的桌面,让人想起小区物业在很久不洗的车子的尘垢上写“洗车吧!”  相似文献   

16.
“9·18”事变,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丢失了东三省,将30万东北军撤到华北,继而参加了鄂、豫、皖“剿”共、陕北“剿”共。长期的内战,使他损兵折将。“剿”共变成了东北军的“无期徒刑”,“复土还乡”的愿望无从实现。于是,他从“剿”共转到了联共。西安事变实现了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尽管他本人失去了后半生的自由,却  相似文献   

17.
张国安自1962年参加银行工作至今,已在金融战线度过了36个春秋。1997年起担任了工行抚顺市中央路支行主持工作的副行长。他职务变了,但艰苦朴素的作风没有变。在行员的眼里,他是个典型的“老保守”、不开化的“花岗岩”。 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装满维修工具的“百宝箱”,凡是电灯、电话、钟表、水龙头、汽车、摩托车、打卡机等出了病,他手到病除。有些小青年不理解地说:这么大个行长,这些小事都亲手干;再说,该花的钱不花,不知图的是哈?真是个“小枢”!有的员工给他算了  相似文献   

18.
王元化 《党建》2010,(4):53-54
一 毛泽东在“五四”早、中期固然赞赏胡适、陈独秀、吴虞、李大钊等,但并不主张废弃传统文化。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时,他就受到杨昌济的熏陶。1914年他在日记中写道:“仍抄曾文正公日记,欲在一月以内抄完,亦文正一书不完不看他书之意也。”“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1917年,他仍自称“独服曾文正”。  相似文献   

19.
江 泽民同志指出 :领导干部“权力一大 ,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 ,利用他 ,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 ,如果自己不警惕 ,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 ,就很容易出问题 ,甚至出大问题。”(转引自《干部道德建设读本》 ,华厦出版社1996年出版 ,151页 )现实生活中 ,人们往往把“主心骨”、“班长”、“核心”、“主角”、“第一责任人”等桂冠 ,统统加在“一把手”头上。其用意无非是说 ,在一个地方或部门 ,“一把手”拥有至高无上的领导权。因而 ,要遏制权力腐败 ,防止“出大问题” ,就必须对“一把手”握有的权力进行合理分解和有效制约 ,建立选民…  相似文献   

20.
“包”后不撒手“胡闹”转变了住宅三公司水电处工人胡立安,承包前大伙儿都叫他“胡闹”。原来,他吊儿郎当,好“砍大山”。闹来闹去,闹得去年队、组搞承包时谁都不要他。“大锅饭”砸了,不干活白吃白拿行不通了,可他参加工作7年来没正经学技术,啥也干不好,咋办?胡立安焦虑地来到了队部办公室。党支部书记说:“小胡啊,你是得好好想想了。”承包队长说:“以后的路,还得你自己走。”工长说:“不懂技术,我帮你。”班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