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罗平汉 《党史文苑》2014,(11):27-33
1958年,共和国历史上的"大跃进"之年。这年1月11日至22日召开的南宁会议,是发动"大跃进"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对1956年以来的反冒进提出严厉批评,使党内思想统一到"跃进"即冒进上来;提出了生产计划三本账的问题,为"大跃进"中各种高指标的提出开了绿灯。  相似文献   

2.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曾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众所周知,“大跃进”运动是在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和酝酿、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过程中发动起来的。那么,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和1958年“大跃进”边彦军一、"大跃进"思想溯源1958年的"大跃进"是不顾客观现实条件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左"倾冒进。1955年7月中央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认定主持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的邓子恢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犯了...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的时间。多年来在全国出版的许多党史教材中均称该方针是中共八大提出的。而在一些比较有影响的、甚至很权威的著作中,虽然否定了“八大提出”的说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一说是1956年6月4日提出的,另一说是1956年5月提出的。笔者认为,此问题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裴焕利同志在《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2期发表了《从1958年底到庐山会议前期纠“左”说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裴文),肯定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努力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错误,却又认为这种“对错误的纠正”不是纠“左”。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一、裴文的逻辑矛盾难以根除裴文既承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又说从1958年底到庐山会议前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些错误的纠正不是纠“左”,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二、裴文对纠“左”含义的理解有片面性在对纠“左”含义的理解上,裴文片面强调了质的规定性,忽视了它在不同条件下规模  相似文献   

6.
“大跃进”历史成因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同人们不能穷尽真理一样,历史的研究也无法一次完成。当我们更多地从批判性角度阐述“大跃进”的历史时,西方一些学者却往往比较客观、冷静地论列中国“大跃进”的重要意义。这是颇值人们思索的。从比较经济学、比较社会主义和更深广的历史背景看,中国“大跃进”的发生,无疑应该作为当代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大跃进”的发生,包含着丰富的内在历史原因。就主观方面说来,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它是“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  相似文献   

7.
李伟 《北京党史》2006,(1):24-27
一、研究概况 “大跃进”运动研究起步于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公布后。20多年来,它一直是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海外更是把它和“文化大革命”放到一起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对“大跃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发动对反冒进的批判不仅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跃进”,而且包含着政治上的考虑。他认为 195 6年反冒进导致了 195 7年右派分子对我党的“猖狂进攻”,组织上搞“分散主义”,并且客观上动摇了他在党内外的个人威信 ,是一股从苏共二十大刮来的歪风。因此 ,他认为反冒进表面上是经济工作的“错误”,实质是政治性错误。本文主要从政治这个角度切入 ,考察毛泽东批判反冒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大跃进"运动成因的苏联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付科  李安增 《理论学刊》2006,8(4):111-114
“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其中苏联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苏共二十大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大跃进”运动则是“思想解放”走向极端、偏离实事求是这一正确轨道的“创造”;毛泽东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对苏共二十大进行的重新思考,将反冒进扣上修正主义的帽子进行批判,为大跃进的发生起了清道和催化的作用;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运中“赶超”战略和浪潮的影响,是“大跃进”发生的直接外在动力;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非正常化发展,又使毛泽东产生了依靠自己力量率先进行“赶超”的迫切想法。  相似文献   

10.
"陈云一贯右倾"的说法曾一度流传,但从现有史料中并未发现毛泽东说过"陈云一贯右倾"的直接证据;相反,却有毛泽东批评"陈云是右倾机会主义"说法的记载。"陈云一贯右倾"的说法,从反面显现了陈云抵制和矫正"左"倾错误的史实,其客观实践主要包括:坚持按比例发展法则反冒进;面对"大跃进",最早提出降低指标和保证质量的主张;克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消极后果;粉碎"四人帮"以后,遏止新的"大跃进"。陈云敢于抵制和矫正"左"倾错误的动力来源主要包括:"从认识自己错误上求进步";"唯实"矫正"左"倾错误;毛泽东助推陈云的"唯实"观飞跃。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研究1957年和1958年这一时期历史的时候,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反右派斗争和“大跃进”运动上,而对于发生在这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即“双反”运动,则很少论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动“双反”运动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它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进程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反右斗争的开展,急躁冒进情绪渐渐在党内占了上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想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却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最明显的表现是1958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和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春,毛泽东在对反冒进和“右倾保守思想”进行批评的同时,明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接受了毛泽东所概括的这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路线。这条总…  相似文献   

13.
中共最初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在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这场争论最终以毛泽东批判反冒进而导致全国范围内“左”倾恩想占据上风,并为大跃进的发动做好了恩想上的准备。分析毛泽东批判反冒进的原因,对今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历史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云在“大跃进”运动中为减轻国民经济损失所做的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在“大跃进”运动中为减轻国民经济损失所做的努力○蒋永青1958年7月7日,陈云视察武汉钢铁公司1958年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当时的陈云,已因“反冒进”而受到严厉的批评,他的中央财经小组组长的职务也名存实亡,此后更被任命为中...  相似文献   

15.
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1958年从农业开始,全国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面对全国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浪潮,周恩来一年多来深入生产前线调查研究,一方面既为广大工农群众的建设热情所鼓舞、所感动;另一方面也对“大跃进”中出现的问题有比较多的了解,但限于认识的局限,加之此前1957年曾因“反冒进”而受到过毛泽东的严厉批评,所以在当时条件下,他的作为也就有限了。这一年中,周恩来的题词可能也是受“大跃进”的影响,是建国以来最多的一年,已知道的有近20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是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内容和与之相关的题词。1958年2月26日起,周恩来在乘船从武汉前往重庆途中对长江进行实地考察历时七天七夜。他曾在船上主持会议,多次讨论修建三峡大坝的问题。离船登岸前,为乘坐的江峡轮题词:“乘风破浪,鼓足干劲,为社会主义建设,力争上游。”5月25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周恩来与全体中共中央委员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同日,他为水库题词,第一次完整地题写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  相似文献   

16.
黄火青是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国政法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从1958年6月至1966年,黄火青作为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在辽宁工作了近20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黄火青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谋略,在此期间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1黄火青到辽宁任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期间,正是1958年3月党的成都会议批判"反冒进"和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定实行大跃进的方针之后,全国性的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已经开始。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由一个个谜团组成的。有些谜团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永难破解,有些谜团在时间的冲刷下会逐渐显露真相。发生在80年前的"皇姑屯事件","东北王"张作霖乘坐的专列被炸,随即身亡。是谁制造了这一事件?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几十年来有人们认可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正>1958年10月2日晚上,毛泽东会见六个国家的代表团并同他们进行了谈话。在谈到关于中国的“大跃进”问题时,毛泽东说:“中国究竟有没有大跃进,我本来也是不相信的。今年在武汉有一次会议,我们一些省委书记在那里开会。那时候正大搞小型水利工程,我问他们,究竟有没有大跃进?他们说确实有大跃进。我说你们看见没有?那些人说,他们可是看见的,确实有大跃进。那时我们辩论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苦战三年基本改变面貌这个问题。我那时候怀疑这个口号,我说是不是可以改为苦战三年初步改变农村面貌,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古田县有否党组织?目前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有党员,但尚未正式建立党组织。①一说:有建立党的组织,即“中共古田特支”。②持后说者,对古田特支成立的时间说法也不统一。有说是一九二七年三月;有说是一九二七年六月。最近,我们广泛收集了近年来福州、闽东、闽北地区党史研究中有关大革命时期古  相似文献   

20.
贺吉元 《党史文苑》2007,(12):15-18
这里说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1958年前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一个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开除球籍”的危机感和“尽早改变我国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