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利率市场化改革自1992年重启后,进程加速很明显。到1998年,除了特殊的贷款利率和储蓄存款利率未放开,其他存贷利率基本完成市场化。2011年,印度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储蓄存款利率也放开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由于种种原因,改革速度一直较为平缓。随着2013年7月人民银行宣布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只差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即放开存款利率。通过分析印度利率市场化背景以及进程,同时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内容,研究印度利率管理体制的变迁首先需要理解印度利率管制的形成历史,在此基础上梳理印度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步骤和效果。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分析印度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强制性关联,有助于理清印度分阶段实施改革的深层次原因。目前,印度正在构建利率走廊调控机制,该机制的操作模式也与利率管理体制变迁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金融深化理论研究了台湾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背景和改革进程 ,分析了其中的成败得失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认为 ,利率自由化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有利于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 ;但是 ,台湾的经验说明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而要采用渐进的模式 ,并且要遵循正确的次序 ,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理论的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纷纷放开利率管制,取消信贷配给制,实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到了80年代,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卷入了这一改革浪潮之中。这当中,有许多国家从中受益,经济金融系统得到改善、金融效率得到提高、资金分配得到优化,但也有一些国家遭受挫折,出现了经济倒退和金融危机。借鉴国际上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对于帮助研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条件的创建,有效规避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联储(FED)继今年1月两度调降利率后,3月20日再次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达到1999年中以来的最低点。美联储为何频频降息,降息对美经济及我国经济会造成哪些影响等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经济转轨所遇到的困难局面是其一系列政策推行失误的结果,尤其体现在不同政策的次序选择上。经济市场化有一个最优的政策选择次序,俄罗斯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转轨道路,依照麦金农教授的经济市场化次序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如平衡中央财政收支、对国内金融活动实施严格监管、适度保护国内市场、实行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等。从而实现经济转轨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7.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对其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之后 ,使印度公营银行呈网络状分布全国 ,银行存贷款迅速增加 ,印度公营银行在促进印度产业部门和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以及消除印度贫困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印度公营银行的经营成本费用上升 ,利润下降 ,呆帐等不良资产大量增加 ,且银行经营行为被政治和行政化等种种弊端日渐显露 ,为此对其改革势在必行。而印度政府改革举措主要是围绕私有化方式之一即减少对其投资额或者说出让股权 ,利率市场化以及赋予其高度自治权 ,银行董事会成员专业化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人来说,1998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那年两项改革永久地改变了中国人的面貌。其一是住房体系被全面市场化,这非常重要,因为在此之前,老百姓即使有房住,也不是自己的财产,更不能买卖,也就是说,老百姓既无财产、又无股权,是真正的无产者,衣食住行都靠单位,而不能自由支配。但住房市场化改革后,房子可以私人拥有并能自由买卖,不少老百姓从此成了有产者,  相似文献   

9.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物价涨幅的差值)是判断货币政策是否适当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经验均表明,如果实际利率严重为负,就会导致消费者为了对冲通胀风险而购买甚至囤积被认为会升值的产品、企业囤积原材料、投资者追逐高收益的资产(如地产、大宗商品),从而加剧通胀、投资过热和资产泡沫。国际经验还显示,负的实际利率会加剧通胀预期。在实际利率出现变负的趋势之前,有前瞻h生的中央银行一般都会及时启动利息周期。  相似文献   

10.
日、美、欧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以来 ,为了适应电力全球化趋势 ,日、美、欧各国实行了多种模式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改革的目标是要打破垄断 ,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效率 ,降低电价。实现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 ,一是对电力工业国有资本实行民营化 ,出售给股民或外国公司等 ;二是打破独家垄断经营 ,培育市场竞争主体 ,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经济学中对自然垄断的研究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印度银行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银行业改革赵薇80年代以来,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相继放开金融管制,主要表现在利率自由化,外汇自由化,金融行政管理自由化,,从而掀起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日本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美国取消了实施达半世纪的《...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 将促进中国金融国际化, 同时加大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产生一方面有着深 刻的经济内在原因, 另一方面, 加入WTO 使我国金融业更加自由化、国际化, 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金 融风险。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入世”后, 我国金融业必须解决好利率市场化、非国有商 业银行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和新融资市场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们借鉴成熟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结合本国各自的特点,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市场化道路.其中,亚洲和拉丁美洲的NIC的市场化进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总结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认识,对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其他一些国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去年11月土耳其爆发了金融危机,贷款利率飞涨,股票价格暴跌,在土政府的干预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下,危机暂时平息。然而时隔3个月,土耳其便又遭受了新的金融危机,政府被迫放弃盯住汇率制后,投资者大量抢购美元,里拉币值暴跌,外汇市场受到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5.
上月要事     
3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突然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6.5%下调到6%,同时将贴现率从6%下调到5.75%,并于次日连降0.25个百分点。这是美联储在连续7次上调利率后首次下调利率。31日,美联储再次将基金利率和贴现率下调0.5个百分点,分别降为5.5%和5%,这是9年来首次一个月内下调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中俄市场化程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不同的权威机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中国经济自由化指数排名领先于俄罗斯。但是,欧盟和美国至今没有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相反,它们早在 2002年就已先后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究其原因,“市场经济地位”背后隐藏着国家之间的贸易利益,同时,政治方面也是影响因素。只有坚持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7.
自戈尔巴乔夫推行“公开性”改革以来,大众传媒就扮演着改革的心脏与脉搏的角色。在经过了传播自由的洗礼与媒体转型期的动荡之后,俄罗斯传媒开始朝着多元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方向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抑制"理论是由麦金农和肖提出来的,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金融业因抑制而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现象,说明只有进行金融深化,才能有利于经济发展。巴基斯坦在改革前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从1991年起,经过一系列金融深化的改革,巴基斯坦银行业市场化程度提高,经营效率得到较大改善,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银行业市场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俄罗斯银行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银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防止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蔓延,同时推进俄罗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预计俄罗斯将按照《2020年前俄罗斯金融市场发展构想》,通过实行非通胀型信贷扩张政策、建立银行系统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把卢布打造成国际储备外汇和主要国际结算外汇、加强银行业监管等措施,利用5~7年时间,初步建立起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提高俄罗斯银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金融体系以及整个宏观调控机制都是从单一、低下的状况中一步步完善和发 展的, 这种完善和发展和当时的经济金融形势密不可分。一方面, 经济金融发展的低级和不发达状 况制约了金融调控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的效用发挥;另一方面, 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要求 金融调控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带动金融调控政策的完善。中国加入WTO、银监会悄然挂牌 都带来了金融调控政策的相应调整。最近几年内, 外资银行准入限制的取消, 也将带来中国金融业 的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