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向是制定开发区发展战略中的首要问题。小而言之,它关系到开发区自身的成败;大而言之,则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其辐射功能,带动沿江开发,实现湖北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因此,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寻求与省情、市情、区情相适应的开发区的发展目标模式极为必要。一、世界各地经济特区发展模式分析依托鄂州市建立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实施我省对外开放政策的重大措施和  相似文献   

2.
赵凝  张慧 《前进》2017,(8):25-26
<正>采访手记:截至2016年7月底,经国务院或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有31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综合保税区1家。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集群,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全省各类开发区块头不大、数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新常态",逐渐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从外延式增长向调整结构、精细化发展转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载体与平台,而在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低成本优势的弱化与传统的土地、财税优惠政策效应弱化的背景下,传统制造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着产业转型与园区整体转型的两难选择。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产城融合的视角下,一方面要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落实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模式,另一方面也亟需在产业层面上推动开发区内的产业链条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发展与城市服务功能有机对接结合,有助于破解追求产业转型或园区城市功能单边效应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赵文韬 《群众》2023,(7):36-37
<正>1992年,当“春天的故事”写在中国大地上时,江苏靖江开发区正式成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启了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2012年,靖江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征程。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起点、新方位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扬帆奋进。  相似文献   

5.
《时代主人》2012,(6):49-50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是我国首批内陆和沿江五大对外开放城市的开发区之一,是江西省首批开发区。2010年3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弹指一挥间,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过了20年不平坦的发展道路。20年来,该区从昔日的一片荒滩变成今天的现代化新城,成绩有目共睹,变化令人瞩目:起步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到目前辖区140平方公里的空间拓展,年财政收入由成立之初956万元到2011年15.68亿元的几何式的增长,工业总量由最初年主营收入7600万元到今  相似文献   

6.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启动的自治区级开发区,是通辽市改革开放的前沿、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现代化新城区的产业支撑。地处内陆,不沿江,不靠海,这样一个开发区,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谋求发展?近日,《时事报告》专访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艳荣。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建立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创举,是“特区”发展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开发区已经在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规模、速度上都显示出了强大的影响效应与辐射功能。以开发促开放、促发展的开放观、发展观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山西省开发区建设从“八五”期间开始至今,现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和大同、风陵渡、阳泉、榆次、溯州、忻州、晋…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现与发展,必然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土地锐减现象?如何正确处理开发区建设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型升级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更是打造先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必然选择。作为浙江省规划面积最大、最年轻的国家级开发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开发建设理念,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招商选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招商选资是开发区永恒的工作主题,也是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欧阳林夕  杨发顺 《创造》2006,(11):92-95
采访楚雄市副市长、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蔡永林时,谈及开发区天然药业园区的发展,提到最多的企业是盘龙云海和太阳药业。这两家企业各有特点,一家是进入开发区时间最早的骨干企业,是老大哥;另一家的项目潜力较大,是现代化技术与经济发展下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正广州开发区2017年发布人才"美玉10条",人才项目最高可获10亿元奖励。另外,广州开发区建立人才工作集团,全国首创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广州东部,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合署办公,实行"五区合一"管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三资”企业相对集中、外来人口流动频繁、城市基础建设设施比较完备、政策优惠的显著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入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沿海、沿边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必将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开发区公安队伍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造就一支适应开发区未来发展要求,担当起保卫经济发展重担的高素质公安队伍,是摆在开发区公安机关面前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公安机关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江苏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月平 《群众》2010,(7):28-30
<正>江苏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开发区和农业开发区等多种类型。在布局上,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态、点轴分布的特点。在规模、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都位居全国  相似文献   

14.
曹琪 《今日上海》2013,(3):34-36
漕河泾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是上海唯一融“三区于一体”的开发区。开发区现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及研发等各类机构2500余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形成了“一五一”产业集群体系。2012年底,漕河泾开发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的称号,这无疑成为漕河泾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新里程碑,也是开发区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提升自主创新的效能和水平的又一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商务部对全国46个国家级开发区2002年度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三年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并且在46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15位。2003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持续增长,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31.6%;  相似文献   

16.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按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程序,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规划和技术报告已先后通过预审、专家论证,经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现批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申报西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请示》(青政[1999]87号)收悉。经国务院领导同意,现函复如下:一、同意在西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上建立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东、西两片,东片北至果洛路,南至南山路、凤凰山路,西至湟中路、享堂路,东至民和路;西片北至海晏路,南至解放渠,西至海湖路,东至新宁路。东、西两片规划范围总用地4.4平方公里(其中东片用地2.4平方公里,西片用地2平方公里)。三、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纳入西宁市经济技术发展的总体规划,建设发展资金由  相似文献   

18.
环发[2015]120号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程序,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  相似文献   

19.
<正>7月4日,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促进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重点提案,赴南京进行督办。省政协副主席阎立参加督办。委员们深入到南京江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地视察,并听取省商务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厅相关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我省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情况。在督办会上,阎立说,开发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推进经济开发区转型  相似文献   

20.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初见成效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去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发建设了1.1平方公里,兴建了4万平方米厂房,引进项目106个,总投资为4.21亿元人民币。目前,开发区已完成了1平方公里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引进了3万门程控电话;一座22万伏变电所即将建成;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