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一天天长大了,生活条件好了,居住的环境也改变了,但总是回忆起以前的事儿,回忆起那些走远的单纯的岁月,那些快乐的再不能回来的时光就是童年吧?  相似文献   

2.
曾樾 《海内与海外》2012,(10):69-70
许多人在聊起北京人的时候都会有这样评价:北京人能侃能聊,能说会道,啥事儿没他不懂的,啥事儿没他不知道的,跟北京人聊天增学问、长见识。这话还真是不假。您想,北京人打一落生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祖国的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大枢纽,现在又多了一个头衔——现代化国际型大都市。那些海内  相似文献   

3.
女儿北京大学双学士毕业后考取美国耶鲁大学,现在已经获得硕士学位了。脑海里回忆起她临行前繁忙的身影,我的思绪渐渐的回忆起二十多年前所发生的那件叫人啼笑皆非的往事。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最闹心的一件事儿就是那些让我们闹心的人往往意识不到他们其实很闹心.在塞车的高速路上,那个开着奥迪车不断通过抛锚线向前抢路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比谁都重要.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我不是不想和你们大家一起排队,我其实很想和你们大家一起排队,不过我太重要了,比你们所有的人都重要."  相似文献   

5.
穿衣的勇气     
师范同学颖,是位安静的女子,喜欢阅读,有时还写一点文章,发在当地的刊物上。过年,回故乡,我去看她。她和我聊到了穿衣,拉开衣柜,一个大柜子里,全是她的衣服,叠着的,挂着的。各式各样。我顿时来了兴致,让她穿那些衣服表演一番。她欣然应允。她先穿上了一件旗袍,那是一件红格子  相似文献   

6.
明白人     
南方人不明白“明白人”是个啥意思,要疑问:谁不明白呀?谁傻呀!东北人嘴里的明白人不是聪明与否的意思,也不是奸傻问题,而是泛指那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解世间万象,白日里能对话官商士民,夜晚里可寻仙游阴,你别有事儿问他,什么事儿不管,你只要问了,就立刻摇头晃脑给你说出个子午卯酉来,有鼻子有眼,还捎带着解决的方案,整个一万事通、通万事。而其真正的底呢?货真价实的明白很稀罕,装神弄鬼胡说八道的占多数,有一些道听途说的知识或信息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还要信誓旦旦、理直气壮,眼珠子瞪得牛眼睛一般证实:你不信别人,还不信我?  相似文献   

7.
姜米粒 《新青年》2002,(12):44-45
口味这事儿实在是身不由己的事儿,美味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人之于食物也有缘分之说的吧?  相似文献   

8.
整事儿     
尹成 《新青年》2002,(5):48-49
整事儿,实际就是东北人的小聪明、小伎俩,有点儿掩耳盗铃,东北人可爱就可爱在这儿,明知道,都不说,相互鼓励着整事儿。  相似文献   

9.
家庭作业     
教育界有一些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其中最有趣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件事儿是,无论我们对学习这件事儿有了多么深刻的了解,许多学校还是在一种被误解的理念的指引下,来看待家庭作业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1…现在过年没什么意思,除了吃喝,都不知道干吗.听着身边的朋友这样说时,我心里不禁一惊,确实如此,年年过年,似乎都一个样,除了吃喝,再无其他乐事.每到春节,小区里就特别安静.外地人都回老家过年了,平日里热闹的街道突然就冷清起来,只有商场、超市里的高音喇叭依旧不休不止地播放着喜庆的节日歌曲.  相似文献   

11.
过年回忆     
小时候,最盼过年,因为过年不但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而且到处洋溢着喜洋洋、热闹闹的欢乐景象,令人留恋、痴迷、怀想。  相似文献   

12.
分布在越南境内的苗族同胞把过年看做一年中最要的节日。居住在莱州、山萝、黄连山等越老边境地区的苗族同胞按照习惯过元月一日的阳历新年,而居住在广宁、高平、谅山等中越边境地区的苗族同胞则按农历过年。按照民族的传统,苗族的过年,不管过阳历年还是阴历年都一样,从十二月初就开始、到新年的第二天就算过完了年,主要的节庆活动都要安排在新年的两天里。为了过年,苗族同胞要进行隆重而细致的准备。他们首先要修茸屋舍、洒扫庭院,  相似文献   

13.
过年是红色的。红春联、红鞭炮、红果盘、红年画,还有红色的迎春花。少时觉得俗不可耐的大红色,时至中年,方觉那么的好。这红色是母亲带我去挑的新衣,是过了腊月廿四厨房一派烟波浩渺。这红色也是除夕夜母亲做出来的味道,谁能抵挡团圆的力量呢?过年的确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现在过年没什么劲了,无非是吃餐饭,聚一聚,不像从前,有什么好吃的都得留到过年.这年过得没什么新鲜和期盼了.年关渐近,身边的人都这么说.听着这实在的话心中便有花朵凋谢得七零八落般的感觉.是呀!现在日子好过了,反而把日子过得没有滋味,没有盼头.  相似文献   

15.
去碟店淘碟,挑那些和美食有关的碟.看电影DVD介绍和碟店里实际淘碟是有区别的,这也是淘碟的乐趣所在.但这一次,我却把一堆碟名与内容大相径庭的碟凑一起买了回来.除了《舌尖上的中国》以外,《美味》和饭莱没关系,讲一个厨师故事的《更好的生活》却没有看到厨师做菜,《梅子鸡之味》说的是一个小提琴家不想活的事儿,像早以前买的《得闲炒饭》没有炒饭一样,这都是哪儿和哪儿呀?  相似文献   

16.
春天圆舞曲     
年味,腊月二十三就闻到了,在京城,大红的灯笼,一天比一天多;地铁里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人们不再说,谁过年不吃一顿饺子,而在说,能否买到一张回家或出游的票。儿时的年味是:添新衣,收压岁钱,放二踢脚;如今的年味是:看春晚,逛庙会,吃团圆饭,儿时天天盼着过年,如今想的却是又老了一岁。  相似文献   

17.
孔府过春节     
衍圣公府过春节,极为隆重.持续的时间也是全年节庆中最长的,从腊月初一开始做过年准备,直至正月十五灯节过完,才算结束。孔府作为当朝一品公爵府第,世享尊荣,其过年的规模、气势、排场自然非同凡响。  相似文献   

18.
正小时候过年,快乐的事情多得"压罗"——能穿新衣新鞋了,能吃白面馒头了,能吃粉条肉片了,能吃饺子了……关键是有的饺子里面还包着钱,吃到饺子里面包的钱,来年发大财!然而,过年最激动人心的欢乐是放鞭放炮,不过我家里穷,没有钱买鞭炮,所以我最快乐的事是大年初一捡"小鞭"。那时过年放花放炮没今天的花样,最高级的是"二踢脚",什么叫二踢脚呢?那是成年人才敢放的玩艺儿,一支笔那么大的鞭炮,两个指头小心翼翼地捏住上端,然后点燃下端的芯子,原地一声爆响"咚"——从大人手指间飞  相似文献   

19.
雪侠 《新青年》2008,(1):26-27
安常常回忆起故乡,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四面环山,跟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农村没什么两样,惟一不同的是:故乡的山上有座小小的教堂.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的头过年,我都要抽空儿去一趟花卉市场,买几头水仙回家泡上,掐好日子,等到年三十儿那水仙就正好开了,灼灼其华,满屋的馨香,谁见了谁爱。汪曾祺写过一篇散文,名叫《岁朝清供》,说的就是过年时家里供养水仙,泡萝卜花以为"清供"的事。"清供",名字真雅。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水仙,每年腊月初八泡腊八蒜的时候,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