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伯祥 《黄埔》2011,(6):56-57
棉湖大捷1925年3月初,陈炯明乘东征军深入潮汕,兵力分散之机,命令林虎、李易标集结主力,从兴梅挥师南下,妄图在棉湖一带歼灭黄埔学生军。3月12日,林虎率领刘志陆等部精兵2万多人,分几路杀向棉湖。消息传来,蒋介石派钱大  相似文献   

2.
贾晓明 《黄埔》2014,(2):82-83
1925年10月31日,东征军攻克兴宁,这是继30日双头大捷后,对陈炯明叛军取得的又一次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3.
棉湖战役     
《黄埔》2016,(4)
正棉湖战役是1925年3月13日发生在第一次东征路上的一场关键战役,是黄埔教导团自建团以来遭遇的最艰难的一次战斗,黄埔学生军特别是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教导1团全体官兵以极其惨重的代价战胜了林虎军队,取得棉湖大捷。这场战役对于黄埔军校、第一次东征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棉湖战役的大背景:第一次东征1922年6月16日,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此后,在孙中山的策动下,桂军刘震寰部,在桂林的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4,(2):4-27
黄埔军校创办不久,即投入到捍卫革命政权的战斗中去。1925年2月,军校教官、学生和教导团3000余人,与粤军联合组成右翼军,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校军在淡水之战和棉湖血战中,大显神威,其爱国爱民、勇猛果敢、团结奋斗的黄埔精神赢得了各方的瞩目和交口称毙1925年10月,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作为主力第二次出发东征,冒着弹雨强攻惠州,酣战华阳,与东征军各部配合,彻底消灭了陈炯明的军事力量,“黄埔精神”再次大放光彩。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为出兵北伐奠定了基础。这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胜利,也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贾晓明 《黄埔》2013,(3):76-77
1925年10月14日,广东国民政府组织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东征军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攻克了号称"固若金汤"的惠州城,取得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第一个辉煌胜利。第二次东征军1925年10月1日从广州向东江地区进发,主要以国民革命军第一、第二军为骨干,并将其编成三个纵队:第一纵队以何应钦为纵队长,兵力1.5万人,任中路,是这次东征的主力;第二纵队以李济深  相似文献   

6.
正黄埔军校创办不久,即投入到捍卫革命政权的战斗中去。1925年2月,军校教官、学生和教导团3000余人,与粤军联合组成右翼军,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校军在淡水之战和棉湖血战中,大显神威,其爱国爱民、勇猛果敢、团结奋斗的黄埔精神赢得了各方的瞩目和交口称赞。1925年10月,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作为主力第二次出发东征,冒着弹雨强攻惠州,  相似文献   

7.
贾晓明 《黄埔》2013,(1):80-81
1925年10月1日,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出师举行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党军取得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后,由于旋即迅速回师广州以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没有乘胜消灭陈炯明的叛军残部,致使其中一部分逃往福建南部、江西南部等地,并得到当地军阀的支持,由此获得了喘息和复苏的机会。而东征军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急于扩充自己的实力,  相似文献   

8.
正1925年11月8日农历九月二十二日星期日1925年11月8日,蒋介石在汕头(另有在潮州召开的说法)召开有东征军各部高级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讨论确定了整顿地方行政以及对窜入福建的陈炯明残部的处置方法等问题。整个东江地区,是陈炯明、林虎等军阀势力盘踞多年的老巢,他  相似文献   

9.
“袖海亭”是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避难“永丰”舰而修建的。这江风中巍然挺立的飞檐拔柱的亭子,曾深深印记在黄埔军校早期毕业生的脑海中。1922午6月16日,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军围攻总统府,孙中山避难停泊在珠江上的“永丰”舰,等待北伐援军回师广州,与叛军相持50余天。在这一期间,“永丰”舰曾锚泊黄埔长洲岛水面,也就是两年后由孙中山亲自创建的黄埔军校门前附近,历尽艰险。两岸的叛军曾向“永丰”舰倾泻无数炮弹,奇怪的是炮弹从未落到过甲板上,仅在舰四周炸起冲天的水柱。稍后,“永丰舰”闯过叛军的火力网三山口地带,驶入较安全的白鹅潭,一直…  相似文献   

10.
贾晓明 《黄埔》2013,(4):76-77
1925年10月22日,第二次东征军攻占了海丰,为彻底消灭陈炯明叛军、实现完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征军于1925年10月16日占领惠州后,蒋介石立即制定了第二期作战计划,颁发向潮梅进发的命令,并将原中路改为右路、原右路改为中路。由于消灭惠州之敌后兵力更感充足,且克复惠城缴获枪械甚多,就命令黄埔军校入伍生第二团团长胡树森率全团官兵由黄埔开赴惠州驻防,另外将党军新编团改为党军第一支队,以mt-~il英为司令,负责维持惠州、博罗地区治安。  相似文献   

11.
徐步 《黄埔》2012,(1):61
兴宁大捷兴宁大捷是广州革命政府第一次东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承担作战任务的主要是由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和粤军组成的东征联军右路军。由于右路军由具有较高政治觉悟的黄埔军校校军担任先锋队,因而战斗力极强,为取得大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贾晓明 《黄埔》2013,(6):80-81
1925年10月27日,进军途中的东征军在华阳镇和陈炯明叛军激战。战后蒋介石曾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大关键,其重要性不下于棉湖之役。”  相似文献   

13.
贾晓明 《黄埔》2014,(3):86-87
1925年11月7日,蒋介石率领东征军克复广东境内陈炯明叛军盘踞的最后一个据点饶平,这标志着广东革命政权彻底统一了广东全省。  相似文献   

14.
贾晓明 《黄埔》2014,(1):94-95
1925年10月30日,东征军在双头取得大捷。这次大捷是第二次东征以来国民革命军所获得的又一个重大胜利,它迅速扭转了因蒋介石、谭曙卿在华阳军事失利造成的不利局面,并基本歼灭了陈炯明叛军的主力,为进军潮、汕,统一广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成晓军 《长白学刊》2011,(1):129-132
1923年5月至11月间发生于东江区域的讨伐陈炯明叛军之役,是孙中山一生多次亲临前线直接指挥作战的一次典型战例,也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它不仅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军事和政治基础,而且成为孙中山革命生涯中与惠州为主体的东江区域关系密切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1,(2):41
1925年1月31日,黄埔军校全体师生在大操场举行第一次东征誓师典礼。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商谈国是。军阀陈炯明便趁机作乱,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于11月15日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自任"救粤军总司令",继而命其叛军兵分三路,准备进犯广州,推翻广东革命政府。1924年12月2日,  相似文献   

17.
第五章贼心不死陈炯明卷土重来1924年“双十节”前后,黄埔军校师生一举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平时学生军们纸上读兵,如今真枪实弹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1月8日起,军校一期学生在广州鱼珠墟及珠村附近举行毕业实战演习,教授部主任何应钦任总指挥。红蓝两军对垒,学生分别任排、连、营  相似文献   

18.
贾晓明 《黄埔》2012,(2):58-59
1925年6月15日,黄埔东征军回师广州,彻底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叛乱。 滇军将领杨希闵和桂系将领刘震寰原来都“没有地盘”,率军“暂驻”广西。1922年底,杨、刘参加“白马会盟”,同意接受孙中山领导,杨希闵受命为滇军总司令,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率部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在战斗中,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部不但按兵不动,  相似文献   

19.
兴宁大捷     
徐步 《黄埔》2012,(1):61-61
兴宁大捷是广州革命政府第一次东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承担作战任务的主要是由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和粤军组成的东征联军右路军。由于右路军由具有较高政治觉悟的黄埔军校校军担任先锋队,因而战斗力极强,为取得大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贾晓明 《黄埔》2015,(2):77-79
1925年11月30日,国民政府南征军攻占了盘踞在广东南部沿海军阀、自称"八属联军副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申葆藩的大本营廉州,并在此后迅速进军,彻底扫清了长期从南路威胁广州的军阀邓本殷、申葆藩的割据势力。在广州国民政府发动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后,盘踞在海南岛、钦州、廉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