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近日,通过重温《道德经》“上善若水”篇,对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名词出现在中国人面前,一个新概念摆在了中国人眼前,一个新问题走进了中国人茶余饭后的生活中。那就是我们不太熟悉却好像又很熟悉的“公众人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编辑部:我们镇订了10多份《中国民政》,每一期来了我都要翻翻,有吸引人的文章,有与工作关系紧密的文章,我都要认真阅读。我感到,贵刊离我们很近,因为它是我们基层民政工作者自己的刊物。我爱看“取经送经”、“社会写真”、“人生风景线”等专栏中的文章,因为它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有一种亲切感,有些文章有实用价值,对指导工作有益。我尤其喜欢“助理员之窗”和“鼓与呼”两个专栏,前者“解渴”,既道出我们的心情,又谈出许多好的工作心得,想一想,人家怎样做的,我该怎样做;后者“解烦”,作者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劳动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取向。受“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一部分人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背离了“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要抵御和消除“不劳而获”和“投机取巧”的劳动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重塑“劳动最光荣”价值观,必须完善劳动保障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分配的公平公正,营造体面劳动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劳动价值理论的灌输和教育,丰富劳动价值观内涵,提升劳动者素养,以确立对“劳动最光荣”价值观的认同,重塑“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檀国柱 《台声》2011,(4):94-95
决定采访刘丰煜源于本刊常务理事、台商阎承礼的一个电话,电话中阎总说:“小胖”人很实在,做事很稳重,技术很好,建议你们(台声)关注一下靠技术在大陆打拼的台商。随后,在采访前的资料搜集中,笔者发现,刘丰煜在汽车服务行业拥有很好的口碑,“京城汽车美容第一人”“台湾著名汽车美容专家”“美国雷射釉台湾地区创始人”“小胖”等称号是大家认可他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根据当代中国人民根本、总体的需要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现代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可以大致上把我们所说的“正确的价值观”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第二,以共同理想为价值目标。第三,以艰苦创业为实现手段。第四,以公平竞争为激励机制。第五,以遵纪守法为行为准则。第六,以为人民服务为道德追求。以上六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主要方面规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不同内容。它们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所内涵的六条基本价值原则。除了…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曾激起国人奋发图强之志。然而不幸的是,有些人光有“图强”之心,而不甚求“图强”的科学途径,这往往很容易造成某些人“图强”的努力陷于事倍功半的难堪状态之中。以史鉴之,这方面的典型事例以远观之有:产生于“大跃进”年代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土法炼钢”的政治笑话。以近观之有:产生于改革年代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等。事实上,这种以口号代替科学,以冲动代替理性的“图强”操作行为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它使我们空耗了不少的时光和资源。同时,它还使我们渐忘了科学的严谨和理性之…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民     
常常听到准备移居加拿大的朋友说:“大不了,我们买个农场,到加拿大当农民。”其实,把当农民当成梦想的并非只有中国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说的很像是加拿大的“城市农民”。  相似文献   

9.
镜子.是日常生活端貌正冠的工具,它能弥补眼睛的生理局限,直接、客观地展现自己;镜子,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律己修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镜子以自省”,这样的典故不胜枚举。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他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做“镜子”,随时对照,而魏征又何尝不是太宗的一面“宝镜”呢,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太祖朱元璋“守井之道”也是一种“秉镜”以自律的智慧,他也常教育大臣老实为官。守好“一口井”,方能天天汲取,用之不竭;开国领袖毛泽东一辈子简朴,无论对待革命事业或是私人生活,简朴精神就是“明镜”,照亮革命道路,带来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带领中华儿女走上康庄大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肯于用“明镜”照自己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中国制造”已是非常流行,但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文化有没有随之输出?文化到底怎样“走出去”?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有一批真正了解国际文化和国际趋势的国际型人才。目前,文化走出去最大的问题和障碍就是国际化的人才太少。  相似文献   

11.
继第3期、第4期组织“我们的价值观”专题笔谈后,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社科院的指导下,本刊近期又组织了相关专家学者召开专题研讨会,并选择部分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组成“浙江人的价值观”专题笔谈。这对于进一步推动“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对于建构“我们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观”,对于提练“浙江人的价值观”的核心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纳雪沙 《前沿》2012,(3):63-66
张岱年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的开创者,他对价值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他对价值的内涵、价值的层次、价值的标准、人的价值以及哲学价值观的核心等问题作了初步探索。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混乱,张先生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在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义利统一”“理欲统一”“德力俱足”的现代新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高端参考     
《干部人事月报》2011,(3):22-22
中国人必须有价值观自信现在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是这样的吗?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发表文章指出,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比如,有人驾车撞人后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语,立即招到社会的谴责。  相似文献   

14.
终极价值观来源于社会发展对道德体系的需要。中国传统终极价值观就是儒学所构筑的“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 ,志在仁义”的精神价值体系。它的传承主体 ,主要是由中国士大夫阶层———古代的知识分子构成的。中国传统终极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 ,不仅吸取了儒、道、佛思想 ,同时也是中国士大夫阶层在充满纷攘争斗的封建社会中寻找确立自身地位与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09,(10):5-5
中国有45万亿元存款,中国“不差钱”,差的是有钱的人想投钱,没自由;用钱的人想筹钱,没渠道。所以搞活金融,搞好金融改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输出通缩论” 的由来及依据 当前“中国威胁论”又有新版本,“中国输出通缩论”悄然兴起并开始蔓延。“中国输出通缩论”源于摩根斯坦利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2002年10月所作的一份题为《中国因素》的分析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将自身的通货紧缩转向全球,中国是当前世界通货紧缩的来源之一。此论一出,令各界震惊,并引发了一些对中国的抨击。对此,我们需要认真辨析,以明是非。所谓的“中国输出通缩论”的主要论据是:  相似文献   

17.
记者:徐老师,您当年选择分析哲学作为主攻方向,是单纯的学术兴趣么? 徐友渔:不全是。经过“文革”,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反思,都希望中国能有所改变,自己能有所贡献。这方面我跟别人思考进路不太一样,许多人有抱负,也许理想也很纯净,但往往想法很直接。比方考虑到中国贫困、被人欺凌,需要发展经济,于是就去学经济学;或者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需要改革就力图去从政。而我自己习惯在思想层次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美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塑造中国人重仁、重义、重礼、重孝、重和、重生的品性。古代圣贤名士的励志格言,为后人广为传颂和践行。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显然,这些格言信条对中国人形成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世界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 :“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 ,带领人民胜利前进 ,归结起来 ,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的崭新概括 ,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的庄严宣示。一、价值观的一般涵义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一般来说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 ,是对客观对象的意义或价值的一种把握。价值观不能离开作为主体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江总书记在广东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发展较快地区的干部群众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又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和率先致富的实践者。因此,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致富之源何在呢?应该说,一部分人能够先富起来,源于邓小平理论,源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源于党的路线、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