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中西部进行了一场跨越三个五年计划长达近20年的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和组织实施者.后来,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决策推进了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为三线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立旭 《探索》2003,5(6):9-13
毛泽东搞三线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他关于三线建设的思路是随着国内外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毛泽东为三线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物质、精神、经验三方面的遗产.  相似文献   

3.
王锐 《党的建设》2021,(5):25-26
三线建设是毛泽东和党中央为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加强国防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从1964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布局由沿海转向内地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作为全国战略后方之一的甘肃,在三线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承担着艰巨的任务,为三线建设的顺利推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韩洪洪 《党的文献》2005,2(4):97-101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党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参与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在三线建设实施过程中,他多次到西南、西北三线工程较多的地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许多重大项目的决策都与他有关,许多困难是在他直接过问下解决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和党中央作出了"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战略决策,使三线军工企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绵阳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阳曾是国家三线建设的四个重点城市之一。三线建设为绵阳建立国家科技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线建设孕育和催生了中国(绵阳)科技城。三线建设时期留下了大量的三线建设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亟待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绵阳三线建设文化与精神是支撑中国科技城的重要文化精神,是绵阳城市精神的重要体现和构成,应当成为绵阳新的文化名片和品牌,从而更好地提升绵阳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近20年三线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建设是从 6 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初 ,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一场规模宏大的以备战为中心 ,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运动。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贯彻实施 ,关于三线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仅将研究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作一综述 ,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一、关于三线建设的原因三线建设的起因是复杂的 ,多方面的。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三线建设的发起有备战原因也有改变经济布局的原因。马英民认为 ,三线建设首先是为了战备 ,即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但是三线建设同时也…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第二届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上,70多位专家、学者和三线建设亲历者展开热切讨论。与会学者从毛泽东三线建设思想的核心、三线人群的身份认同、三线企业的发展等角度丰富和扩展了三线建设研究,并以上海和江西小三线建设、东至小三线建设等案例入手,着重探讨了上海小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指出三线建设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对上海和安徽两地的经济交往、对中国电子工业的调整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霞飞 《党史纵横》2008,(1):42-45
毛泽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中国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的威慑力。中国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新中国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一定威慑力。建国60年来,我们国家能有几十年的安全,不能不说是享受了三线建设的好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10.
夏飞 《党建》2009,(9):54-55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新中国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一定威慑力。建国60年来,我们国家能有几十年的安全,不能不说是享受了三线建设的好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建设和调整改造中受益匪浅,甚至有论者认为,三线建设是自重庆开埠以来的第三次(重庆开埠、抗战时期、三线建设)大的发展机遇。2006年11月17日,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就重庆三线建设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马述林。他原任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长期在发展改革系统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工作,是重庆经济界的资深专家。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今天的题目是“湖南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上个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湖南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今天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我们湖南湘西地区又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座的几位有的是当年湖南三线建设的领导者、亲历者,有的对三线建设有很好的研究。请大家谈一谈,向读者介绍当年湖南三线建设的一些情况,一些经验,或者说是总结某种教训,我想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建设可谓西部大开发的先行 ,奠定了西部工业的基础 ,改善了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状况 ,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西部崛起 ,建设者们留下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遗产。但三线建设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 ,从当时国防的需要出发重点是发展军工和重工 ,所有制结构单一 ,多数企业建在山区 ,因此不完全成功。当今的西部大开发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的 ,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 ,但不能走三线建设的老路 ,必须开辟新路  相似文献   

14.
从1964年到198O年,我国在西南、西北内陆地区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备战性质的经济建设。史称“三线(1)建设”。对于我国为什么要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和起了什么作用,应如何看待三线建设中出现的某些偏差,人们的认识还不尽一致。有的甚至对三线建设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三线建设只是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和浪费,没有什么积极成果可言;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是一个失误,等等。这些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和有待澄清的。。中加强战备势所必需大凡一个国家,悠悠万事之中,再大也莫过于两件:一是生存,二是发展;而生存利益是高…  相似文献   

15.
郑婕 《世纪桥》2010,(12):4-9
<正>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制定实施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基本设施建设。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三线建设的决策者之一,对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作出了突出贡献。三线建设为我国留下的物质遗产,至今仍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行"一带一路"的基础。关于三线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有这样的论述:"60年代前期,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动荡,美国对越南北方侵略战争逐步扩大,我国周边形势日趋紧张,备战问题摆到  相似文献   

17.
1964年6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毅然作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并雷厉风行地指导实施,这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重要篇章。邓小平是三线建设重要决策人和组织实施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庆祝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之际,联系当前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冷静回顾、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空前壮举,我们不能不为50年前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宽阔厚重的政治胸襟、力握乾坤的巨大权威所折服。为此,特邀本刊特约撰稿人,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首届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副巡视员宋毅军,撰写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8.
郑婕 《世纪桥》2010,(14):17-20
<正>李富春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及时落实毛泽东的批示三线建设牵动面广,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从科学规律角度而言,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和筹措资金都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三线建设进程缓慢。毛泽东对三线建设的进度不尽满意,他要求立即把三线建设好,把大工厂和科研机关搬进去。  相似文献   

19.
夏飞 《党的建设》2009,(11):59-60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新中国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一定威慑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能有几十年的安全,不能不说是享受了"三线建设"的好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是前无古人的。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1960年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  相似文献   

20.
三线建设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为了巩固国防、建设国家,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展的以备战为中心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内涵的三线精神。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宣传和三线精神的传承发扬,对于今天的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