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各级政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我国保持了多年的低生育水平,有的地区已逐步过渡到零增长,但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出生缺陷人口累积增加、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以及人口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十分突出。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给人口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与时俱进,转…  相似文献   

2.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草案)》作说明。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基本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  相似文献   

3.
何劳 《传承》2000,(Z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因此,我们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和解决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意义重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和全国一样实现了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实…  相似文献   

4.
1973年起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而后独生子女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的具体政策相继出台并全面实施至今的30年内,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发生了大幅度下降,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相似文献   

5.
朱金莉 《当代广西》2007,(10):12-13
在计划生育政策推行30年后,在我国人口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现阶段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之后,我国人口发展再次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6.
张渝民 《福建通讯》2002,(12):23-24
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以来,经过20年的工作,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已实现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降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一、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势江西省的计划生育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90年代以来,取得了明显成绩:出生率逐年下降,已逐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妇女总和生育率已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保持较高水平,长效措施比重很大。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江西省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率有较大的提高,从1982年的75.42%提高到1999年的89.76%。其中,结扎率为55.26%,上环率为28.85%。这为有效防止计划外怀孕和出生,尤其是多孩出生,降…  相似文献   

8.
李萍 《今日海南》2007,(7):40-40
构建和谐海南必须注重人口安全问题,使人口发展及其相关领域各种风险因素得到相对控制,避免或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海南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以往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海南的人口问题也正由过去的以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结构、迁移、  相似文献   

9.
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对其核心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变迁的需求 ,都受着人口问题的制约和影响。人口增长、老龄化、剩余劳动力、体能素质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问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五大人口问题。因此 ,必须致力于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而最根本的则在于解放生产力 ,依靠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安居乐业,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再生产进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类型。中国同时错过了在1949年后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间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的时机。  相似文献   

11.
<正>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正处在重大转折期,人口不均衡发展问题突出:一是人口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并存。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4.92‰,但全年出生人口仍有1640万人;16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了244万。二是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每年我国出生的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加上出生后数月或数年才显现的缺陷儿,累计约占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三是人口结构性矛盾问题十分突出。2013年,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劳力的隐性失业问题相当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控制人口基数。我国正处在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人口转型阶段,人口规模庞大而且增长迅速。到2000年,我国人口比1980年增长了3亿左右。今后十年,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人口仍将增加近2亿。继续增长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大约束条件。古人曰:“一夫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少生1700多万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高增长到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省人口计生工作在"十五"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十一五"继续保持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多项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2008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6.72%,省人口计生委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4.
赵新 《乡音》2013,(10):16-16
近年来,随着低生育水平目标的实现,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引起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保持合理人口结构,实现人口生态平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河北作为全国第六人口大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缓解,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的发布,成为我国人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从人口增长、人口控制和人口问题3个角度可勾勒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后《公开信》时代的新人口问题,集中表现在少子高龄化和性别失衡两大挑战上。真正"以人为本"的人口控制应降低非意愿的不育率、非意愿的生育率。为实现适度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主张"人口优化"理论:一方面,淡化人口数量的硬性控制,实现家庭计划的自主性和社会计划的保障性;另一方面,优化人口生态的演进控制,保障人口生态的多样性和持续性。"还权于民,赋权于民,造福于民"是人文计生、和谐计生和幸福计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意愿低生育普遍出现的新时期,"减少一胎、鼓励两胎"是符合中华民族大利益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江津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累计少生人口100万,人口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进入了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主要任务的新阶段。江津的计划生育工作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在多次被命名为省、市、全国先进集体基础上,2001年江津市又被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被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最佳文明单位”。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才工程世纪之交,新一届计生委班子面对过去的成绩和荣誉,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和盲目乐观的情绪。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张永宏在领导班子会上提出了“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开始,学术界就开始对中国人口政策反思和自省。而1月6日的13亿人口日更以其强烈的象征意义,昭示着由国的人口政策到了一个总结和反思的阶段。中国人口从12亿增加到13亿的时间用了10年的时间,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这一时间可能会提前4年甚至5年时间到来。中国的人口已呈现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特点,并连续10年维持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竞争后,发展大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所导致的高投资、高增长、低劳动力使用的趋势,造成当前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降低到0.1水平,比同等水平发展中国家低一半以上.加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和未来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